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抽奖 第五十三章鬼市
作者:农民山泉的小说      更新:2019-01-03

  “这老头还真是烦人,看他那样子恨不得把我给吃了。”莫夜心有余悸的拍拍胸口,这叶胜儒看他的眼神太恐怖了,让莫夜很没有安全感。

  莫夜离开了灵粹轩也没急着去找司徒紫荆,炼丹总得要一个丹炉,但那些现代工艺品莫夜可看不了,听说江城有一个“鬼市”那里老物件比较多,莫夜准备去看看能不能淘到什么好货。

  “鬼市”在江城就是一个变相的古玩交易场,和京都的潘家园类似,但江城“鬼市”有一个规矩,那就是不能叫卖出声,而且有客人要买东西的时候也只能用行话和手势。

  早些年在“鬼市”捡漏发大财的故事经常发生。有人花150元买个瓷瓶回家,鉴定发现此乃宋代官窑宫廷御用之物,价值300万。

  有一位老人花了20块钱,买下了一件刻有铭文的元代景德~镇彩瓷高脚杯,后经鉴定那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还有人花300元买个陶俑回家,专家鉴定为北魏时期,价值连城不可估量。

  最近几年发生的捡漏传奇,当属有位收藏者在“鬼市”以1000元的价格淘得一本经书善本,后经鉴定,这本经书每一页的价值就高达10000元。当然,这些都是幸运者的收获,更多怀着捡漏心态来“鬼市”的人,结果却是买到赝品假货,大把的钞票就算交了学费。

  想淘到好的宝贝,没有很深的“道行”肯定会撞上“鬼”,因为这里的“水”很深,高仿赝品遍地都是。如果只是图个喜欢,真的假的买回家也无所谓,如果想捡漏发财,那可得把眼睛擦得亮亮的才行。

  逢周六是“鬼市”开张的日子,莫夜到的时候已经是接近中午,这个时候“鬼市”已经人头攒动,但是,偌大的市场却并未出现人声鼎沸的吵闹。

  看着密密麻麻的摊位,用“一个马扎一口箱,一块破布走四方”来形容“鬼市”上的卖家很是恰当。卖家租好地盘,将一块布铺于地上,从箱子里倒腾出一个个用报纸包裹的物件儿,一字儿排开生意便算开张。

  买家光顾,挑三捡四,悉听尊便,绝不高声叫卖,因此,上千个摊位的“鬼市”,竟然听不到任何叫卖的声音,因为那是旧时传下的规矩,现在也不能破坏。

  早在二十年前,“鬼市”真的有点好东西现身,只要你来得早,什么好玩意儿都可以看到。

  现在找到一件真正的稀罕物件儿太难了,满眼一望,琳琅满目的,但没有一件象样的东西。很多新入行的,肯定不少交学费。

  但莫夜不同,虽然他现在没有了透视,但莫夜修习了天眼,虽然天眼的作用多用于看破“迷雾”,但莫夜却可以用天眼来感知物体的气息。

  每一件物件都有自己独特的气息,而那些真正的古董自身都带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就算是外面蒙尘,莫夜通过天眼还是可以感知的出。

  走进“鬼市”,在一座大棚之下,到处堆积的都是瓷器、玉器、铜器,其他比较明显的还有陶器、木器和书画。

  莫夜也不是第一次逛这种古玩市场了,所以对里面的东西,也有着一定的了解,比如瓷器、陶器、古画。

  古玩造假作旧的技术已经很高明,普通人很难辨出真假。“鬼市”上出售的也大多是这类物品,初入行者最好不要碰。

  而一些老照片、老镜框、老唱片、老乐器、老钟表,这些东西几乎都是真品,但是这些东西对莫夜没用。

  莫夜走在人流之中,方圆百米范围之内的所有物品,全部被莫夜用天眼扫描了一遍,这一遍扫描,主要是剔除那些一眼假的东西。

  在莫夜的眼中,那些摆在地摊上的一个个古董已经变样了,有一定年份的东西上面都会附带着气体,不同的物件上的气体颜色,大小也不同。

  比如,如果是皇家物品的话一般是黄色,文人骚客的书画字迹的话一般是白色,还有一些是青色和红色的物件,莫夜也没在意。

  主要是看物件上气团的大小,气团大的年份一般会久一点,而且年份久的气团颜色一般是深色的,而且是完全盘踞在物品表面。

  但莫夜一路走来,有气团的古董都没看见,更别说颜色深的古董了。

  又转悠了几分钟,倒是有一个摊子上有一个炉子不错。有了这种发现,莫夜自然是精神百倍,他很快来到了一个摊位,这边卖的东西不多,只有寥寥几件,但是看样子都是老物件。

  莫夜蹲下身体,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才随意的问道:“这座钟怎么卖?”

  “八千八。”老板看了眼莫夜,就不在多做关注,这种小年轻根本没有什么购买力。

  “那件炉子呢?”莫夜再次问道。

  这件炉子端着三足鼎立,不大,也就一尺见方,放在手里把玩正好,只是这是多少年没有洗刷了,虽然这样看起来比较古朴,但上面的刻字,可就看不到了。

  “三千二。”老板有点不耐烦,他们最烦的就是这样的小年轻,什么都不懂,还特别喜欢问价,最可恨的是他们什么都不会买。

  “一百二,这件炉子我要了。”莫夜笑嘻嘻的道。

  莫夜的目标就是这件炉子,这个炉子通体黝黑,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了,而且在莫夜的天眼下炉子表面可是环绕着一圈金黄色的气体,还别说,居然是个皇家物件,看这气团浓郁的样子应该有个五、六百年历史了。

  听到莫夜出价,老板诧异的抬头看了一眼莫夜,道:“三千,再少了不行。”

  “就一百二,不要以为我不懂,这就是普通老百姓家里的上香的香炉,应该是铜的,这样的香炉农村里有很多,所以就算是有点年头,也绝对卖不上高价。”莫夜拿起那件香炉道。

  “两千八,这个可是传承了十几代人的老古董。”老板道。

  莫夜哈哈一笑道:“这个也就我们听听就算了,自从德云大师在这买了一个宣德炉后,这个东西在市场上,还真不稀罕,一百八十块,这是最高价,卖不卖?”

  德云大师,华夏古董行业的元老级人物,擅长鉴定陶瓷,青铜器,还有各种香炉。

  在几年前德云大师在这江城鬼市以一千的价格淘到了一尊保存完整的宣德炉,估价七千多万华夏币,这可是七万倍的差价,所以从那以后这江城鬼市从不缺少各色的“宣德炉”。

  “八百,少了我连路费都赚不会来。”看莫夜说的很像那么回事,老板终于坚持不住了。

  “八百也太贵了,我最多出两百。”莫夜道。

  “我这个跟别的的普通香炉不一样,最起码它要精致不上,而且大小合适,放在手里把玩正好合适。”老板道。

  莫夜无语,看来这个老板是真不懂香炉,所以,他才会这么谈价。

  “三百,再多了我就不要了。”莫夜放下这尊香炉,准备离开,当然,他只是做做样子。

  “五百,你要真想要,就让我赚个路费。”老板还没开张,自然有点着急,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位客户,自然不想轻易放走。

  莫夜假装犹豫了一下道:“好吧!给我包起来。”

  “好嘞!”老板高兴的拿起一张破报纸,仔细的包了起来。

  莫夜接过包好的香炉咧嘴笑了笑,没想到第一次来就捡了个漏,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