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帝诸天 第五十八章 道德经
作者:六道好轮回的小说      更新:2019-05-18

  “道可道,非常道······”山巅之上,初阳朝升,朗朗之音响起。万籁俱静,鸟兽无声,皆虔诚的注视着山巅声音传来的方向。其间虎兔共处,鱼鹳相合。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五千息过,音落,森林之再次恢复喧嚣。鼠兔奔逃四散,鱼潜水底。虎狼之类看了看四处奔逃的猎物也没有第一时间扑上去,而是看一眼默默退到林中。有颇通人性的动物,如狐、鼬等还以后肢撑地,前身站起,抱着两只前肢如同人类抱拳一般对着山巅拱了拱,才慢慢散去。

  坐在山巅的林夕没有注意山下的一切,在读完手中的《道德经》后慢慢将刻满经文龟甲收了起来。来到道家天宗已经三十日了,林夕在第二日就问北冥子要来了北斗七宿的钥匙。原本林夕还以为需要破费一番口舌,谁知林夕刚刚提出,北冥子便将怀中的一片龟甲取出递给林夕,言明这就是北斗七宿的钥匙之一,为道家祖师庄子于北海游历时所拾,后将道德五千言铭刻于上。

  林夕曾问:“此物事关人族,道兄竟然如此轻易交予林某,不怕所托非人?”

  北冥子毫不在乎道:“道友天赋震古烁今,实力更是冠绝天下,道友难道不想得到此物?”

  林夕回道:“势在必得,此物事关吾之道途。”

  北冥子语气理所当然,“那不就成了,事关道友道途,以道友的实力天下何人可阻?既然如此老道何必做那个坏人,做后还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林夕大笑,随后说道:“道兄看得开。”林夕自然知道北冥子不是贪生怕死之徒,若是神族来此,即使其实力不足,不过抛却性命,此物万万不会交出,因为是自己,所以他才能如此信任的拿出来。

  林夕郑重道:“道兄放心。”

  北冥子同样郑重的点了点头,他听出林夕话中的意思。说道:“若是道友有用得到老道的地方请说,即使相隔万里老道也会赶去。”

  随后林夕便住了下来,因为北冥子告诉林夕人宗手中还有一把钥匙,是当祖师老子所留,而再过不久便是天人两宗五年一次的大比。留了下来林夕便整日同北冥子坐而论道,各抒己见,同北冥子轮道给林夕的感觉与元宗又有不同。天宗讲究顺天而行,道法自然;而林夕不问前尘,不求来生,只愿当世无敌的思想处处以人为本,以己心出发,可以说与天宗处处违背。只是北冥子从来凯凯而谈,既不争论,亦不强求,只是笑笑的说出自家理解,而且他只说自己的理解,至于道家先辈的见解他从不说。林夕见此颇为叹服,世人皆以古人所思为尊,却很少有像北冥子一般古人所思为其所思,吾之所想为吾所想,甚合林夕胃口。若是事事以古人先贤为准,其一生成就有限,最高不过古人先贤罢了,为有推陈出新方能言超过千人。而大帝之道更是如此,从没有人能学一部帝经成为大帝的,每一位大帝皆会著一部自己的帝经,那是其一生所学、所思、所想。

  同样正因如此,天宗之中除了老子、庄子所留著说,没有一个天宗先辈的著说留下,用北冥子的话来说,除非达到祖师包容万物的境界,留下任何注释、见解不过是误导后辈,误人子弟罢了,让林夕听得一阵无语。难怪天宗人才辈出,代代不绝,还出了一个庄子般的人物,这天宗的影响还远远比不上人宗。

  只是林夕对此也不多加评价,这天宗、人宗就如同出世、入世一般,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何须旁人多言。对于他所说有老子、庄子的著作就够了,花了三天时间,通读天宗先人著写的老子、庄子言,林夕便捧着龟甲看起了《道德经》,这篇道德经不仅是老子所传,更是庄子亲手铭刻,其中韵味让人不由沉醉其中。每天早晨,林夕都会到山巅之上,捧着龟甲通读一遍。

  《道德经》为老子所言,尹伊记录。传说老子西出函谷关,紫气浩荡三千里,时尹喜为函谷关令,见之大喜,曰:圣人至,开关出迎百里,见老子驾青牛而至,随后拜见圣人被老子收为弟子。老子于函谷关坐十日,为尹喜传法,尹喜恐天资愚钝,不能尽得圣人真传,故老子一言,尹喜刻一句,终成五千言。随后老子出关,尹喜弃关令跟随。只是五千言留至函谷关,传位世人。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合则五千道德言。林夕也曾度过现代版本,但见这庄子所书,明明文字相同,但是感觉却又全然不同。每每感到微言大义,字字珠玑,而且每天读诵都有不同的感悟。所以一个月来林夕每天清晨都会于山巅朗诵。初时还好,只是林夕每每被文字所引,深入其中,所读之声愈来愈大,每一个字都以一息之隔读出,声似天音,或如雷霆,或似风雨。第一次醒来时都将林夕吓了一跳,整座山的生灵都围坐山巅之下,聆听他诵经,林夕只是自然而然诵读,可没有使用任何法门。随后,林夕便就释然了,虽然他没用法门,但是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本就不是凡物。尤其是他深入其中,以他的境界,深入其境,暗合天道,诵念而出的影响造成如今这般也是在所难免。

  “先生。”同样被林夕诵读吸引的晓月在林夕停下不久也醒了过来,拱手道。

  林夕轻笑的点点头。

  “先生,老师说今日我们就要出发去往人宗了。”晓月说道。

  “时间过的这么快?”林夕惊讶道,他是真的没有意识到,只是觉得在天宗这些日子过的尤其舒心,闻鸡诵道德,迎日舒拳脚,盘膝坐论道,侧卧合星辰,整天不是与北冥子论道,便是教教小道姑晓月,或者便是自己修炼。“真是山中不知岁月,世上已千年,走吧。”林夕淡淡道。

  “是。”晓月应道,随后跟着林夕下了山去。这些日子以来,林夕有感北冥子赠物,不时指点指点他的小徒弟晓月。虽说天宗讲究感悟,也避讳指点学习。虽然林夕的思想同天宗不同,但不妨碍林夕堪为一代大家,如此人物肯指点自己的徒弟,北冥子自然乐意。他还担心自己弟子天资太高,自己会耽误了晓月呢。近日来与林夕坐而论道,北冥子同样被林夕武者的想法震撼,发出林夕自成一家的感概,常常戏言称林夕为林子。

  还说要不要将晓月过继给他做他的弟子,当然对于先天道胎般的弟子林夕说不心动是假的,只是一来他知道这不可能,而北冥子本就是开玩笑的。还是忍不住回了一句:“只要道兄舍得那自然极好。”

  一句话噎的北冥子再也不开这种玩笑了,笑话,自己的弟子可是拥有祖师、庄祖的天资,若是真的被林夕拐跑了那可是他的损失。但即使如此,北冥子还是乐意看到林夕指点自己的弟子,尤其是看到晓月在林夕的指点下突飞猛进后更是天天笑得见嘴不见眼。同样,对于林夕这个不是老师的老师,晓月同样新生敬意,在林夕面前持弟子之礼。每天林夕于山巅读诵时坐于下首聆听,修炼时便在一旁观看,与北冥子论道时便在一旁旁听,在林夕指点她的时候更是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