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一百零六章 再抄一回诗
作者:重启路人甲的小说      更新:2019-06-02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正文卷第一百零六章再抄一回诗方浩的那些诗词很好,这是裘伯贤将方浩的几十首诗词寄到京城那些朋友手中之后,那些人得出的一致的评论。

  特别是方浩的那些诗词和裘伯贤的那本诗集放在一起,更衬托得方浩的诗词光芒万丈。

  很多人都觉得这些诗词可以流传百世。

  这也是裘伯贤在京城的那个朋友圈虽然没有见过方浩,却将他当做自己人的原因所在。

  因为方浩会写诗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比卢伦英更像一个读书人。

  卢伦英虽然也读过书,可是写的诗词狗屁不通,比老干体都还不如,并没有被那个圈子承认。

  池旭向方浩求诗,当然也是想着方浩将他写在诗里面,那他就可以跟着这首诗一起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了。

  说完这话,就非常期待的看着方浩。

  方浩搜索了一下自己脑海里的唐诗宋词,点头道:“这个没问题,我现在就可以做一首,念给伯父你听。”

  “不忙着现在做,”池旭笑道,“等到了狼牙关,借用卢总兵的笔墨纸砚,你给我写下来。”

  他是见过方浩诗词原稿的人,那一手字写的实在是太好了,俨然有大家风范。

  也就是方浩现在身份还太卑微了,没有给他的那手字带来附加值,要不然已经被推许为书法大家。

  能够得到方浩的真迹,那就更加的牛叉,等上几十年时光的积累,那首诗那幅字,就会成为文物,可以作为传家之宝来传承下去。

  方浩点头道:“也好,正好还可以润色打磨一下。”

  到了狼牙关之后,池旭笑吟吟的对卢伦英说了这件事情,要借他的笔墨纸砚一用。

  卢伦英也是读过书的人,虽然诗词写得乱七八糟,但是也自命为诗人,知道这是一件雅事,便让手下的人取来最好的笔、最好的墨、最好的纸、最好的砚来让方浩写诗。

  墨磨好,纸铺开,方浩提笔蘸墨,在那纸上面写了“白雪歌送池御史归京”九个大字。

  池旭精神一震——这标题就写上他了,以后这首诗只要能够流传下去,他也就会跟着流传下去。

  一个姓池的御史。

  这已经很足够了。

  方浩运笔如风,刷刷刷刷的,在白纸上面写下了一行行的诗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他这一次抄的是他那个世界唐朝著名诗人岑参的,千古名作。

  他一边写着,池旭一边读着,虽然不明白“瀚海”是哪一座海,“天山”又是哪一座山,“轮台东门”又是个什么鬼地方,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他觉得这首诗好。

  “绝妙好诗!”他竖起大拇指来称赞方浩,“这首诗不用说,一定可以流传千古,我都要托贤侄的光,能在千古之后还有名声。”

  卢伦英也忍不住赞叹:“方指挥果然诗才了得,可惜了,要是读书科考,以后岂不是经国纬世之才?”

  方浩连忙谦虚的道谢。

  池旭捧起那张纸又读了两遍,非常的欢喜,对方浩说道:“方贤侄,你这一年多来,应该也写了不少的诗词吧?要不索性一并写出来,我带回京城,给你传播一下。”

  方浩说道:“这一年多来忙于练兵,但是没有多少闲情雅致来写诗,只有感而发,写了几首边塞诗,如果伯父不嫌弃,我现在就抄写出来。”

  “快写,快写。”池旭催道。

  又拿来一张纸,方浩写上了几首诗。

  边塞杂诗:

  一、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四、

  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长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狼牙关。

  刷刷刷刷,一会儿就写上了四首七绝。

  ——不对,是一会儿就抄上了四首七绝。

  看到“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一句的时候,池旭和卢伦英都叹息了一声。

  他们年纪都比较大,经历的事情比较多,知道确实是这么回事。

  不要看着几年前那场战争之后,有那么多人得到了很高的奖赏,甚至还有几个封侯的。

  但是在那一场战争中死去的人就有几百万,可不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待看到“春风不度狼牙关”那一句的时候,卢伦英脸色一变,说道:“方指挥,这一首有些不妥,要是传出去,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我们对朝廷有怨望之心,还是删了吧。”

  方浩还没有说什么,池旭便道:“无妨,我这一次来边关巡查,发现边关的将士们,确实都挺不容易的,也应该让有些人了解一下边关将士们的想法,这首诗应该写,还应该好好的传播出去。”

  他这么说,卢伦英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等到墨迹干了之后,池旭就将这两张诗稿用轴筒给卷了起来,小心包好,免得让它受到损伤。

  这可是能够作为传家之宝的好东西,必须要小心翼翼的保护起来。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在总兵府吃了一顿午饭,然后方浩就带着他的那支骑兵返回了先锋营。

  池旭在狼牙关又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才踏上回京之路。

  他这一次已经将朔州各个点都巡视了一遍,也应该回京叙职了。

  回京的路上,他就开始写他的折子。

  关于这一次巡查的。

  有什么不好的问题,要指出来批评,有什么好的方面,也要进行表扬。

  方浩的先锋营,自然在他的表扬之中,他还叫卢伦英对方浩业务能力的夸赞,以及方浩对他吹过的一些牛也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写进了里面。

  在他的这份折子中,方浩和他的先锋营,就是他巡视中最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