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隐殇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丞相见疑(三)
作者:若水云渊的小说      更新:2019-02-08

  我看了两遍,心中兀自惊疑不定,望着张文苏一时说不出话来,若这封信被李元吉看到,他会如何行动,我根本无法想象。

  张文苏见我似乎受了惊,缓缓道:“陛下,这封信其时已经送到晋阳,幸而魏先生截下,才未招致晋阳之变,陛下看了此信,对长安城中形势,又作何想?”

  我一时答不上来,这虽是裴寂所写,却必定不只是他一人之意,难怪当初在涿郡,一向感念老爹恩德的李艺会向我发难,难道我回到长安之后,裴寂在我面前的种种行为都不过是逢场作戏?

  难道他如今仍在筹谋替老爹达成遗愿?我心底突然一阵害怕,子闵还在大兴宫中,倘若他们以子闵为质,威胁于我,我又该如何?

  想到此处,额头上几乎冒出汗来。

  我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知为何脑中突地一转,想起自己一贯坚持的“用人不疑”的原则来,倘若我没有看到这封信,裴寂在我眼中仍是肱骨之臣,长安的一切仍然如常,根本就没有任何危险,我又在害怕什么?

  想到此处,我又看了看张文苏,他正看着我,似乎希望我说些什么。

  我却起身走到帐门前,将手中的信仍在一旁的火中,看着它变为灰烬,才退了回来。

  复又坐下后,张文苏拱手道:“陛下这是……”

  我摆了摆手道:“先生,建成虽未遍读史书,却也知道历史上大多忠臣蒙冤,皆是有那些小人见有机可趁,故意在君王面前搬弄是非所致,历代历朝皆有范例,不独杜如晦一人。”说着望向张文苏,“我并非说先生是那等小人,只是若有人如我们对杜如晦一般对待裴叔父,以致忠臣蒙冤,他日真相大白之际,我如何自处?”

  张文苏道:“陛下果真如此想?”

  我点点头道:“我曾被父皇猜忌,心知被猜忌的滋味,当年我也曾猜疑柴先生,柴先生为证清白,亲赴险地,几乎身死,如此错误,一之为甚,岂可再乎?别说这封信可能是有人蓄意挑拨,便真是裴叔父所写,想必时日已久,我若计较从前,便失了气度,如此恐怕不配为君。先生之言,建成自当注意,只是建成实在不愿做那猜忌大臣之人,先生可懂得?”

  张文苏笑道:“陛下若真如此,只怕做不得天子。”

  我道:“为何?”

  张文苏道:“陛下不懂得帝王心术,那一位懂得,却未免玩弄得太过了。”

  我知道他说的是李世民,便只笑了笑。

  张文苏又道:“其实叔玠兄倒以为,当初的卫王殿下颇懂得帝王之术,知道如何权衡,只可惜剑走偏锋,发生了后来的那些事,否则……”

  张文苏看了看我,没有将话说完。

  他提及李玄霸,我心中一阵感伤,时至今日,我并不了解李玄霸加害于我的目的,最后根本来不及问一句,他便死了。

  张文苏见我感伤,又道:“其实文苏之意,不过劝陛下早日回京,陛下不在京中理政,只怕时日久了,朝中大臣会有微词。”

  我点头道:“先生之意,我明白了。”

  后来再问起时,裴寂的确曾写过这样一封信,的确被魏徵截下了,不过那是在我回到长安之前的事,其实不过奉诏行事,与是否效忠于我,并无任何关系。

  我听从张文苏的话回到长安时,一切平静如常,其实张文苏应该还有想说的话并未说出口,他已经提到李玄霸更适合做君王,言下之意其实是说我并不如何适合。

  这样说来,他当初选择我,岂非时从一开始便选错了人?

  我带着满腹疑问坐在两仪殿中翻看各地呈上来的奏章,一旁子闵静静地坐着,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看了一回,我忍不住问道:“子闵,你在想什么?”

  子闵笑道:“大哥不必理会,专心政务要紧。”

  她也如此说,我突然觉得十分无聊,将手中文书往桌案上一放,起身走到子闵身旁坐下,道:“以后不许这样劝我,我回来之前,张先生也说教了一通。”

  子闵道:“大哥不喜欢?”

  我点头,握着她的手道:“我这样像不像是一个昏君?”

  子闵笑道:“怎么会?”

  我便靠在她身旁,将在洛阳城外军帐中与张文苏的一番对话说给子闵听了,连同裴寂给李元吉写信的事也一同说了。

  子闵听罢问道:“那信现在何处?”

  我笑道:“被我扔在火盆里烧了。”

  子闵一笑,反手握住我的手道:“大哥还说自己是昏君?不像。”

  过了不到十日,自黎阳传来消息,段志玄所率领的数万大军在徐世积与罗士信的夹击之下全军覆没,徐世积派人重新占领了黎阳仓,并派兵再度守卫黎阳。

  而另一支五千人的精兵,则绕到张公谨部之后,毁掉了粮道。

  战局几乎是立刻便扭转了,没有段志玄在背后掣肘,我们在洛阳城外与李世民对峙便毫无顾忌,此前本就是抱着长时间围城而来,如今正合彼时之意。

  再说张公谨,因粮道被毁,军中不知何故流言四起,说张公谨的粮食撑不过三天,士气因此而受挫不小。

  原先李元吉与张公谨实力相差不远,因此有胜有败,现在一旦军心不稳,李元吉再度进攻便占尽了优势,只一战便将张公谨打退了五十里。

  李元吉在将张公谨逼退之后,便遣人来到罗士信军中报信,言道不日便能率领军队到达洛阳。

  到了这一步,胜局已定,其实不用杜如晦出面,便是强攻洛阳,也未必不能攻克。

  只是我与张文苏的想法却不谋而合,闻知前线战况之后,立刻给张文苏写了一封信,信才送出,张文苏写给我的信便传到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

  若是强攻,自然能攻破洛阳,只是洛阳城中军民却难免遭殃,若能兵不血刃进入洛阳,不但节省财力,而且能安定人心,广播仁义之名,也可以打消其他不服的隐匿势力。穿越之盛世隐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