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帝诸天 第五十六章 天宗
作者:六道好轮回的小说      更新:2019-05-18

  “道”,独属于华夏的词。其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自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创立出道家。自此,道,源远流长,深植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中,对华夏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影响深远。

  有人说:华夏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华夏若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也有人说: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

  而林夕则认为:道乃华夏之师,其意博其理奥,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在这方世界,同样道家为百家之师,除儒家孔圣曾问道于老子,阴阳家邹衍曾出身道家,其余诸家皆或源起于道,或曾借鉴于道。诸子百家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丝道家的痕迹在。

  “道可道,非常道。”林夕望着眼前刻在山头的道,喃喃道。他从眼前这个“道”字看到了很多,虽说其今生重修,但曾经准帝的境界依旧在,若是他想,可以再很短的时间重新修回曾经的修为。即使如此,林夕依旧能在这个“道”字学到很多。一个“道”字包涵了很多,似乎其中蕴涵了宇宙至理,不同的人看到的不同,同一个人看同样能看到不同。

  “道友所言正是,道,可道,非常道。”一白须白发,身穿道袍的老者手持浮尘,来到林夕背后。老道仙风道骨,与这崇山峻岭间,如同仙人一般。“这个字是祖师亲手书就。”

  祖师自然就是老子,只是这个时候老子已经不在了,不能见到这万圣之师,华夏之师的道家创始人林夕心中遗憾。观字而知其人,能写出这个“道”字的老子,其修为或许不如自己,但其境界绝对达到了“帝境”。老子不亏是华夏千古之师,若非天地大环境限制,其名必将镇压诸天万界,为天地众生所膜拜。

  林夕不由感叹道:“其为天理,教化众生。”

  老道再次说道:“道友所言不虚,庄祖曾言:此天言,非人力乎!”

  林夕收回目光,转身朝着老道竖掌在上,抱拳在下,行了一个武者礼说道:“林夕见过道长。”

  虽没有见过林夕手上的礼仪,但同样打了个道揖道:“原来是诛瘟神,灭神魔的林道友,道家天宗北冥子有礼了。”

  林夕眼光一闪,没想到自己所做的事情,道家竟然知道,看来这道家的本事不少。随后暗笑,道家本就是老子集先贤神圣思想之大成所创,伏羲八卦,文王周易本就在道家中占了很大比例,这易算之术比之神族预言术想来也不遑多让。既然月神都能掌握到自己的行踪安排五大大神围杀自己,这道家能知道自己所做的事也就释然了。

  只是却是林夕想得差了,无论是神族预言术还是道家易算之法,也只能测算到旁人,对于林夕却不起什么作用。当年要不是知道嬴政同林夕的关系,月神预言嬴政继而推测出林夕会出现在函谷关外,想要围杀林夕神族也只能有心无力。而北冥子同样如此,瘟神陨落,杀魔覆灭,星峰蹦碎自有天象,只是无论北冥子如何推算也无法推算出是何人出手,即使请出道家至宝洛书河图也无用,测算的结果依旧一片迷雾,看之不清。至于北冥子如何猜到这是林夕所为,所用同月神的方法一般无二。大秦更替,林夕强势镇压文武百官如此大事,与秦国一相教好的道家天宗如何会不知道,对于这个开千古之先河的国师之位,北冥子自然好奇林夕是何人,千百年的习惯下来,北冥子自然要掐指推算一番,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在他的推算中一片迷雾,只能看到迷雾中那入神入魔的身影,其身前不可知,身后不可测。这种情况让北冥子想起了三年前练练天象异变时,他推算的结果。

  没想到今日林夕来到道家天宗。同样被易算出的结果困扰的北冥子心思忧虑,今日到山门前想看看祖师留字,平复心境,自然遇到了林夕。在听到林夕自报姓名,虽不知其人,但是大秦国师之名他还是知道的,正是林夕。不知道林夕是来做什么的,但是看林夕观“道”而悟的模样,想来也是同道中人,故出言一试。

  林夕没有纠结被人知道的,虽然他不会刻意去宣传,但是被人发现了就发现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看着北冥子笑道:“道长却是错了,道家就是道家,何来天宗、人宗?”

  林夕话中的天宗、人宗是此方世界道家两大分支,两宗皆传自老子所创道家,只是后来道家弟子意见分歧。道家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只是渐渐的一部分弟子侧重顺天而行;另一部分弟子主张执天之行,渐渐的双方分成了天宗、人宗,而北冥子所在天宗就是侧重顺天而行。要说天宗、人宗哪方发展的更好却是人宗,即使天宗出了一位庄子也改变不了天宗无为而治,顺天而行的放养弊端。高手自然是天宗的多,但是势力范围却是人宗更多。

  看到林夕没有否则,北冥子心中一惊,看来自己的猜测是对的,没想到如今还有人达到了祖师当年的境界。只是片刻便释然,天下英才何其多,那孔子、鬼谷子等诸子百家的圣贤又有谁差了,如今多一个林夕也是正常。“哈哈,道友说得是,却是老道看不开了,天宗、人宗皆是道家,道家北冥子见过道友。”说着北冥子再次对着林夕打了个道揖。

  林夕含笑回礼。

  “走,道友随老道入山一叙。”北冥子大笑道。

  对此林夕自无不可,轻笑着点点头。

  看到林夕同意,北冥子轻抚白须,脚下轻点,整个人如同鱼跃龙门般来到空中。只是不等落下,北冥子身形一变,由鱼化鹏,振翅而起朝山上略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看着北冥子的身形,林夕不禁赞道。同时脚下踏步,千里之地如同咫尺,正是缩地成寸。

  北冥子的速度不慢,片刻便来到山顶天宗所在之处,立定身形,北冥子不由的回头看看林夕,却不知林夕何时已经到了,正站在他不远处,四处打量着,心中暗凛,随后暗道:“林夕毕竟能诛杀瘟神,覆灭神族、魔族一部,这功夫如何能弱了?自己还担心他跟不上。”摇了摇头。

  看到有人到来,天宗弟子看了过来,发现竟然是掌门,虽然还有个陌生的林夕,但既然是掌门带回来的自然不用担心是敌人,只是对着北冥子行了一个道揖随后便做自己的事了。有的修习剑术,有的翻看经文,林夕还看到有人使用道术。“没想到次方世界竟然存在着道术,虽然比不上遮天世界,但是在此方世界却也是了不得的神通了。这天宗果然人才众多,只是人也太少了。”林夕以这个世界眼观来看,这天宗弟子无论老少具是天资高绝,尤其是中间那个小姑娘,不过七八岁年纪,一身内力便超过大部分江湖人,那一式式剑法颇具道意,好一个天生道骨。但是这些人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多人。

  看到北冥子看了过来,林夕道:“莫非道长使的便是鲲鹏之法?”

  北冥子笑道:“没想到道友对我道家典籍也如今了解,不错,正是庄祖所传的鲲鹏步,有鲲步、鹏步之分,鲲步善于游走,鹏步善于奔袭。”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之言大气磅礴,其意无所待而游无穷发人深省,如何不知?”林夕笑道。

  听到林夕称赞,北冥子笑着扶了扶白须,随后笑道:“我观道友步伐不俗,不知又是何等神通?”

  北冥子大方,林夕自然也不会藏私,大大方方道:“我这步法称为缩地成寸,修炼至大成可千里之地,一步之遥。”

  “这同传说中的广成子祖师纵地金光又有何差别。”听到林夕如此说,北冥子吃惊道。广成子是上古人皇皇帝之师,被道家视为祖师人物,传说其又一门纵地金光,越身一纵便是千里。同样对林夕的话他也没有怀疑,以林夕的实力他可不信林夕会说大话诓他。

  “只是小道,若是道长有兴趣,我写下来赠与道长便是。”林夕对着天宗掌门北冥子颇有好感,而且这缩地成寸的法门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不过是其前世结合道家传说自创的一门赶路神通罢了,传了也就传了,遮天世界哪个圣地宗门没有差不多的赶路步法,那金乌族的化虹之法更是比他这缩地成寸还要高明。

  听到林夕如此说,北冥子心中惭愧,更为林夕的大方吃惊,直道林夕此人年纪不大,一身气度却是磅礴,颇具诸子圣贤气概。只是虽然林夕可以大方,北冥子却不能厚着脸皮点头,只能错过这茬,但是其对林夕更加亲近,拉着林夕的胳膊便朝前走去。口中说道:“道友,走、走,今日我们论道一番。”

  对于论道,林夕自然不会不许,与这些完整传承了诸子百家典籍的人论道林夕也能从中获得不少,便由着北冥子将他拉到了屋子中,两人盘膝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