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李白 第六百八十五章
作者:梦中渡劫的小说      更新:2019-07-02

  平阳嫁人了,李白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不知不觉间,伯禽也长大成人,自己独自出去游历了。李白如今最大的心事,就只剩下了颇黎了。

  李白本想着带着颇黎一起来安陆,李家庄短时间有李辅帮着照料一二也无妨,那个冯家的二傻子,在李白心里不足为惧。他没那个能力去把李家庄如何,哪怕李白不在。但是颇黎不肯来,自从刘莹走后,颇黎和李白之间就有一道不可见的深深的裂缝。

  李白等到伯禽走后,忽然感觉到了何谓真正的孤独,或者说是感到了自己已经不在年轻了。李白的心态,骤然老了三分。

  李白回到了东鲁,颇黎对李白虽然还是有些隔阂,可愿意多说话了,颇黎似乎继承了李家的做生意的天赋,对做生意和打理庄子的事情很感兴趣,向李白请教不少,李白也乐得交给他,这个庄园本来李白就是要打算交给他的。

  如今伯禽出去游历江湖,说不定能闯出一番作为,平阳也已嫁为人妇,日后就算李白不在了,也会有她丈夫公婆家去照顾她。颇黎肯学打理庄园,也不至于坐吃山空。

  李白如今越发的感觉到自己或许快要到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了。

  杜甫按照约定,来到了李家庄,两人相约好了去游玩东鲁之地。

  “太白,怎么分别数日,你的头发白了这么多?”杜甫一见李白,看到了李白的老态感到心惊。

  李白笑道“没什么,人老了就有白头发了啊。”

  “可是这么短时间……”杜甫道。

  李白摇摇头道“没事的,咱们先去哪里啊?有没有个方向?”

  “西行去封丘,如何?”杜甫问道,“我听闻高适去了封丘做了一个代理的县尉,顺道去叫叫他一起如何?”

  李白点头道“可以啊。”

  李白看出来了,杜甫这个人很是爱热闹。不然也不会绕道这么远西行到汴州之地去找高适。

  两人一路西行,去找了高适,高适正觉得自己在这个小县城做一个县尉还是代理的,憋屈得很,索性辞去了官,跟着李白等人去了东鲁。

  高适心里也有算盘,东鲁之地,有不少大儒,再说跟着李白,李白的身上毕竟有些政治资本,还有杜甫,其祖父杜审言也曾是朝中为官的,跟着这两位去结交一些人物,或许能是一条捷径。

  高适不是一直只会感叹自伤的人,他是主动去寻找一切机会的人,而且是一逮到机会,就会紧紧抓住的人。

  三人同行,来到孟诸之地的单县,唐代的时候叫做单父。单县有一处大水泽,名为孟潴泽,杜甫认识当地的一个乡绅,乡绅名为单家成,据说是单雄信的后代。

  单家成是个四十多的中年汉子,在单县有几百亩地,正是在这大水泽周遭,在秋天的时候,野物正是肥实,单家成邀请李白几人去打猎。单家成好养马,养的还是好马,几人除了杜甫不大会骑马之外,李白和单家成是马上好手,李白没想到的是,高适的马技竟然也不错,想想也是,高适曾在边塞呆过一段时日,高适在那里不仅学会了好马术,还学会了一手好的骑射之术。

  高适打得猎物不少,李白的厨艺也让杜甫和高适领教过,这一次他们直接让李白去做烤肉。

  李白无奈,在人家家里为客,吃人家的玩人家的,给人做顿烧烤又如何?

  单家成对李白的厨艺着实佩服,“太白,你这手厨艺是怎么来的?”

  李白笑道“自己琢磨的。单家主,这厨艺我可以教给你的手底下人。就当作报答单家主这几日的款待之恩了。”

  单家主笑道“这就却之不恭了。今晚我做东,请几位去琴台去观妓如何?”

  李白等人笑着点头。

  琴台是虽然是处在单县这个小小县城里,却是附近数一数二的有名妓坊,妓坊里的女子向来是卖艺不卖身,一身技艺确实比寻常的青楼女子强了许多。

  李白等人在单县过的很是愉快,几日之后也不好再叨扰单家成,便告辞,继续东行。

  李白每到一地,就写一首诗,在单县也写下一首诗作。

  倾晖速短炬,走海无停川。

  冀餐圆丘草,欲以还颓年。

  此事不可得,微生若浮烟。

  ……

  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

  杜甫从这首诗里听着李白的心境也似乎愈发老态了。

  李白等人一路东行,到了杜甫的家,兖州。

  兖州城的县尉正是杜甫的父亲杜闲,杜闲得知杜甫带了好友回来,自然是好生招待,杜闲早知道杜甫和高适熟识,却不清楚自己儿子竟然和名动的长安诗剑双仙李白也已经熟络了。

  杜闲偷偷地对杜甫道“子美,为何不借着李公子的人脉,去投刺啊?”

  杜甫不满道“父亲,我和李太白是君子之交,怎么会牵连到为官一途呢?”

  杜闲道“你啊就是太实在,你看人家高适,为了得到举荐几乎是不择手段了,你和李太白这么熟稔了,让朋友帮一下忙又如何了?”

  杜甫死活不同意,连杜闲也感叹这个儿子真是个死脑筋。

  李白自然不知道这些,不过要是知道了,他也不会帮着杜甫去做些什么,杜甫的性格李白清楚,有的地方杜甫和李白还是很像的,两人都是不屈己不干人的人,即使偶尔有难处不得不求人了,也是如鲠在喉地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能不求人就不求人。

  高适则不同,高适是可以愿意隐忍一时去求人的人,李白不知道高适是不是得势之后可以回馈自己的人,但总是感觉高适的性子,是那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性子,真的有难处了要是危及到他,他也不会出手相助的。李白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一语成谶,数年之后,李白遇到了生死危机的时候尝试着给高适写下一封求救的信,可是高适却视而不见。那个时候高适已经得势了。

  李白和杜甫等人下一个地方到达的正是北海,李邕年事已高,可还是喜欢去提携后辈,李白始终对这个人抱有复杂的观感,此人其身不正,挪用朝廷下发的公款去提携后生,出手甚是大方,李白不知道李邕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还是真的想接济后生,为大唐人才,但李邕的做法仍旧为李白所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