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小子闯都市 第一百三十三章情关难过
作者:福雷特的小说      更新:2018-09-14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普慈天钦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的抄写着这首仓央嘉措的《那一世》,服部玉子的不辞而别,就像在原本平静的湖面上,抛下了一块大石头。这几天里,他无心礼佛,一个人待在房里心事重重。本来出家人讲究清修四大皆空,可是自从服部玉子离开了之后,普慈天钦即使是面对着佛祖的尊像,念起经文来也是有口无心。

  普慈天钦知道自己此刻已经是陷入情缘难以自拔了,为了排除心中的杂念,他只好跪在佛祖身前忏悔。普慈天钦长跪在佛祖面前一遍又一遍念诵着《般若菠萝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尽管普慈天钦一遍又一遍地念诵着这熟的不能再熟的佛经,脑海中却是不断浮现服部玉子的倩影,在岩洞中的一幕幕,还有她掉进沼泽地的施力相救情形。事情虽然过去了好多天,却又仿佛发生在刚才。尽管他知道自己是出家人,不该有这般想法,那是魔怔,是佛祖后所不容许的,是要坠入阿鼻地狱的,可是此刻他的内心仿佛已经不受自己控制,就算是佛祖都拯救不了自己。

  古人都说那出家人是色中饿鬼,而今看来,这普慈天钦怕是坠入饿鬼道了。就像施耐庵说的那样:凡世上的人,惟有和尚色情最紧,为何说这句话且如俗人出家人,都是一般父精母血所生,缘何见得和尚家色情最紧惟有和尚家第一闲。一日三餐,吃了檀越施主的好斋好供,住了那高堂大殿僧房,又无俗事所烦,房里好床好铺睡着,没得寻思,只是想着此一件事。假如譬喻说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挂念,到三更二更才睡,总有娇妻美妾,同床共枕,那得情趣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价辛辛苦苦挣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到晚来,未上床,先去摸一摸米瓮看,到底没颗米,明日又无钱,总然妻子有些颜色,也无些甚么意兴。因此上输与这和尚们一心闲静,专一理会这等勾当。那时古人评论到此去处,说这和尚们真个利害,因此苏东坡学士道:“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和尚们还有四句言语,道是: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大文豪鲁迅也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地有位高僧,洁身苦行,德高望重,远近百里,人人都仰慕和敬佩他。临死前,因为他一生未近女色,抱憾没有见过女人的**,辗转反侧,不能死去。徒弟们见他折腾得苦,决定出钱雇个妓女,让他见识见识。待到妓女脱下裤子,高僧看了,恍然大悟道:‘喔,原来是和尼姑的一样的啊!’说完就断了气。”

  由此可见,普慈天钦今时今日的故事,也不过是前人走过的路,虽然经历略有不同,但也不外乎是情关难过。出家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何况普慈天钦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感情阅历犹如一张白纸。仅仅是一段短暂的经历,就已经被一个青春少女给占据了心房,甚至让他有着一股冲动,要离开寺庙去寻找那个叫服部玉子的居士。

  普慈天钦不禁为自己的这种想法感到羞愧,愧对师父多年的教诲,愧对佛祖。他也知道自己不该这样想,师傅不容,佛祖也不许,这是魔念,不该着了魔,可是服部玉子到底去了哪里?她为何要不辞而别?

  每天普慈天钦都在胡思乱想中度过,心乱如麻。宗赞乌哲也是看到了爱徒的异样,自从那个陌生女子不辞而别后,天钦这孩子就整天魂不守舍、无心礼佛。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虽然他没有对自己挑明,不过宗赞乌哲是过来人,自然知道爱徒心中所想。洪宜疏不宜堵,要解开他的魔念,还须再与那个女子见上一面。

  看到爱徒在长跪在佛祖前忏悔,宗赞乌哲心疼道:“孩子,去找她吧,师父看出来了,你心中依然是放不下那个女子。”

  普慈天钦垂泪道:“师父,我也不想那样,可我的内心之中,却是忍不住想到她,有时甚至在梦里,也会梦到她,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样真的好痛苦。”

  宗赞乌哲长叹一声,道:“孩子,师父不怪你,佛祖也会原谅你的,既然你尘缘未了,那就去吧。但望你能早日醒悟,回头是岸。”

  第二天,普慈天钦简单收拾好行囊,来到师父身前,磕了三个响头,恋恋不舍离开了寺庙,走下山去。

  普慈天钦不知道的是,不是服部玉子狠心要不辞而别,如果她不那样做,换来的可能是两人天人永别。然而服部玉子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和百地村上失踪的这几天,伊贺集团已经是闹翻了天。两大家主的儿女同一天里失去联络,那么多天过去了,还是联络不上,陪同前来寻找转世僧的忍者们每天都要承受两大家主的怒火。

  宗赞乌哲驻立在寺庙大门前,看着爱徒渐行渐远,身影逐渐模糊最终消失不见,擦拭了一把浊泪,发出一声长叹,转身走回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