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隋 第五章 治水献策
作者:土司空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随着侍卫进入总管府,陶适显得有些慌张。

  “慌什么,你进来送封信,我进来回个话,盏茶的时间就出去了,出去后拿老先生给你的盘缠买点吃的犒劳犒劳自己,也不枉出来一趟。”走了一上午,范遥有些饿了。

  陶适只是苦笑应对。

  沿着一条小道来到一座凉亭边,亭内坐着的杨昭见到范遥带到,连忙起身走下台阶,“范公子来了,有失远迎,父亲在客堂会客,只好在这里屈就了,不知是否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话说得虽然漂亮,有失远迎你不会来门口接我么,果然只把我当做信使看待,范遥心中不以为意,答道:“殿下折煞草民了,草民担当不起公子这个称呼,今日来此有两件事,其一,确实带来了老先生的回复,经过草民的全力劝说,老先生终于答应了此事。”

  杨昭以为范遥在夸大自己的功劳,也不点破,示意侍卫可以离去,“那真是多谢小范了,不知陶先生可有具体回信?”

  果然谁都不相信我,范遥心中苦笑,看向陶适,谁知陶适却踌躇着不肯拿出信件,范遥疑惑道,“小适,怎么了?信呢?”

  “老爷说这信要亲手交给总管大人。”

  范遥嘴角抽搐,这陶家居然想直接攀上太子……好吧,晋王杨广,心倒是不小,范遥脑中灵光一闪,突然想起老先生在书房看的那封信,不知老先生态度突变是否和那封信有关?自己不过是瞌睡送枕头那个人?不过眼前这位是杨广的儿子啊,这样不给面子好么?

  杨昭见陶适委婉地拒绝了,也不生气,喊过一名下人前往客堂通知杨广,伸手示意两人进凉亭小坐。范遥与陶适屡次推辞不敢当,最终还是在杨昭的强烈要求下坐下了。

  “不知第二件事是什么?”三人坐定,杨昭问道。

  “这第二件事,乃是秦淮河的治水问题。”

  “哦?小范有什么想法么?本王初来此地,对此不好发表什么意见,不过倒是可以像负责此事的官员转达一下你的看法。”

  范遥有些犯愁,这件事自然是需要和负责人探讨,需要的许多数据想来杨昭也不会知道,“家兄也参与了重修堤坝,但据家兄所言,似乎水位上涨速度超过了预计,若日后几天,仍旧普降暴雨,情势不妙啊。”

  “这个……这就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了,或许可以增加服役人数加快堤坝修建?小范难道有什么良策?”

  “堵不如疏啊殿下!草民有一些想法,但是需要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力可用,未来几日暴雨的可能性,燕雀湖的水位及储水能力,青溪是否通畅等多个情况与数据,不知殿下可否提供?”范遥希冀地看着杨昭。

  “这……会不会是小范你杞人忧天了?这两日的雨水不是少了很多么。”杨昭有些为难,“你能提出这么多有针对性的问题自然是成竹在胸,但是负责这方面的大臣们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你凭什么认为他们不能解决这件事?”

  “因为草民的家在这里。”范遥简单而又坚定地说道,“万一洪水泛滥成灾,凭借已经开始修筑堤坝的举动,大人们自然可以推脱为人力不可为,甚至以民夫不力为借口脱罪,无过便是有功。而我等卑微草民失去的却是家园,一年的收成化为乌有,在水位上涨速度超过预计的现在,诸位大人们却没有新的举措,我们能不为保住自己的家努力吗?”

  杨昭皱起了眉头,似乎因为范遥的话有些不满。“啊!小民唐突了,请殿下忘了这件事吧。”范遥以退为进。

  “这件事确实有必要过问下,两位少待,本王亲自去问。”杨昭说完便匆匆去了。

  “遥哥,这事是老爷让你说的?你怎么一点都没透露给我啊?看你们俩要吵起来的架势,吓死我了。”一直正襟危坐的陶适等杨昭离去之后问道。

  “第一,不是老爷让我说的。第二,就我接触的情况来看,这位殿下还算平易近人,不会轻易动怒。最重要的一点,隋朝平陈不过十几年,民心尚未完全依附,这次危机朝廷肯定会全力解决,大概现在几位负责的大臣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吧。”范遥慢慢地解释给陶适听。还有一点没敢明说,杨广此时应该在争太子之位,怎么可能允许治下出现大范围水灾呢。或许这点才是范遥最有把握的。

  陶适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少顷,杨昭与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结伴而返。“这位是扬州总管掾,张衡张大人。治水事宜现在主要由张大人负责。”杨昭像范遥介绍道。

  “见过张大人。”范遥与陶适起身施礼,待两位入座后方才坐下。

  “据殿下所言,小友有治水良策?”张衡捋着胡须,不紧不慢地问道。

  “不知现在水患还在官府的掌控范围之内吗?”范遥避而不答,反问道。

  “那是自然。”

  既然如此,那你一听有办法马上过来干什么,死要面子,到时候遭殃的依旧是百姓。范遥心中冷笑。

  “如此,草民便安心了。”

  “哦?莫非小友是来消遣本官不成?”张衡提高了声调。

  范遥闭口不答。

  张衡起身作势要走,杨昭不满道:“防灾才是大事。两位为何不开诚布公?张先生把遇到的困难都摆出来,小范则完整地把你的方案说出来,何必针锋相对?”

  “张大人若能正视官府的无能为力,不为了官府的颜面硬撑,小子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范遥冷冷地坐着说道。

  “你……”张衡吸了一口气,道,“若非看在殿下的面子上,本官根本不想过来听你的高论。引溧水入燕雀湖?嗬!这种事情早已探讨过,小子纸上谈兵,不知民力不足,时间不够,燕雀湖之大容量难以计算,挖开新的河道需要经过大片陶家田地。这陶家,连编写县志百无一害之事都百般推诿,更遑论失利之事了!别以为只有你在想着保家,把官府想的像前朝那般无能!”

  陶适听着张衡非议陶家,虽有不满,却也不敢反驳,只好鼓着腮帮子生闷气。

  范遥见张衡确实是有真正地思考过各种方案,也不好意思继续顶牛。连忙站起来,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张大人请坐,是小子鲁莽了,不过张大人说的这些困难在小子面前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哦?说来听听。”张衡缓了一口气,在杨昭的注视下坐下问道。

  “首先,民力方面解决办法有两个,一、一部分府兵参与劳作。”

  “已经有部分府兵前往修筑了,不能再多了,守土才是晋王殿下的首要职责。”张衡出言打断道。

  “那么,便只有改良工具这一种办法了。”范遥也不生气,继续说道,“燕雀湖蓄水量好办,这个我就能算,至于第三点,陶家我想……我也可以试试。”想起那封神秘的信件,范遥感觉有些把握。

  “改良工具岂是朝夕可成?燕雀湖之大你个娃娃能计算明白?”张衡显然还是不信。

  “大人若是不信,小子当场便可画出工具草图,若能提供燕雀湖详细资料,计算大致的蓄水量也不是什么难事。”范遥信心满满。

  “此话当真?”

  “此话当真!”

  “随本官来。”张衡当机立断,带着范遥走了,范遥还记得匆匆向杨昭施了一礼。

  “小适是吧?陪本王在这坐坐,不必太过拘谨。”杨昭哭笑不得,只得安慰下坐立不安的陶适,“父王应该很快就能处理好那边的事情了,有陶家的出面,韩家就不那么重要了。”

  果不其然,范遥离去后不久,一位三十许的年轻男子在两名侍卫的陪伴下来到了凉亭。

  “父王。”

  “草民见过总管大人。”

  “坐,这位便是信使?不是说有两个人么?”杨广也不摆架子,笑着说道。见陶适不敢坐下,也不勉强。

  “范遥被张大人带走了,这位是陶家的仆人,带着陶老先生的回信而来。”杨昭解释道。

  杨广接过陶适递过来的书信,边拆信边问。“张衡带走了?他要做什么?”

  杨昭简略地说了下事情经过,杨广笑着摇了摇头,也不放在心上,仔细地看起信来。

  阅罢,长舒了一口气,想来此事已经尘埃落定,在争夺太子之位这样关键的时刻,杨广的武功方面不需要任何的粉饰便已足够,而这件事使得杨广的文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接下来唯一的问题就是迫在眉睫的水患了。在扬州当了这么多年好孩子的杨广,绝对不允许此事出现意外。

  “走,一起去看看张衡在弄什么玄虚。”杨广大手一挥,带着侍卫和杨昭循着张衡离去的方向走了。

  陶适去也不是留也不是,只好默默跟上。心里直犯嘀咕,“遥哥,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坑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