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第八百零一章:新世界岛的另一极(七)
作者:陈健钢的小说      更新:2019-04-25

  乌拉圭的“查鲁亚人”,算是另一支,还留有部族文化痕迹的图皮人。

  至于大多数图皮语部落,则消融于历史长河之中,或是以原始部落的形象,在亚马逊地区,成为受保护对象。

  原本生活在亚马逊河口以南地区的图皮人,并非是唯一从亚马逊雨林地带中,迁出的族群。

  生活在河口以北地区的,隶属于“阿拉瓦克语系”的原住民,则选择了向北迁徙,并成为圭亚亚、委内瑞拉,及加勒比海原住民的主体。

  也有观点认为,图皮语、阿拉瓦克语的d立性,还不足以支撑它们,各自成为一种语系。

  这些分布在西起安斯第山脉,东至大西洋,以赤道或者说亚马逊河,为轴心区域的南美洲原住民,

  赤道恰好横穿亚马逊河口,在语言上,应该被归入覆盖面更广的“安第斯-赤道语系”。

  不管语言学家们去如何归类,亚马逊雨林的原住民,曾经分为南北两个方向,分别向加勒比海及大西洋沿岸迁徙,应该是可以确定的。

  基于其原生区域与赤道的关联性,我可以将之统称为“赤道印第安人”。

  这些源自雨林低地“赤道印第安人”,与被印加帝国整合的“安第斯印第安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更适应多雨的热带地区。

  如果说,安第斯文明的农业基础,是适应干凉气候的“土豆”。

  那么,赤道印第安人在农业上贡献,则是之前曾经讲解过的“木薯”。

  这种非常适应湿热环境的热带作物,虽然未能在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区,创造出文明来,却还是为这片土地的原住民人口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木薯及图皮人种植的其它粮食作用,虽然能够为原住民的人口增长作出贡献,

  包括为前来落户的葡萄牙人提供粮食补给,却无法为葡萄牙人的贸易渴望作出贡献。

  葡萄牙需要在巴西东南海岸以及图皮人那里,寻找到足够的经济理由,以支撑殖民地的运行,以及为王国财政作出贡献。

  毋庸置疑,追求“财富”是殖民者们,勇于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大海的主要原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甚至是唯一原因。

  殖民者及他们所代表的国家每到一处,最先关心的是,有哪些特产能够被贩运回欧洲谋利。

  金、银,及让欧洲人为之疯狂了上千年的香料,是大航海初期,最具诱惑力的硬通货。

  神在这方面看起来是公平的,在葡萄牙人垄断东方香料贸易的同时,又帮助西班牙人,得到了美洲诸文明的黄金。

  通常情况下,资源信息最初,都是从从土著居民口中获知。

  不幸的是,登陆巴西的葡萄牙人发现,那些天真烂漫的图皮人,还处在种种木薯,

  当然,还有玉米等其它作物,捕捕鱼的自然经济状态,金银矿和香料,并没有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

  不过,在地大物博的巴西,并不缺少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

  在后世,很多通过触鞠,了解巴西的人应该已经注意到,巴西的国旗有三个基本色:

  绿色的背景、黄色的菱形,以及菱形中间的蓝色圆形。

  其中,绿色代表着巴西的茂密森林,黄色则代表着地下的矿藏。

  可以这样说,正是这些,生长于地上及埋藏于地下的资源,支撑了巴西的存在。

  然而,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市场开拓,需要一个过程。

  比如,21世纪大量出口我国的巴西铁矿,对于当时的葡萄牙人来说,就毫无用处。

  葡萄牙人需要一项能够很快变现的资源,帮助他们打开巴西与欧洲的贸易通道。

  这种资源,可以是原本在欧洲已经有市场的,也可以是新的品类。

  葡萄牙人很快发现,图皮人喜欢在身上,涂抹一种红色颜料,而这种颜料,取自于海岸山脉上出产的一种树木。

  这种树木,就是之前提到的“巴西红木”。

  通过将红木出口欧洲,制作成红色染料,葡萄牙人找到了,留在巴西的第一个经济支撑点。

  不过,如果人们去巴西旅游,会发现残存的巴西红木的分布地,主要在亚马逊雨林当中。

  而位于“j皇子午线”以西的亚马逊雨林,并不是葡萄牙人最先开发的地区。

  这意味着,那些生长于亚马逊的巴西红木,并不是16世纪的葡萄牙人,所挖到的第一桶金。

  分析巴西的整体气候类型,有助于我们找到答案。

  总得来说,巴西的气候类型依地势分为两种:地势低平且赤道横穿其间的亚马逊地区,整体为热带雨林气候,即边缘有热带草原相杂。

  纬度和地势相对较高,但绝大部分在纬度上,仍属热带范畴的巴西高原,则属于雨、旱两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然而,巴西东南海岸的情况却是一个例外。

  在南半球,“东南信风”终年在南纬5-25度的区间,内向西北方向吹拂。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信风,并不总在带来降水。

  事实上,无论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信风都造成了很多干旱的荒漠地带。

  如果信风是从洋而来,并且在登陆大陆时,恰好遇见高大山脉的阻隔,那么,就能够为山脉的迎风面,带来充沛的降水。

  巴西东南海岸就是这种情况,充当巴西高原脊梁的海岸山脉,恰好在东南信风盛行的区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

  信风从海面带来的水气,使得巴西海岸山脉的迎风面,即使高原腹地进入旱季之时,也不缺少降水。

  由此体现在生态层面,则是在巴西东南海岸,延伸出了一条热带雨林属性的,狭长“大西洋沿岸森林”的地带。

  巴西红木就生长于海拔500米以上,大西洋沿岸森林地带中。

  可以这样说,s帝对葡萄牙人是厚爱的,沿海岸线分布的红木,意味着更低的开发与物流成本。

  乘船而来的葡萄牙商人,能够用很低廉的价格,雇佣原住民们采伐这些红木,然后通过河流漂运至港口,再装船运往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