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2002 第九章 蹭课
作者:鱼刺卡到了的小说      更新:2018-11-27

  魔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某间教室内。

  王重阳正坐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如果不是他那颇含哲理的讲话,光看他的外表谁都猜不到他会是一名教授。

  只见王重阳留着一个平头,黑色的头发又粗又硬,身体十分健硕;两道眉毛,又粗又黑,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跟一般教授的气质那真是差距很大。

  “暂避锋芒是种策略.意思是不和对手正面较量.采取迂回战术,躲避对手的攻击,是种收缩防御策略.

  古代战争中,在敌我实力偏颇很大的情况下,有很多著名的将领都使用过这种策略。

  而我们在很多时间也听到过大势所趋,顺势而为,那么何谓势?

  孙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意思是说,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流,以致能冲走巨石,这就是势的力量。

  正所谓:理有所至,势所必然;与其待时,不如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把枪射出去了一颗黄金的子弹,在正常情况下,谁都知道子弹早晚会落地的。

  但是如果想在子弹没有落地的之前就想去抓这一颗子弹,结果是什么不难想象。

  而在金融市场的博弈中,这个道理同样的适用。

  比如说在股市或者期货上的应用,每一个价格的波动都代表着资金的搏杀,每一个涨跌都意味着有资金在这里进行了厮杀,而资金就相当于在战争中所投入的兵员…..

  讲台上王重阳的课让很多人感觉收获颇丰,比如,坐在课堂第一排的陈青山就是其中之一。

  从一个收破烂的摇身一变就成了复旦大学的学生,着实令人有些费解。

  不过他这个学生又跟其他的学生有所不同,因为他并没有交学费,也不是学校的特招生,这家伙只是一个闲来没事为了学习而来“蹭课”的。

  事情还要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因为废品价格的快速下跌使陈青山的收破烂生意无法继续,在期货上的穿仓负债也让他倍感疲惫,再加上刘华的死对他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最后无奈用收废品四年攒下来的所有钱偿还了期货公司的欠款之后,他再也不愿意留在阳平这个伤心之地。

  资本市场其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够用最小的本钱赚到最大的利润。

  陈青山对这个他初次接触的行业那是又爱又恨,那种能够快速盈利的感觉让他深深的迷恋,但是因为之前的沪铜的穿仓和刘华之死又让他对这个市场产生了一种严重的恐惧。

  因为无知所以无惧,因为未知因此恐惧!

  认清市场本质是一场无声的战争的陈青山,知道他之前一厢情愿赚钱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

  他终于明白,哪怕他是一个重生者,在资本市场博弈中,他跟别人同样的无知。

  仅仅知道未来模糊的价格就想在期货市场赚钱,这简直就跟靠着着运气去赌博没什么两样,那种靠着各种自我想象在市场面前是多么的无力。

  可是四年多年的血汗钱短短几天就全部灰飞烟灭,华子的死更是让他耿耿于怀,带着不甘心带着困惑的他,开始通过网络对交易所需要应用的各种技术性应用进行学习研究,

  那财富的渴望让他对知识非常的需求,他就像一块海绵一样日夜不休的吸收着各种知识。

  然而多日的学习并没有对陈青山的交易带来什么改变,再又尝试了几次短线交易之后,原本还剩下的三万块钱也再次因为亏损而缩水,这让他感到了极度的迷茫。

  因为他所学到的知识在网络中随处可见,只要通过网络就会搜索到无数的各种技术,不但没有帮他赚到更多的钱,反而让他怀疑他自己知道的历史还是不是真的。

  一会多一会空,已经迷失方向的他把最后的三万块钱快亏光才终于醒悟。

  他通过身边的所见所闻,以及网络中各大论坛以及群聊中的信息来看,能够在市场中赚钱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带着这种迷茫,陈青山在某个知名的论坛发了一个询问帖,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同时希望真正的学到有用的东西。

  遗憾的是,除了收获无数骗子的电话之外,所有的回答都没有让他心中的迷茫得以散开。

  骗子的电话和各种回复,无非是说他们多么多么的厉害,或者有什么什么样的渠道,或者干脆说是什么资金主力带着建仓等等。

  总之就是意思能够带他发财,只要缴纳一点什么会员费信息费之类或者干脆赚钱分成之类的把戏。

  但是陈青山所从事的收废品行业,虽然不是说整天干着坑蒙拐骗的事情,但是各种小手段天天用的他可以说眉毛鼻子都是空的。

  一定能够挣钱的办法,还特么要天天对着电脑来打字给他发信息,浪费着每分钟收入百万的时间,来联系他这个手里只有两千块不到的穷光蛋岂不是极为可笑。

  甚至其中某个骗子还被他反过来忽悠骗了两千块,这里倒是暂且不提。

  不过也不能说没有任何收获,在一次收到一个叫“明月照我心”的网友回复中,在他或者她的介绍下,陈青山了解到一个叫做王重阳的金融学家,也许会对他想要明白的东西有所帮助。

  网络是一个好东西,很多不知道的东西通过网络都能够有一定的了解,当然,真假还是要通过自己的辨别,陈青山通过网络很快就查到了王重阳的个人信息。

  王重阳,1955年出生,男,知名学者、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知名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和货币体系。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专译著十余部。

  早年在出国潮的时间曾经出国留学,留学期间拿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金融博士学位。

  还有世界经济学学会理事,华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长等等一连串头衔。

  据说曾经在摩根史丹利以及花旗银行任职过高管,之后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回到了祖地,被复旦大学聘请为经济学院金融管理系授课。

  因为国内的经济发展较晚,曾经留学国外并在国外任职过的王重阳在金融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没有某些教授专家各种假大空的口号,在学生中有着极佳的口碑。

  在通过一番考虑之后,陈青山放弃了已经无法继续的收废品行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就此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蹭课的过程简单到超出陈青山的想象,在经济学院偶然碰到一个学生打听了一下,他就很顺利的打听到了王重阳会在什么地方授课,甚至连课程表都被他给弄来了。

  因为他一个收破烂的来大学里面听课,而且还是复旦大学这种国际名校,哪怕是陈青山这种脸皮早都如同城墙一样的家伙,多少也有点做贼心虚的感觉。

  他本准备坐到后排不被人注意就好,然而令他奇怪的是后面座位居然根本没有空的,反倒是前面两排几乎没什么人坐,只好忐忑不安的坐到了第一排。

  心中想过很多种如果王重阳撵人,他该怎么说才能留下或者不是很丢面子的离开,可到一堂课听过去,王重阳除了开始扫了他一眼,再连看都没正眼看过。

  就这样,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陈青山总会坚持每一次都过来蹭课,风雨无阻的他坐在教室里很多时间会感到一丝遗憾,

  如果没有那个误会,也许他如今也是一名真正的大学生了。

  除了蹭王重阳的课之外,陈青山还蹭经济学院一年级新生班的专业课课。这些新生也都是刚进大学的年轻人。

  对于他这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家伙充满了好奇,所以他跟一些同学相处的也还算愉快。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陈青山也随着下课的人流往教室外走去。

  在复旦大学蹭了一个多月的课,他早就知道为什么他会亏的那么惨,谁让他犯了交易中最大的忌讳,逆势而行,真是亏的一点都不冤枉。

  “山哥?”

  校园的一条过道之上,陈青山一边走一边思考着王重阳之前说过的话,突然,他好像听到一个声音在叫他。

  那个声音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可是陈青山还是忍不住涌起一阵狂喜。

  因为,能够这么叫他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李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