移民全球 第六百五十三章:大国崛起(五十三)
作者:陈健钢的小说      更新:2019-04-25

  造成这一航线特点的,就是大航海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气候现象——信风。

  信风指的是,在低空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风。

  在之前的解读中,信风也是造成,包括撒哈拉沙漠在内的,副热带沙漠带的重要原因。

  南北纬5°—25度°一带,是信风活动的范围。

  信风带在这个低纬度范围内,周期性南北移动位置,不变的,是信风吹动的方向。

  在地球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的盛行的是,从东北方向刮向西南的“东北信风”。

  正是这一风向,将北非大陆的水气带离了大陆。

  当然,有人失意,就有人得意,信风也同时,为大西洋西侧的西印度群岛和中美洲东侧,

  输送了大西洋水气,使之成为了降水丰沛之地。

  固定时节的固定风向,也为试图横穿大洋的航海者提供的便利。

  包括哥伦布、麦哲伦,以及诸多海洋贸易者,都很好的让自己成为了信风的受益者。

  为此,信风也被形象的称之为“贸易风”。

  与后来那些掌握规律,主动利用信风航行的航海者不同的是,哥伦布的信风之旅,实际上是误打误撞。

  从北纬28度的加那利群岛出发的哥伦布,在行程近半时,再循着追着风向南调整航向,恰好使自己的船队,置于东北信风带中。

  意识到这点的哥伦布,在后来的3次航行中,都会主动先从加那利群岛向南进入信风带,让“天”帮助自己到达“印度”。

  如果哥伦布所遇到的只有东北信风的话,那么他回程时将遇到很大的障碍。

  不过球状的地球,并不只一有一个风带。

  大体上南北半球,各存在三个相对应的风带。

  以北半球的情况来看,除了低纬度区的东北信风带以外,还有中纬度的西风带,核心区在35度—60度之间。

  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再加上一个南北纬5度之间的“赤道无风带”。

  整个西欧大陆都处在西风带的润泽之下,这也是为什么同纬度的情况下,欧洲的气候,

  要比亚洲东部更为温润的根本原因,以纬度计,伦敦的位置相当于H龙江北部了。

  由于发现的“印度”位置加那利群岛之南,哥伦布在回程过程中,决定先向北航行至28度线附近,然后再寻找合适的风向向东航行。

  这一歪打正着的决定,让好运再次降临到哥伦布身上。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从西印度群岛启程向北航行的哥伦布,正在向着顺风的西风带前行。

  事实上,哥伦布的运气带在更好些,在北纬30度的时候,他的船只就遇到了西风,遂调整航向向东航行。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从亚速尔群岛,北纬36°55′——39°43之间,出发西行的葡萄牙人,想要发现北美大陆的可能性有多低了。

  如果在与西风抗争的过程中,再遇到风暴,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将更加的悲惨。

  顺便说下,哥伦布的船队,是在波多黎各岛东北方向,开始转而向北航行的。

  如果接下来严格向正北方向航行,而不是向东北方向偏移,那么,哥伦布很可能在遇到西风时,

  看见一片西太平洋腹地唯一的陆地——百幕大群岛,北纬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经64度38分至64度53分。

  十年之后,西班牙人还是发现了百慕大,后为英国属地。

  吸引我们目光的,倒不是这个群岛本身,而是传说中的“百慕大三角洲”。

  所谓“百慕大三角洲”,又叫“魔鬼三角洲”。

  一般指的是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半岛——波多黎各岛之间的海域。

  关于这个区域的传说,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至于到底有几分真实性,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诸多船只、飞机在此失事,实在不是这里通解解读的。

  只能说,如果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哥伦布将所想象中的“印度”。

  而不是“天朝”调整为探索方向,倒是恰巧避开了这个危险之地。

  西风固然为哥伦布的回航,提供了极大便利,日后哥伦布和其他航海家,也可以利用这点,穿越大西洋和其它大洋。

  但风力却不是航海者们所能掌控的。

  在回程过程中,哥伦布就因为风暴的原因,不得不在两次在葡萄牙的领地,亚速尔和里斯本避险。

  只不过,哥伦布既然有手段用隐瞒航程、航向的方式,稳定住失去耐心,甚至差点暴动的船员,

  自然也有办法,让葡萄牙人以为他的航行失败了。

  虽然这点小插曲,没有影响到哥伦布的计划,但很显然,在西班牙公布哥伦布的发现后,葡萄牙一定会有所动作。

  一切都如西班牙人所担心的那样,哥伦布的发现结果一经公布,葡萄牙方面极为不满。

  葡萄牙人认为根据,《阿尔卡索瓦斯条约》的约定,加那利群岛同纬度以南,已探索或未探索的土地,都应该归属于葡萄牙。

  问题在于这个条约的签订,实际只是在帮助葡萄牙,垄断黑非洲的探索权。

  如果,将权力向西无限延伸的的话,对西班牙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当然,所谓“国际法”,更多是Z治博弈的妥协,法律层面能做的,本质只是让结果,变得有章可循罢了。

  在大环境未变的情况下,这些条约一般能得到有效执行,一旦条约所适应的基础环境出现大变化,

  就势必会再陷入一场新的博弈,以磨合出新的规则来调整彼此的关系。

  现在西班牙的发现就是如此。

  基于前往印度和东方的航线,所蕴含的无限经济空间,西班牙绝对愿意以一场全面战争为代价,与葡萄牙人争个短长。

  战争并非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最起码,葡萄牙肯定也没有把握战胜西班牙。

  尤其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未知的土地,等待西、葡两国去开发,还没有到需要争的你死我活的地步。

  两国需要的是,一个有资格充当调解人的第三方,很显然,罗马J廷将是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