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间称王 第四十一章:合纵连横
作者:灯下虫的小说      更新:2018-11-09

  听到厢房中的大笑声,一夜通宵长谈的张有归和大哥张佑方走出书房,来到陈子墨的房间。

  张本睿作为渤海国有数的大儒,其子女更是知书达礼的读书种子,对孤竹书院谢石崇拜不已。

  见到名动天下的儒家贤人,张佑方连忙作揖道:“儒家书生张佑方,见过谢先生。”

  谢石盯着张佑方看了良久,才笑着开口道:“听说你和王贲被大茂钦禁足了。”

  张佑方苦涩笑道:“不单单是我和王贲,所有反对和鬼方结盟的朝中大员都被削去官帽,禁足在府中不得随意走动。那些反对激烈,官职较小又没有背景的地方官吏,更有数十人被满门抄斩。”

  谢石眉头一皱,长叹道:“大茂钦此举大违人心,你对此事做何看法?”

  张佑方正色道:“不瞒谢先生,我与王贲准备在秋闱之时,联合进京赴考的士子向大茂钦死谏,陈说利弊。”

  谢石讥笑道:“张佑方,你知不知秋闱本就是一场骗局,等的就是你和王贲这样的蠢蛋去撞刀口。”

  张佑方闻言脸色一愣,不知如何作答。

  谢石继续说道:“当今天下,关于元圣闭生死关的消息,流言汹汹。虽然各诸侯国一致排儒,勾结道门和佛门挖儒家在人间的墙脚,但好歹也是和人打交道。”

  “大茂钦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明目张胆的勾结鬼方,大肆排儒驱儒,兴立鬼神为国教。你可知是何缘由?”谢石问道。

  张佑方硬着头皮说道:“儒家元圣在三教论道中落败,进入杏林闭生死关,妖魔界对此蠢蠢欲动,天下诸侯又对朝歌虎视眈眈。渤海国是小国,大茂钦想在接下来的诸侯大战中谋求自保,只得另寻他路。但若想火中取栗,找鬼方结盟是最理想的选择。”

  张有归皱眉道:“虽然和鬼方结盟,大茂钦确实能在诸侯大战中捞到不少好处,但渤海国的千万百姓就要遭殃了。”

  张佑方愤懑道:“大茂钦自私自利,根本不会管渤海国百姓的死活。”

  谢石摇头笑道:“你只说对了十分之一,还不是大茂钦铤而走险的最根本原因。”

  “先生何以教我?”张佑方作揖道。

  “大茂钦得位不正,这其中你爹张本睿和王贲的岳父李淳良功不可没。这也是为何张本睿和李淳良迟迟得不到孤竹书院认可,结不出书生文胆的首要原因。”

  “大茂钦出自渤海国王族小宗,以误传令支国入侵的军情获取军权。之后更是对渤海国王族大宗进行血腥屠杀,窃取国柄。这些作为,违背了儒家的礼仪,人伦,规矩。”

  “因为三教论道迫在眉睫,儒家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对此事指手画脚。但是大茂钦心中明白,等三教论道结束,儒家腾出手中空闲,迟早是要找他算账的。”

  “只是天意难测,元圣在三教论道中出了问题,导致儒家在人间的根基动摇。佛道两家闻讯而动,妖魔界和幽冥界更是对人间垂涎三尺。各诸侯国有了佛道两家的暗中支持,对大周王权虎视眈眈。因此,儒家才会在这件事上一拖再拖,直到现在都没给天下一个合理地答复。”

  “大茂钦不是不想投靠佛道两家,而是佛道两家根本看不上渤海国这弹丸之地,所以他才会掉头投入鬼方怀中。”

  谢石娓娓道来,张佑方恍然大悟,脸上不禁浮现出深深的愧疚之色。之所以愧疚,是因为自家老爹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在十多年前那场血腥政变中,帮大茂钦顶住了来自孤竹书院的压力。

  “谢先生,我感觉不对啊。”陈子墨插话道:“既然佛道两家看不起渤海国这弹丸之地,可为何玉虚宗和白云宗的人会出现在龙原城?”

  朱蒙呵呵笑道:“陈小子,你是不是傻。玉虚宗和白云宗来此,和道门一点关系都没有。给你个机会,好好想想其中缘由。”

  谢石笑道:“陈小子涉世未深,对天下大事不了解也很正常。”

  张有归支吾道:“玉虚宗和白云宗来渤海国,或许是因为背后的两大超级强国吧。”

  谢石和朱蒙大笑道:“善!”

  陈子墨问道:“二老表,给说道说道。”

  “诸侯大战在即,各诸候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更不可能以一国之力对抗数国。所以,纵横家才横空出世,合纵连横。而当今之世,尤以秦楚两国最为强大。晋国衰落,跌出了一流诸侯国之列,沦为和齐国一样的二流强国。”

  “无论是二流强国还是三流弱国,其实对天下大势的影响不大。人间的未来走势如何,主要还是看秦楚两国的角力结果。秦楚都是大国强国,要想战胜对手,仅凭一己之力还不够。还需要联合各自的盟国,以大势才能压胜。”

  “所以,盟国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是为何都会选择渤海国,我就不是很清楚了。”张有归侃侃而谈道。

  谢石点头笑道:“张有归,你不去孤竹书院读书,是张夫子的一大损失。”

  张有归羞涩一笑,说道:“我再考虑考虑。”

  张有归没有说完的话,由谢石为众人解惑。

  “之所以秦楚都选择渤海国作为盟友,其实很简单,有两条原因。其一,齐国作为儒学最昌盛的强国,它的一举一动都牵扯到儒家的某些布局。此次齐楚大战,秦国顺势而为,和齐国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楚国。”

  “而楚国作为龙虎山天师府和武当山玉虚宗鼎力支持的诸侯国,它的一举一动,多少代表了道门的一些想法。所以,楚国可看成是道门在人间的代表。”

  “而晋国王室现在已经陷入自身难保的艰难境地,朝中三大姓已经将权力完全架空,王室成了可有可无的空架子。为此,晋国王室许诺佛门,将其立为国教。为求自保,甚至不惜掏空国库,在龙门山开凿佛窟。”

  “而佛道两家要想进入人间,就不得不联手抗衡儒家。因此,楚国和晋国在名义上结成了同盟关系。东边的齐国和西边的秦国结成同盟,北边的晋国和南边的楚国结成同盟。合纵连横的说法,就来源于此。”

  “其二,从地理形势上来看,中土神州东北四国,对中原腹地有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如果占据这里,可西击晋国,南叩齐国。甚至再往西可进入关中平原,直捣咸阳。往南可一马平川打到长江北岸,虎视楚都金陵。”

  “这也是妖魔界和幽冥界选择以此为门户,进入人间的原因。”

  “玉虚宗和白云宗分别作为楚国和秦国的两大仙家门派,虽然同为道门势力,但各自为主罢了。此次前来渤海国,明面上是道门斋醮派和占验派之争,其实质还是秦楚两国之争。”

  “东北四国对秦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盟友,不可或缺。而渤海国作为东北四国中最北端的国家,对其余三国有以狼驱虎之势。拉拢渤海国,对其他三国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谢石分析完后,陈子墨等人恍然大悟。

  “至于大茂钦对此事的态度如何,因为我的突然出现,很快就会明了。”谢石笑道。

  “谢先生,如果大茂钦回心转意,我们之间的约定还算不算数?”朱蒙问道。

  谢石笑道:“朱老哥,你觉得大茂钦这局棋走到现在,收手还来得及?”

  朱蒙冷哼一声,不再理会谢石。

  张佑方看着朱蒙,问谢石道:“谢先生,这位是?”

  谢石似笑非笑道:“实不相瞒,正是扶余国开国之君,朱蒙。”

  张佑方脸上一阵青一阵红,羞愧难当的低下头颅,不敢看朱蒙。

  张有归疑惑道:“朱爷爷和我张家是旧识?”

  朱蒙没好气道:“当初要不是你家先祖反水,濊貃城也不至于被夏兵攻破。”

  张有归和张佑方一样,脸色通红,羞愧难当。

  “都是两千年的陈年旧事了,没必要再提。儒家既然承诺扶余国复国,就一定不会失信于你。”谢石说道。

  谢石对张佑方说道:“秋闱之前,你可以联合赴考士子,为扶余国复国造势。但是切记不要在秋闱那天大动干戈,如果我猜得没错,大茂钦早已经磨刀霍霍,等着你和王贲带着一群读书人去触霉头。”

  张佑方点头道:“有谢先生一句话,张佑方万死不辞。”

  谢石挥挥手,示意张佑方去忙自己的,他还有些事情需要向朱蒙和陈子墨交代。

  等张佑方离去,谢石挥手将门关上,对屋中三人说道:“鬼方在龙原城早已暗中经营上百年,城中大小街道河流,都被人下了禁制。我需要你们替我去一一拔除。”

  陈子墨问道:“谢先生,如何拔除?”

  谢石凭空取出一叠书,分发给陈子墨和张有归,说道:“读书去。”

  陈子墨和张有归闻言一笑,匆匆走出厢房,往张府大门走去。

  朱蒙呵呵笑道:“谢先生,我该如何做?”

  谢石摊开手,手心躺着一方玉玺虚影。朱蒙见状,连忙将怀中那方破开一条裂纹的玉玺拿出来,往谢石手心一放。

  玉玺和虚影完美契合,一道细微的波纹自谢石手心荡漾开来,向龙原城四面八方扩散而去。

  龙原城百万居民,无不觉得有清风拂面而过。渤海国大小山川河流的山神河伯,纷纷跪倒在地,朝龙原城不断磕头,泪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