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写手的六零生涯 第十八章:怎么才能上学?
作者:炎康的小说      更新:2018-12-05

  “好……好!

  你真是个好孩子!

  梅子,快过来,铁柱他的聘礼有着落了!”

  王大牛脑海里稍微担忧了一会之后,担忧的心情就被欣喜掩盖。

  黝黑的脸庞笑的眼角额头满是褶皱,却是极为淳朴的自然开怀。

  一边激动的摸着王鑫的头,一边赶紧喊他老婆过来看看这惊喜。

  柳梅听了王大牛的招呼,也是赶紧往王鑫房间这边走。

  她一进房门就能够看到被掀开的床板下面满是红薯,先是吓得张大了嘴巴,然后赶紧跑过去摸了两下,发现不是假的之后,这才转过身问道。

  “这是怎么回事?这些红薯都是哪来的?”

  果然,一开头就是问来历。

  王鑫自然是又把先前讲的话重复了一遍。

  “这……这会不会算挖社会主义墙角呀!”

  柳梅颇有些担忧的问着。

  自从前年开始,特别是粮食不够吃的时候,有好多人会偷摸挖地里的东西吃。

  没抓到的到还罢了,一旦被抓到,那就是个挖社会主义墙角的罪名,少说也得被批斗几天。

  只不过因为挖的人太多,再加上都是乡里乡亲的,所以才没有送到上面。

  要是送到上面的话,怎么着也得判个一年半载劳教。

  “咱们不说出去谁知道!

  三金,你也千万别说出去知道吗?”

  王大牛虽然现在家里没钱没粮的,但是出身于地主阶级这是肯定的,所以本身见识,多少还是有些的。

  再加上又涉及到自身利益,无论如何也是要多加叮嘱一番的。

  王鑫简直想翻白眼,他知道的绝对比他们所有人都多好吧。

  而且,先前那段日子他不是一直都瞒的很好嘛,怎么可能会由他泄露?

  要不是担心自家那对自己还不错的大哥打光棍,再加上这么多红薯他自己也的确吃不完,才不会就这么拿出来呢。

  要知道,他拿出这些红薯也是冒很大风险的。

  比如说,要是回头他爸再问这么多红薯到底是怎么瞒着他们运进来的,之类之类的,他都没办法解释,或者说不太好敷衍。

  不过好在现在他爸他妈还处于兴奋状态,所以根本顾不上质疑。

  “他爸,先把床板放下来吧,别回头再被别人进来看到。

  咱们出去商量!”

  柳梅几分钟时间内不住的回头看了门口两三次,再想到他家门也没关,谁都能随意进来,所以立刻催促道。

  王大牛一想也是,赶紧动手把床板又放了下去,床褥被子也重新铺好,拉着柳梅准备出去详谈。

  王鑫想了想,还是没跟上去。

  无非就是谈谈自己床肚下的这些红薯到底如何分配,怎么不引人注目罢了,没必要跟着听。

  他现在比较犹豫纠结的问题是该怎么跟他爸妈说要上学的事。

  王鑫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竟然要成为失学儿童,然后还不知该怎么跟他爸妈说。

  他们村里除了前几年办过一个扫盲班之外,就没人去上学。

  就是他二伯娘,三伯娘家的孩子都没有去上学。

  因为学校实在太远了。

  这么说吧,他们王家村根本就没有私塾,先前办的那个扫盲班也是上面派了两个人过来帮忙才能办起来的。

  扫盲结束之后人家就走了。

  所以,他们想要上学必须得去镇子上念书,或者去离他们这边更远的,这一片区域当中最大的村子猪窝村去念书。

  没错,村子名没有说错,那个村子就叫猪窝村,在猪窝村旁边还有一个小猪窝村,另一边还有一个母猪窝村。

  王鑫当时知道的时候还以为是别人弄的绰号,或者故意污蔑什么的,后来才知道,那三个村子的名字就是叫那个名字,鬼知道他们村子是怎么想的。

  去猪窝村念书,肯定是不划算的,那边不但比镇子上学校远,教学环境应该也没镇子上好。

  但是,就算镇子上的小学比较近,那在没有自行车,也没有牛马骑的情况下,单纯的走过去也得走上两个小时。

  还不带停歇的那种,来回一趟至少四个小时。

  他们家肯定是没钱在镇子上买房或者租房什么的,所以,这就相当的为难了。

  王新本来就不是能吃苦的,每天走上四个小时,一天两天的倒也罢了,天天这么走,那真是要了老命。

  这也为什么村子里没有人送孩子去念书的主要原因。

  学费什么的先不说,就单纯来回两趟四个小时,就没多少人能受得了。

  更何况本来有科举的时候,村子里就没人念书,现在连科举都没有了,他们还去念什么书?

  回头工分制开始实施之后,那就更不愿意让孩子去念书了,一个孩子可是能算半个工分或者大半个公分呢。

  一年到头要是不去,得少多少粮食?多少钱?

  不但年底分的钱粮少了,还得倒贴学费之类乱七八糟的费用。

  那完全就是一家人在补贴。

  而且,王鑫也不知道自己提出来,他现在这个爸妈会不会愿意让他去念书?

  因为在他看来,他们家看着也蛮穷的,说不准连学费都不一定能交得上,更何况其他。

  所以他是真的相当的为难,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说。

  不说的话,他也不甘心。

  要知道,现在可才是61年呀。

  距离改革开放还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二十年后他的年纪也不算太大,但是她也不想真的在这边种二十年的地呀。

  如果他能去念书的话,以他现有的知识储备,五六年的时间初中毕业肯定是没问题的。

  那时候他才虚岁十五六岁。

  初中文凭已经可以去工厂之类的地方上班了,虽然肯定也累,但是相比较于种田,去工厂上班显然要轻松许多。

  然后再上个十来年班,改革开放之后下海,日后日子过得岂不是美滋滋?

  这是他最近一段日子,梳理自己以前查阅的各种资料之后,定下来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在唯一为难的地方就是怎么去上学,或者说,怎么说动他爸他妈让他去上学。

  这才是目前最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