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崛起 第一百七十五章 宣旨
作者:月艰的小说      更新:2018-12-31

  催妆诗,起源于唐代,出现在《唐诗纪事》中。在当时的婚礼中,常出现在别有特色的诗歌,唐顺宗女儿云阳公主出嫁的催妆诗,很有情调和韵味。

  只不过令李元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这个朝代也会有催妆诗?这不是直接从汉朝变宋朝的么?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肚子里的墨水多,作个二三十首也没什么关系。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面上浑妆却,留著双眉待画人。”在考虑了许久之后李元还是决定用唐代诗人徐安期的这首催妆诗,不仅符合谢梦瑶此前的心境,最后一句更是别有深意,让人情不自禁的就想入翩翩。

  只不过有些耐人询问的是,这首诗似乎并不能打动里面的七大姑八大姨,纷纷囔着重新再作一首,而且谢梦瑶也不知道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并没有出声,见此情景李元也只好再想一首了。

  宋代赵师侠的《好事近》有些太过于露骨,恐怕里面的嫁作人妇的还是待字闺中的女子恐怕都受不了,同样是宋代诗人的王昂那首《好事近》却与徐安期的有些相近,恐怕并不能打动她们。

  里面的一大群女子见外面没了动静也是偷偷的将旁边的窗户打开了一丝缝隙,然后就见李元正低着头敏思苦想,其中年岁稍微有些小的少女看到之后也是小声的说道:“云裳姐姐,要不就算了吧,这状元郎看着也已经尽力了。”

  “是啊,本来就是大喜的日子,况且他之前作的那首诗也称得上佳作了,如果逼的太厉害也不是很好吧。”

  被她们两称作云裳的女子头上的发饰高高的盘起,看这样子应该已经是嫁做人妇了,在听到自己两位妹妹的话却是头也不回的低声说道:“放心吧,我心里有分寸,这状元郎倒是比传闻当中的要俊美一点啊,听说还是三元及第的,不可能就这么点文采的,不过梦瑶妹妹倒是好福气啊。”

  “是啊,找个这样的夫君,不仅文采好,而且长的也好看,更是当朝的状元。”

  “小妮子,怎么了?莫不是要和你梦瑶姐姐抢夫婿?”

  “云裳姐,你怎么这么说啊。”

  这些话李元自然是听不到,谢梦瑶也没有主意,此刻的她正细细的回味着那最后一句,留著双眉待画眉,他这是想给自己画眉么?想到这里,脑中不由浮现出了红烛铜镜下,自己坐在妆台前,李元拿着一只画笔轻轻的在自己的额头上画着,然后...然后.....然后就会像昨晚母亲给的那本小册里面画的男女一样么?

  想到这里,原本就涂着腮红的小脸蛋此刻更是明艳了不少,一双眼睛也散发着迷离的神色,让一旁正陪着她的小丫鬟也是好奇不已,这自家小姐怎么突然只见变成了这样。

  ......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窗边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李元在脑海中思索了半天之后决定用这首诗,这是唐代的诗人贾岛写的《友人婚杨氏催妆》,原本是贾岛为朋友与杨氏的结婚帮新郎写的催妆诗,不过如今用在这里到也可以,只不过那阳台却要换成窗边,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朝代的女性似乎没有绣楼这么一说。

  这首诗自认为感觉要比上一首稍微好那么一点,因为这首诗是催促新娘子快点装扮好,倒是颇为符合现在的情形,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吉时也快到了,这古代可是极为讲究时辰的,如果说这吉时过了可不是好事情。

  原本李元还担心里面的各位女子还会继续刁难,好在她们还识大体,并且这首诗也让她们满意,在过了一会儿之后才将门打开,然后蒙着红盖头的谢梦瑶就被一个小丫鬟给搀扶着走了出来。

  见到这样的情形,李元也是急忙向前走了几步然后弯下腰让谢梦瑶轻轻的靠在自己的身上,然后才慢慢的向着外面走去,在如今的宋朝有个风俗那便是新年在未进入夫家之前双脚是不能沾地的,唯有跨过夫家门口的那个火盆之后这才能双脚沾地,否则视为不吉。

  将谢梦瑶一直背到放在门外的花轿上面之后,李元重新骑上了红马又向着李府走去,如今新娘子接到手了也是该打到回府了,谢瑾还有谢舟夫妇等人此刻应该已经到了家中吧。

  ........

  回到李府门口的时候,家门口已经放好了一个火盆,当李元将谢梦瑶背到火盆前面之后,搀扶着她的手慢慢的跨过了火盆,然后接下来的便是拜堂,拜过堂之后谢梦瑶从今以后也就成了李家人。

  走进大厅之后,李兴,谢瑾和谢舟夫妇已经坐在了高堂之上,谢梦瑶被贴身丫鬟扶着慢慢的朝着里面走去,李元则是缓步的走在她的身旁。

  “吉时已到,拜堂!”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随着媒婆的一声高喊,两人转过身体朝着门外跪了下来,而原本堵在门口的人群也是急忙朝着两边躲去,在拜完天地之后,又朝着坐在高堂之上的李兴谢瑾他们拜去,随后便是两人对拜。

  “送入洞房。”

  当谢梦瑶被媒婆和丫鬟簇拥着朝着新房中走去之后,李元也是站了刚想要说什么,外面就忽然传来了一阵吵杂的声音,然后就看见一大堆拿着长枪的士兵冲了进来,然后从最后面走来一位穿着银白色盔甲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手中还捧着一个黄色的卷轴。

  “圣旨到,李元接旨!”

  随着这么一声高喊,在场的所有人都立刻跪了下来,就连谢瑾也不曾例外,手捧圣旨的中年男子在看见所有人都跪下来了之后,这才张开黄色的卷轴说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特任命翰林院修撰李元为军中主薄一同前往金陵!”

  “臣接旨!”听到这样的命令尽管心中有些疑惑,可是李元也不敢当面询问,看这位宣旨的将军那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得出来,似乎对于自己担任主薄一事那也是不满。

  “军情万分紧急,还望李大人能够快点收拾一番,一炷香之后前往渡口,告辞。”再将圣旨放在李元的手上之后,这位将军也是抱拳说了一句,然后转身离开了,站在两旁的士兵也是慢慢的朝着外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