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第一二二章 圣德书院
作者:重启路人甲的小说      更新:2019-06-02

  永初元年二月,王大学士王钟就已经辞去了元老院院长的职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他也效仿着尤登阁开办学校。

  不过他开办的不是新式学校,而是比较传统的学校,校名就叫“圣德书院”,顾名思义,就是以教授圣贤之学为主。

  当然,他也不是那么的迂腐,也将先是教育中的数学纳入了其中。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

  至于什么劳动地理品德这些东西,他都没有纳入,他觉得那和他所追求的东西不一样。

  他教的是圣贤之学,术数之道。

  他觉得方浩在全国境内推行新式教育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会将几千年来传承的圣贤之道都给毁灭掉,让以后的人再也不能够明白圣人的微言大义。

  他有这样一种使命感,他必须要让圣贤之言继续流传下去,让这个国家还有人能够明白圣人的微言大义。

  创办这一家圣德书院,是他在京城的时候就和一些跟他有着差不多想法的官员共同商量的,也受到了很多家书香门第的资助,并且都承诺将自家的子弟送到这家书院来读书。

  怎么也是当了几年内阁首辅的人,王钟还是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他的学院很快就办了起来。

  有一些人将他的学院和尤登阁的学校相提并论,王钟不以为然。

  他有一些看不起尤登阁,明明也是一个不圣贤书读出来的人,回乡办学竟然抛弃了圣贤之学,而是去办的新式学校。

  这让他感觉到是对读书人的背叛,是对圣贤之学的背叛。

  他办这一所学院,对抗的就是方浩推行的新式教育。

  他要用成绩证明,学会圣人的道理,才是治理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对于他办的这个圣德书院,方浩倒是也没有反对,那些当官的愿意将自己的子女送过去读书就送过去,那是他们自己要放弃新世界的发展红利,方浩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他来自于那个世界,明白世界发展的脉络,该淘汰的就会淘汰。

  这些人自愿去淘汰,他当然也不会反对。

  甚至在王钟要办学院的时候,方浩还特意下旨给当地的官员,让他们批一块地出来。

  学校很快就建立起来了,在下半年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也都已经到位,入学的学生就有好几百人,老师都不是一般的老师,都是在文坛有着一定名声的人。

  前内阁首辅的号召力可不是盖的。

  兴办学院这一点王钟还是比较满意的,他觉得再过十年,他这座学院出来的那些学子将会在这个国家发挥重大的影响力。

  而尤登阁那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只会是一些劳力者,一些技术工人,跟他培养出来的这些人完全不是同一个阶层的。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他非常的反感。

  土地收归国有,无疑伤害了地主阶层的利益,这些地主阶层又是以读书人为主,所谓的书香门第,免徭役免赋税的特权阶层。

  自己就是属于这个阶层的。

  但是没有人敢反对,敢反对的那些人姓名都已经没有了。

  而更让他感觉到郁闷的是,这样的政策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特别是那些没有了田地的农民。

  虽然政策还没有推行到南方来,但是南方的农民早已经翘首相盼了。

  哪怕是那些有地的农民,也非常的渴望这样的政策早点能够实行。

  他们就可以将他们手中的土地给卖掉,然后又从朝廷那里分到土地。

  虽然需要上缴税赋,但是以前他们的土地一样的要上缴税赋。

  而且朝廷的政令,分田到户之后三年时间不会收他们的粮食,而且收的粮食比例跟他们以前上缴的额度是一样的,不会增多。

  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呢?

  那些泥杆子们支持也就算了,最让王钟感觉到不高兴的是,有一些书香门第的大地主,竟然也心动了。

  ——现在关外的那些工业集团已经开始向内地渗透,圈地建厂,制造出了大批物美价廉的东西,赚到了不少的钱。

  发展工业产生的效益比种地要高得多。

  有一些大地主们觉得放弃土地去兴办工业是一个更好的出路。

  专利局卖出来的专利比较贵,但是他们只要将自己的土地给卖掉,买到一些专利没有太大的问题。

  虽然土地回购的政策还没有推行到南部,但是已经有一些大地主将自己的土地拿出来交给朝廷作为抵押,从朝廷那边获得资金,然后去专利局购买专利,开始在南方办厂。

  有的人目光很精准,知道那个产业会赚到大钱,他们害怕自己迟疑,就会被别人抢走那样的技术,所以抓紧下手。

  反正土地收归国有是大的国策,是不可避免的,多种一年地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的收入。

  还不如早点投资工业,抢占市场,早一点发大财。

  这样的人数量也不少。

  永初元年三月专利局卖出去的专利价值就达到了五千多万贯,有一部分就是南方的大地主购买的专利。

  而根据王钟掌握到的消息,有着更多的大地主心动了,也想将自己的土地抵押给朝廷,早一点购买经济价值高的专利技术,成为该行业在某一片地方,甚至是在整个大汉帝国的垄断行业。

  因为他们购买的专业技术是会得到朝廷保护的,有着十五年的保护期限,任何效仿他们的,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虽然十五年以后那些技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但是有十五年的时间给他们来抢占市场,就算别人能够效仿,也很难挤得进去。

  有的在三月购买到了专利技术的,已经顺利的办成了工厂,培养出了工人,产品上市,赚到了不少的钱。

  这使得南方一些大地主等不到土改政策推行到他们这边的时候,就想着主动出击,将一些有前途的专利权给购买到自己的手中。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对于那些人的行为,王钟非常的痛心疾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但是,他没有能力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只能够继续生气,感叹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