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光影时代 第一百五十章 分成比例
作者:无垢仙体的小说      更新:2019-05-21

  在《孤胆特工》过审,拿到龙标之后,千阳公司已经展开的宣传工作立马步入快车道。

  “我们的宣传会以《孤胆特工》的预告片为主,再辅以别的宣传方式,线上包括网络、报纸杂志、电视的话题热点,线下力争在宣传期间实现全方位电影院、路边广告的多点覆盖。”在办公室里,温晴详细给杨小阳介绍宣传计划。

  杨小阳点点头,道:“很好,继续。”

  温晴道:“至于院线方面,则基本沿用之前合作方式,不过得益于老板你上部电影的优异成绩,这次对方不需要我们额外支很多宣传费用了。

  另外就是上映之后的排片,多位院线负责人都明确表示看好《孤胆特工》,保证会给予最大支持。”

  杨小阳对院线方的保证嗤之以鼻,那些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商人,他们才不管电影质量的好坏,电影的收益才是他们心中第一位。放映的电影能够赚钱,自然多给些排片,电影吸引不了观众,自然就砍掉排片,没什么好商量的。

  未来好多的综艺大电影,一亮相就知道是粗制滥造的烂片,但是院线方面顶着外界骂声一片,照样给予很高的排片。

  为什么?

  还不是这类电影能够忽悠观众掏钱买票,能够赚钱啊!

  能赚钱的电影永远比好电影更受院线欢迎,这在电影市场上早就上演过好多回。

  想想未来,方厉为了《百鸟朝凤》能够正常放映,跪求各大院线给排片事件,可以说是震惊了整个华语电影圈!

  《百鸟朝凤》是第四代导演吴天鸣大师的遗作,是一部讲诉述唢呐文化的很纯粹又很小众的文艺片。

  方厉是圈内知名的文艺片投资人,他帮忙发行的这部电影。

  《百鸟朝凤》导演吴天鸣生前地位崇高,人脉宽广,电影首映的时候,半个娱乐圈明星大腕前来庆贺。同行导演们给予影片很高的评价,电影口碑不俗,几大专业影评网站都给出了8.0左右的评分。

  可惜,这是一部文艺片,院线方不看好这样的电影能爆票房,再加上《百鸟朝凤》好死不死跟好莱坞大片《美队3》同一天上映!

  结果可想而知,上映首周,院线排片率始终维持在1%上下,获得票房300多万。

  院线方一看情形,立马砍掉《百鸟朝凤》排片,电影票房更是一路下滑,这部电影濒临下映危机。

  方厉找到多家院线负责人恳求不要减少《百鸟朝凤》排片,但都碰了钉子。

  5月13号,方厉万般无奈之下,在某直播中直接下跪求院线方,恳求给予《百鸟朝凤》多一点排片,给中国的文艺片多一点支持。

  方厉跪在地上,人说的很清楚:“《百鸟朝凤》并不是我投资的电影,它是吴天鸣导演最后的作品,我没指望这部电影赚多少钱,只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部好的电影……”

  是不是很好笑,很可悲。一个知名的电影投资人,为了一部电影能够正常上映,就低下了头,放弃尊严。

  可这就是现实,道理很简单,电影院放映一部电影,至少要获得一定的收益,这种电影一看就爆不出太高票房,那你觉得会有院线方愿意发善心本着赔钱的目的,放着另一部票房大卖的电影,放映这一部吗?

  杨小阳知道只有电影票房够好,能够给院线方带领最大化利益,这才是双方愉快合作的必要条件,其他的一切免谈。

  杨小阳收回思绪,问到另一个问题:“对了,分成是多少?”

  电影的票房收益从来都不是制片方独占,而是要和院线分成。院线改革开始的分账比例是38%,那时候进口大片票房占大头,院线方是绝对优势,所以占据了最大的分成份额。

  紧接着就是电影市场华语电影开始崛起,《英雄》、《天下无贼》、《满城尽带黄金甲》都去不错的成绩,华语电影占据市场的份额开始提高,分账比例也有了调整,制片方的分成比例上调到了40%。

  要说这张卫平其实是个很复杂很有手腕的人,抛开个人人品不谈,但是在制片方和院线方的利益分成上,真的是出了很大的力。基本上从院线改革开始,他就不断挥舞着锄头,以每年1%的进度,不断的提高着制片方的分成比例。

  本来嘛,提高分成就是从院线方嘴里抢蛋糕,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不甘心,但谁让人背靠张亿谋这张王牌呢,强势的要求这样分成,院线方只能乖乖忍气吞声的照办。

  2002年,张卫平强行要求院线方提高《英雄》的分成比例,最后院线方屈服,《英雄》史无前例地向院线争取到40%的分账比例,放映后的成绩也不负众望,拿到2.5亿元票房。

  2004年,张亿谋的《十面埋伏》上映时,张卫平进一步要求将制片方的分成比例提高至41%。他的理由是,片方承担了影片绝大部分的宣传费用,并且付出很大的代价来保证“音像制品的销售滞后两个月”,提高一个点理所应当,最后院线方没办法,只能答应他的要求。

  到了《满城尽戴黄金甲》上映时,张卫平直接提高电影票价,要求院线执行42%的分账比例。

  “张卫平+张亿谋”的强强联手,铸造了一个神话,从38%到42%,是电影的市场价值改写了行业规则的体现。

  不过这样的强势分成只集中在极少数拥有票房品牌价值导演的手里。决定一部影片的分账比例要看投资、品质、档期、类型等多方面因素,能拿到41%的是极少数,大部分华语电影分账比例浮动在38%—40%之间,有些低成本影片甚至低于36%。

  2007年,冯晓刚的《集结号》分成比例也才40%。

  作为2008年年度史诗大片,《赤壁》(上)背靠中影,也才拿到到了41%的分成比例,而杨小阳《源代码》的分成只有40%。

  2008年,国内电影市场井喷,《赤壁》、《源代码》纷纷破3亿,内地全年总票房突破43亿,华语电影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为了促进电影产业,直接下发通知,制片方分成不得少于43%。

  回到正题,温晴闻言,笑着回答道:“刚刚达成共识43%,老板,今时不同往日,他们不敢拿捏我们。”

  温晴的语气透着一股骄傲自豪,还有一种对自己公司的强大自信。

  想想自己加入进来的时候,杨小阳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千阳也是个刚刚成立的小公司。

  当时杨小阳的电影还要与中影、光线展开合作,才能顺利上映。

  就算借住韩三品的赏识,也要经过理解交锋才能获得不错的排片,保证从院线方的手里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成收益。

  再看现在,杨小阳已经是国内影视行业出名的大导演,非常有票房号召力,千阳公司也成为集制作、宣发与一体的中等规模的影视公司,在影视圈也算打下一片天地。

  杨小阳拿起水杯喝了口水,放下来,看着窗外道:“万事俱备,只等大戏开罗了!”

  ……

  随着《孤胆特工》上映的时间越来越临近,千阳在宣传工作自然也全面铺开,各大票仓城市的电影院也都已经开始正式宣传,只要观众一走进电影院,处处都能看到《孤胆特工》的元素。

  除此之外,在户外路边广告和楼宇广告方面也是铺天盖地的展开,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不说,就连很多县城都有覆盖,可以说《孤胆特工》都可以看到宣传海报。

  电视、网络开始出现电影的预告片、幕后拍摄特辑、电影主题曲等等,在这方面上杨小阳投入很大。

  预告片不算长,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

  画面的最开始就是陈昆冷漠的眼神,接着闪过关小彤与他的日常生活,再然后就是王千原出场、吴金,最后就是陈昆大打出手,与吴金展开激烈的对决,对着汽车里的王千原开枪。

  最后画面变暖,陈昆与关小彤拥抱在一起。

  这是预告片的最后一个画面。

  “卧槽!卧槽!卧槽!电影帅爆了!”

  “我去!简单的特工动作片拍的如此刺激,杨小阳导演太牛逼了。”

  “就冲着陈昆与吴金在电影里的凌厉的动作戏,就值得走进电影院。”

  “……”

  许多影迷朋友看过预告片里精彩的片段,对于电影的期待值更加高涨,电影还没有上映,有关电影的话题讨论度就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