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宋 第536章 化学爆炸事故
作者:树者的小说      更新:2019-01-03

  昨晚儿本想找西夏美少女团队嗨皮嗨皮的,结果晚饭被儿子坏了心情,张林也只溜到张贞娘的苑子里睡了一觉。

  大清早儿,他便去往文华殿,把刚上班不久的首相、财政、国防三位内阁大臣们牵走,着一个近卫御林营护送着,去往西面的皇家科学城。

  皇家科学城的占地面积比之皇城要大上数倍,而且还在向余杭一带持续扩张,未来的扩建计划,整个余杭都会并入科学城之中。

  随着基础数学、物理、化学、卫生、自然科学等项目的完善,项目也逐渐进行细化。

  比如化学研究所虽然还叫所,但实际上已是几个独立的城区,下辖材料化学、火药化学、医疗化学等数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许多个研究小组,并头并进,互相竞争地研发同一个或者不同的小项目。

  建国后,张林的研究团队得到了飞速扩大,目前整个科学城有一千八百多名研究员,打下手的资深学徒、刚完成中学课程的入门学徒,林林总总有将近五千人在城中研究和生活。

  这次出事故的是火药研究所的一个小组,好在张林优先见之明,把不同的小组都分割成一个个区块,而且每次严禁携带过量多于的研究材料进实验室。

  尽管如此,但火药研究所依然是死伤极大的一个部门,从大王乡到现在,死伤在火药研究上的人都快突破两百人了。

  平时炸伤的小事件都习以为常了,不像昨天的大事故是用专门快马递个札子回来禀告的。昨天的研究组113组炸死了一个一级研究员,一个二级研究员和一个学徒,另外还伤了两个学徒,这算是今年为止最大的伤亡事故了。

  如果张林没记错,这个113组是出事故最多的一个编号,组内研究成员来来去去换了好几波了。

  “查到原因了没?”张林并不避讳旁边紧跟着的九位内阁大臣,直言了当地问道。

  脸上还包扎着白棉的学徒,颇有些苦恼地道:“陛下,还没查出来。昨天陈组长带了硝化棉和其他一些材料进去,份量也不算多,谁知炸的这般厉害,差点儿把房顶都掀翻了。”

  “朕提醒过多少次了?一定不要贪多求快,少带一点没关系,性命最要紧。”张林怪了两句,才叹声道:“材料记录呢?”

  学徒忙把一个本子递上去。

  研究组携带的研究材料再进门之前都是必须要做登记的,种类和份量都会记录下来,不但如此,每一天的研究进度也会记录。

  张林把记录本看了看,无非就是硝酸、硫酸、硝化棉、各种植物油、动物油的材料,跟平时没什么区别。

  “继续找原因,这次量并不大,炸的这般厉害,说明肯定是有什么变故。对了,那两个学徒怎样了?”

  “还昏着呢,不知道什么时候醒过来。”

  张林挥挥手,对旁边三位一头雾水的内阁大臣道:“不是朕要跟你们藏着掖着,科学城里正在研究的项目,每一项都很重要,泄露出去都会出大事。你们还不知道化学火药是何物吧?”

  陈良皱眉道:“新的威力更大的黑火药?”

  “非也,跟黑火药完全是两个概念。举个比方说罢,想要炸掉这个科学城如果需要数千斤黑火药,那么化学火药可能只需要百十来斤。”

  “嘶……”陈良深吸口气,他是武官,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忙问道:“那,那有何成果了?”

  张林没好气道:“喽,迄今为止,死在化学火药上的研究员已超过六十人了。这玩意极不稳定,目前还没找到稳定剂,还不能生产出来。”

  “陛下,稳定剂是何物?”

  “算了,你自个儿待会去化学研究所里问吧。”张林对其余大臣道:“你们现下也有资格知道这些秘密了,不过朕希望你们把看到的听到的东西都烂在肚子里,做梦也不能说。一旦被内务署、锦衣卫、军机署查到有人泄密,朕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必诛其直系三族。”

  三位内阁大臣们俱都有些后悔来了,不过同时又好奇万分,到底科学城里在研究什么东西,每年不但财政投入两百多万元,陛下还会掏一百多万扔进去。

  到底在研究什么惊世骇俗的宝贝,看陈良那个样子,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难道化学火药比黑火药更厉害?

  陛下是以黑火药武器起家的,要真是捣鼓出厉害十倍的化学火药,那还得了!

  张林把科学城的头头周免叫来,让他带着九位内阁大臣们在科学城转转,把一些正在研究的项目例如化学火药、解剖学、蒸汽机、磁力发电、风车镗床车床、铁船石船、牛痘、青霉素、合金钢、显微镜、化学元素表、高级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等几十个研究项目给他们介绍清晰。

  这么多研究项目,没个两三天只怕了解不完,因此张林自顾自地打道回府,让这帮好奇害死猫的一级内阁大臣们满足好奇心。

  这些秘密研究项目他本来是打算等几年再说的,转念一想反正有内务署、锦衣卫、军机署三座检查机构盯紧,谅他们这些非专业大臣也不敢把看到的知道的东西说出去。

  诛杀直系三代不是开玩笑的,尤其是蒸汽机、化学火药、牛痘、青霉素,显微镜这些大项目,一旦有人敢泄露,张林绝不客气。

  大臣们看过之后,就必须得签署特级保密协议,泄漏后果自己承担,谁叫他们好奇心重呢?

  有些研究项目,其实看似简单,但实则是隔着千万道沟壑。

  就比如当初研究硝化棉,光是处理棉花去油脂这一个步骤就烧死了张林和研究员们无数个脑细胞,好在是张某人知道用碱水洗,烘干什么的常识。

  不知道经过多少次实验,火药研究所才才调配出硝酸、硫酸和棉花的比例。尽管如此,也没人敢确信现在的比例就一定是完美或者接近完美,还在坚持不懈地继续实验。

  实验多了,爆炸是难免发生的事情,几个研究组同时开动,那么三天两头炸一回是家常便饭。

  就算在实验室里搞出了勉强能接受的成果,还得设计怎么才能把成果大规模工业化的步骤,这更是让人抓破脑袋的事情。

  实验室试管研究和大规模工业制造完全是两个概念,后者更是难度极大,需要多个研究所的相互配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