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第八百六十一章: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二十五)
作者:陈健钢的小说      更新:2019-04-25

  前面几年,英法海军的战斗还是互有胜负的。

  到了1781年,法军在西印度群岛重创英军舰队。

  在米国军队赢得了约克敦战役胜利的同时,法军于1781年9月,在弗吉尼亚诸角海战,战胜了英国海军。

  但是,法军又在后来的牙买加海战,即1782年4月诸圣岛海战,损兵折将。

  1782年,在西班牙舰队的帮助下,法国海军舰队,也未能在直布罗陀海战取得胜利。

  同时在印度,法国舰队与英国印度舰队较量了5次,双方依然不分胜败。

  1783年9月,签署的巴黎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

  英国在谈判桌上没有输得更惨,部分是因为它的对手已经筋疲力尽,部分是因为它及时地,在诸圣岛和直布罗陀,取得了防御战的胜利。

  条约承认米国D立,其范围从大西洋岸到密西西比河,从五大湖到佛罗里达。

  英国保留直布罗陀和在印度的殖民地。

  西班牙得到佛罗里达和梅诺卡岛。

  法国将占领的,西印度群岛中的,大部分英属岛屿归还给英国,但保留多巴哥,并收回圣卢西亚和在非洲的殖民地塞内加尔。

  1789年7月14日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末代皇帝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法国的大革命,引起了国内保皇势力和国外封建专制势力的极端仇恨,它们急于扑灭法国革命的烈火。

  其中,英国依然是干预法国大革命和反拿破仑之急先锋。

  为了对抗法国,英国还同奥地利、俄国、普鲁士、葡萄牙等国缔结了盟约,从而组成了旨在反对法国革命和“雾月政变”后,成立的法兰西帝国的七次同盟。

  在七次反法同盟的战斗中,英军主要的战斗,依然是在海上。

  在1793年土伦战役中,面对奥、普、英、荷、西等国,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军事联盟,主要参战军队是英西联军,

  面对法国保皇党势力,法国军队取得土伦战役的胜利,年仅24岁的拿破仑少校一战成名,并且很快成为法国领导人。

  在1794年的西印度群岛海战中,经过三个月的战斗,英国海军本来取得了重大胜利。

  但是,由于黄热病的蔓延和打击,法国军队在当地土着的协助下,战胜了英国舰队,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最终,英国人失去了除牙买加和巴巴多斯以外的,全部安的列斯群岛。

  同年六月,英国舰队拦截法米联合船队,主要是运载采购自米国的粮食,英军取得胜利,击沉法“人民复仇”号舰,并俘虏了另六艘法舰。

  1797年的圣文森特角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战胜了与法国结盟的西班牙舰队,纳尔逊将军一战成名,而西班牙海军的士气自此一蹶不振。

  而在月的坎珀当海战中,英国海军战胜了与法国结盟的荷兰海军,当时英军统帅是邓肯。

  年,拿破仑亲自率领法国远征军攻打埃及。

  八月,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在尼罗河海战中,击败了法国舰队,使得法军三万多人,失去了与本土的联系。

  尽管七月法军在阿布基尔打败了英国陆战队,法国在埃及却处于不利的境地。

  后来,法军与英军数次交战均告失利,特别是1801年3月,在亚历山大战役的失败,决定了法国远征埃及战争的彻底失败。

  月,在特拉法加海战中,英军纳尔逊舰队再次获胜,击败了法西联合舰队。

  由于这一胜利,永远地将拿破仑赶离了海洋,他以后的所有战役,都是在陆上进行的。

  没有海军的保护,法国海外贸易实际上停滞了,而英国海外贸易却自由地扩展。

  现在,英国掌握了主动权,能够打击拿破仑的任何弱点,能由海上向欧洲海岸的,任何一部分发起进攻。

  1807-1814年,英丹战争也是拿破仑战争的一部分。

  由于英国海军损害了丹麦的海上贸易,促使丹麦彻底倒向了法国一边。

  1807年,未经宣战,英国在丹麦沿海登陆,英海陆军侵占了哥本哈根,致使丹法两国结为同盟。

  而俄国作为丹麦的盟友,向英国宣战,俄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对象并不是英军,而是法丹联军共同对付的瑞典军队。

  后来,由于反英战略方针的减弱,俄国对丹麦的支持,变成象征性的行动了。

  更因为1812-1813年,拿破仑的军事失败,丹麦最终战败,不得不割让所属的挪威给瑞典,并割让领土给英国。

  在1808-1814年,进行的法西战争中,即西班牙反对拿破仑法国,侵略的M族解放战争,

  英国军队联合葡萄牙军队,对法国的侵略行为进行干预。

  战争本来处于相持状态,在拿破仑自1812年开始对俄作战后,战争的局面,已经对英葡西军队十分有利了。

  特别是法军在俄国的失败,决定了他们,在西班牙的彻底失败也将很快来临。

  果然,在1813年6月的大会战中,联军彻底击败了法军,迫使法国侵略者退出西班牙。

  莱比锡战役是第六次反法同盟,由俄、奥、英、普、瑞典等国参加,与法国军队的一次大决战。

  同盟军队有30余万人,拿破仑军队有20余万人。

  为时四天的战斗,是拿破仑战争期间,最大的一次交锋,双方损失惨重:法军损失近8万人,火炮325门。

  盟军损失5万余人,即:俄军2.2万、普军1.6万、奥军1.5万。

  在战斗中,英国军队并没有参战,俄军承担了最艰巨的作战任务。

  此战具有重要的Z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它使法国失去了在欧洲的许多征服地,加速了拿破仑走向垮台的步伐。

  拿破仑军队在莱比锡战役惨败而归后,同盟国军队乘胜追击。

  1814年迫使拿破仑退位,但是反法同盟为了分取战争红利争吵不休。

  1915年初,拿破仑从被流放的厄尔巴岛返回巴黎,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反法同盟立即停止争吵,拼凑了第七次同盟,以70万军队,共同对付法国近30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