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光影时代 第一百四十八章 3月日常
作者:无垢仙体的小说      更新:2019-05-21

  《疯狂的赛车》在3月的电影市场独领风骚,破亿毫无压力。而第在上映第三周的时候迎来了好莱坞大片《七龙珠》的挑战。

  这部电影早就在北美上映,口碑没有最烂,只有更烂,早早就入围了本年度金酸梅奖大热门的阵营。

  制片方调整策略,想要依靠周闰发的名气在国内电影市场捞一笔,显然打错了算盘。

  3月14日,《七龙珠》正式登录国内院线,上映当天就挤下《疯狂的赛车》日票房冠军宝座,拿下600万票房。所有人都以为《疯狂的赛车》要遭到好莱坞大片的碾压,沦为炮灰。

  可是接下来的剧情让人大跌眼镜,目瞪口呆。

  第二天,《疯狂的赛车》在受到不小的冲击下,居然实现了逆转,当日票房反超了《七龙珠》。

  不过《疯狂的赛车》在影院上座率已经严重下滑,场均人次只有40人了,这一周的排片已经开始大量的削减,但是依然死死地压住《七龙珠》,领跑票房排行榜。

  《疯狂的赛车》上映的第三周,再次收获2600万票房,跌幅在48%左右,取得了国内票房三连冠的同时,总票房已经累积到了1.29亿元。

  票房榜第二名,就是《七龙珠》了,这部大烂片本周只拿到了1200万的票房,这已经算是一个扑街的成绩,毕竟这部电影的成本都好几千万美元,再加上北美那边的票房遭遇滑铁卢,海外市场遇冷,电影下映时可能连成本的都收不回。

  《疯狂的赛车》豪取票房三连冠,与《七龙珠》正面碰撞,干脆利落的把后者踩在了脚下,而电影票房数字也超过了宁皓上部喜剧电影票房记录。

  宁皓做到这一步,绝对称得上横空出世,惊世骇俗。

  因为没有人预料到这样的结果,无数人首先是深受冲击,紧跟着就是狂喜,谁说国产电影不能击败好莱坞大片的,《疯狂的赛车》不就做到了吗?

  顿时本来就火热的宁皓、一众主创以及电影本身更是呈现如日中天之势。

  对《疯狂的赛车》能取得这么高的票房,杨小阳一点儿都没觉得意外。

  在杨小阳看来,《疯狂的赛车》存在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这证明了此前宁皓凭借《疯狂的石头》的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

  《疯狂的塞车》以3000万万的制作宣发成本,仅仅三周就拿下了1.29亿元的票房,绝对是电影产业小投资高回报的成功案例。

  电影实际制作成本才1500万左右,这点投资放在当下也只能算做一个小制作,咖位最高的也就是徐铮了,接下来才是名气不大的主演黄博,影片整体星光暗淡。但从成片的效果来看,影片制作上的精良和给人的震撼票房,却远远超越了大规模大投资明星聚集的其他影片。

  尽管《疯狂的赛车》已经上映了三周,而且电影市场有不少新电影上映,但是电影的热度丝毫没有下降。

  时间来到第四周,依然还有观众走进影院选择这部《疯狂的赛车》,电影还在继续收割票房,正气势如虹的朝着1.5亿票房大关逼近。

  网上的讨论也很热烈,除了电影本身,提及最多的还是导演宁皓,许多人称他为鬼才导演,把他看作国内下一个大导演的候选人。

  无论是电影的成绩,还是网上的这些讨论,都不关杨小阳什么事。他现在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孤胆特工》的后期制作上。

  杨小阳预定上映的时间是暑期档,距离只有5个月时间,时间还是很紧迫。

  对于《孤胆特工》这部电影来说,其后期制作无疑是非常忙碌的,剪辑影片的同时,还要创作、演奏并录制背景音乐、设计并录制音效,制作并加入电脑视觉特效、所有音效元素,所有这些都完成了,才是完整的电影。

  而这一系列工作说是6月前,其实在5月份就必须搞定,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展开电影宣传工作。

  当然,这一系列的后期制作并不是全部都需要杨小阳亲自参与,他只是提出自己的要求,交给专业人士负责,其它的只需要做最终决策就可以了。

  对于一部影片来说,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参与的人员都是电影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孤胆特工》除了大叔萝莉的感情戏,最大的卖点绝对是陈昆和吴金等人的动作戏,怎样将其中的打斗剪辑的酷炫、震撼,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在电影剪辑方面,老陈是当之无愧绝佳的人选,这位老剪辑师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老陈几乎没剪辑过几部的动作电影,但到底是老江湖,《源代码》中少量的打斗片段,就出自他的手,剪的非常漂亮。

  杨小阳执导的《孤胆特工》是本年度最受瞩目的动作特工影片,对的任何一位电影剪辑师来说,都是难度不小的挑战。

  老陈也不例外,早早就钻研准备,仔细观看好莱坞电影《碟中谍》、《谍影重重》的影片风格,学习其中的精髓。而在《孤胆特工》后期剪辑的工作一启动后,他就一头扎进剪辑室。

  ……

  电影剪辑要分好几步,第一步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依照镜头的顺序人物动作对话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再接着就是进行细致的剪辑和修正,使人物的语言、动作、影片的结构、接近定型最后对影片的有关因素进行综合性剪辑和整体的调节。

  进入四月,老陈终于剪出了一个初剪版,杨小阳接到通知,中间没有任何耽搁,直接来到剪辑室观看起来。

  略显昏暗的剪辑室里,杨小阳神色无比认真的指着面前的电脑屏幕对身旁的老陈说道:“这个场景的镜头切换要更快些,我希望呈现更凌厉更具有压迫性的打斗,在表现故事的同时,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

  “还有这里镜头太凌乱了,我希望流畅一点,这样观众看起来心里舒服些。”

  “另外,还有……”

  如果按照现如今好莱坞的规矩,杨小阳这种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在好莱坞,导演在剪辑师的帮助下剪出一个初剪版后,会首先给投资方进行内部播放,到这里,基本上已经没有大部分导演的事了,会由投资方根据电影初剪的情况,结合公映后播放时长,节奏是否紧凑以及吸引人等因素,直接介入剪辑,让剪辑师剪出他们想要的版本。

  可以说,其实在好莱坞,大部分导演是无法拥有电影最终剪辑权的,整部影片的最后剪辑权都掌握在投资人和剪辑师手上,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会出现某些影片标注导演剪辑版,表示这并非公映时的最终剪辑版,是导演自我风格的体现,比如说知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天国王朝》,公映版烂到出奇,骂声一片,而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剪辑出来的版本得到一致好评。

  在好莱坞,只有极少部分大牌导演或者独立制片人才能破例参与最终剪辑版的剪辑,但这样的导演在好莱坞是极少数,也就是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诺兰等聊聊不多的几人。

  当然,华语电影圈没有这种规矩,这里导演的权力最大,剪辑师只是电影幕后的一部分,地位不太高,导演掌握电影整个制作过程的话语权,别的人只能服从他的指令。

  “我明白,杨导!”老陈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他的要求。

  接下来又埋首剪辑室,立即开始了影片的精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