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宋 第497章 条件
作者:树者的小说      更新:2019-01-03

  朝公署很快就对阿卜木刺开出了臣服的条件。

  乃蛮族必须组织一支四千人的骑军接受中华国的军事指挥。第二,作为军事指挥的代价,中华国将免费提供他们第一批盔甲、刀枪和弓箭。

  第三,乃蛮族可以大部迁徙到水草更加丰美的辽国西京道虽然大部分还没打下来,并且首领秃骨撒封四品知市知郡,相当于封疆大吏。

  第四,在迁徙后,乃蛮族百姓亦是中华国国民,享受分配土地、在国内其他地方经商的权利,可以给他们发放火器组建新式骑军和火枪兵、火炮兵。

  第五,取消乃蛮族进贡的牛羊马匹,内阁财政会通过正常渠道采购他们百姓手里的牲畜,并且工建总署会在三年内为他们修建出居住石料城池,让族人安居乐业。

  第六,乃蛮族士兵归属中华国国防军,对外出征与汉人享有同样的军饷、军功晋升和额外补贴军费。这在阿卜木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也对汉人的财富感到震惊。

  第七,元武陛下对阿卜木刺特赐子爵爵位,可世袭五代常规为三代,成为中华国目前第二位尊贵的子爵。

  第八,乃蛮族内不愿意迁徙的百姓亦可以居住在阿尔泰山附近,由中华国为他们修建居住城池,并派兵协同保护。

  面对这么“丰厚”的条件,阿卜木刺在考虑了半天后就答应了下来,并且承诺回去后将立刻组织族中勇士。

  军部也派遣了一个十人参谋团队与他一道回返,帮他训练骑兵,并且承诺第一批军械将在一年之内运送到他们手中。

  其实这批军械数量倒不多,只是西京道东胜州以西的达拉特旗城池、天德军州还在西夏人手中,运送军械的路暂未打通,金人有两万骑军在夹山以西追杀耶律延禧呢。

  据此番打探回的消息,金国流传出耶律延禧已被抓获死于箭下的消息,只是其中真伪还未明确。

  至于龟缩在宁边州的耶律大石,种师道已是派人对其进行劝降,耶律大石手头毕竟还有四万兵马,若是能招降过来,则配合中华国拿下西京道稳如泰山。

  北方战事自有军部负责,内阁文臣们只管按照军部后勤部的统筹规划付账买单就行,文臣们已经习惯了军部山一般海一般的财政耗损,对那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物资采购单都免疫了。

  纵观历朝历代,武官们还从未享受过如此痛快的待遇,虽然内阁二十五位大臣中只有国防大臣、陆军大臣、海军大臣三个位置,但军部是可以跟文官系统分庭抗礼的。

  且首相挟制不住国防大臣,只能是内阁文官们一道施加压力。但内阁文官们内部就诸多派别,首相吴用也只是个领头统筹作用罢了。

  所以,只要军部不吃败仗,他们就可以在文官面前趾高气扬,骄傲的像白天鹅。

  前方打仗,后方财政吃紧。

  针对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前番就让内阁把“蒸馏酒”等酿酒产业开放出去了。

  在民间农耕土地的汇总表递交上来后,也是第一次知道中华国目前拥有近2000万顷的耕地,合约5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农业、畜牧业生产。

  市场上的粮价跌到12分钱一斤,而人均工资却是每月12元,普通人每月吃45斤粮食,也就只花不到六角钱,算上肉蔬之类,温饱最多花费一两元钱。

  这也难怪粮食贱价,难怪百姓不愿意种地。

  教育乃百年大计,商业乃是兴国大计,农业更是立国之本。

  针对这个现象,内阁只能出台政策,调整粮价到014角钱每斤,同时继续增开酒厂刺激粮食消耗,鼓励百姓进行农业生产。

  而且,朝廷着令各地官署进一步深化土地改革,把散田现象整治成连成片、带的整田,配合农场主们实行承包制度,并完善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鼓励百姓继续开垦荒田,在非良田里翻地培育土壤种植苜蓿、芝麻、胡椒、胡萝卜等经济作物。

  话说,由于国家大力发展畜牧业,苜蓿这类经济作物还是很有市场的,是农政总署大宗采购的项目之一。另外,北方大豆、高粱、小麦由于农场主的投资种植,目前也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

  可以预见,未来几十年内。以汉族人口数量,粮食会一直处于饱和溢出的状态。需要把粮食生产成酒水之类,刺激内需消费。

  提到酒,就不得不说蒸馏酒。这种酒早就在民间出现,只不过一直没普及而已。

  朝廷针对性开发之后,这款酒在北方尤其是军队中大受欢迎,不但如此,蒸馏酒也是未来军工产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乙醇、乙醚。

  对国家城镇乡村整治的第一步,就是必须修建公共厕所和粪便池,这玩意在眼下作用巨大,既可以生产硝土制造火药,又可以堆肥农田改善土质。

  其二,就是在各地修建水利灌溉工程,雨水多的南方就多修排水沟,扩宽河道。雨水少的北风就修建蓄水池,在雨季多储存雨水。

  对民间来说很可能要上百年才能普及的工程项目,但在朝廷工建总署的指挥下,仅仅才三年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可以说,新兴的农场主资产阶级就是因为国家大力发展水利灌溉的政策下,才愿意投资在这个行当的,毕竟要是让他们自己负担修建的话,是一笔极大的花费。

  前两年的畜牧政策,让得国内鸡鸭鹅猪牛羊骡驴马畜牧业得到了发展,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介入和完善,畜牧产业也是蒸蒸日上,极大丰富了百姓的吃喝生活。

  其实以这个时代的环境,前朝宋国畜牧业不该如此颓废的,坏就坏在制度上。宋国虽然鼓励民间百姓养牛,但朝廷的畜牧监实在是渎职,只顾着表面工作,没有做出应有的作用。

  而且,不把畜牧业下放给商业,光靠百姓散养方式根本难以普及开来,毕竟百姓没有兽医们对牲畜熟悉,配种都得找当地衙门帮忙。以宋国衙门的,配种收费极高,搞得很多百姓都心怀怨恨。

  中华国不论是当初的两浙和福建辖地,还是后来开国,一直实行的政策都是以低价帮百姓配种,而且畜牧司养有专门的种牛、种马、种骡等等,派出技术员到基层乡村为百姓们服务。

  所以,目前国内的驴、骡、猪、羊的数量还算是可喜可贺的,牛、马畜牧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前景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