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如颖随行 第一百九十六章 安知不知鱼之乐
作者:如颖随行安安的小说      更新:2019-01-01

  李知安、赵莉颖、钟可馨和王军悠闲的逛完三穗堂景区之后,又步入了万花楼景区。

  首先映入众人眼前的就是一颗高达21米的银杏树,枝叶茂密,树下方的指示牌上写着,相传为潘允端的父亲潘恩种植,历经430多年

  如果说豫园的格局之大,大到了独步江南、园中有园、园园套合的恢宏大气。

  那么豫园的精美小筑之多,则是多到了五步一亭十步榭,一亭一台一榭一阁既是景观,又是空间布局中的支点,将整个豫园或钩心斗角、或遥相呼应、或映照陪衬、或对比烘托,处处显示了造园者的匠心。

  而豫园的奇石奇山奇物,奇到了已有千年历史,甚至被视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宋徽宗花石纲的遗物玉玲珑数千吨浙省武康黄石堆砌的大假山以青瓦作鳞,龙身蜿蜒,龙头威武,似昂首欲飞的穿云龙墙。雕工精细,台上雕刻的狮子、nn、双龙、人物无不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的光绪十五年的古戏台。园内壁、柱、亭台所题或楷、或篆、或行、或草,均出自名家手笔。凡此种种奇物,荟萃了一方文明精华,让人目不暇接。

  不过豫园更多的还是古树名木。园内亭台廊榭四周遍植女贞、玉兰、紫薇以及松、桂、茶、梅等等名树。和煦堂前的一株150余年的茶梅,有“茶梅王”之称,开花时花艳叶茂,为魔都所罕见。静观厅前的白皮松,也经历了200余个春秋。鱼乐榭侧的紫藤,虽历300余年沧桑,仍虬枝盘绕,叶茂枝繁。而万花楼前的一株古银杏,已有430余年树龄,在它左侧的广玉兰也有200余年树龄了百年以上的古树共有三十余颗。

  从银杏古树和广玉兰中间穿过去之后,就能看到一间小榭,钟可馨又开始为3人介绍起小榭这边的美景。

  “这间小榭名叫鱼乐榭,取自当年庄子与他的学生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嗯嗯嗯,这个名字好听,我也喜欢。”赵莉颖对钟可馨点头说到。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园主人取鱼乐榭这个名字,可以看出名字里面蕴涵着他对庄子的仰慕,以及避世隐逸的心情啊,看来也是个喜欢游山玩水,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人啊。”李知安嘀咕了几句,然后叹了口气,对他们说到。

  “名字还行,不过我更喜欢这里的古树,没想到都那么多年了。”王军也说了一句。

  “这里还有一副楹联,是清朝时期的陶澍写的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钟可馨又对他们3人说到。

  然后,几人就一边慢慢悠悠的走着,一边四处看着周围的景色。

  鱼乐榭横跨于溪流之上,傍山临水,周围古木参天,凭栏可观赏水中游鱼。榭前小溪长仅数丈,上面筑有一垛隔水花墙,把小溪隔而为二,墙上有漏窗,墙下处有半圆洞门,溪流穿洞门而出。

  鱼乐榭是豫园的园中园,小巧玲珑,小中见大,虚实相映,在园林空间处理上采取了分隔方法,很有独到之处。这种体现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特点和运用了园林中延伸空间的巧妙手法,会让你有种置身此地,一眼望去,却不知何处才是尽头的感觉。

  鱼乐榭内散布了许多的砖雕、石雕、泥塑以及非常多的木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致。

  用植被造景,本是园林的一大方法,可关键的是布局合理,配置得当,层次分明。这里的草木林卉,宜作主时当仁不让,宜作宾时相衬相陪,一一恰到好处,把整座园林组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没过多久,钟可馨指着一株紫藤又对他们3人介绍道:“这一株紫藤,是明代建园时所植,已经度过三百多个春秋了,如果是在每年初春时节过来,你们就可以看到枝条上绽满白色的小花璎珞满架。

  这边这条曲折别致的长廊,因其迂回曲折而被称为复廊。中间用墙分隔,两边皆可行走。这复廊男宽北窄,据说在古代男人走南边,女人只能走北边,这明显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嘛。

  复廊中间墙上开设着形状不同的漏窗,它分割了景区空间,又好像让我们有了延长观赏时间的错觉。复廊东段用墙分隔成了二条。墙上也是形状不同的漏窗,从漏窗朝左边看去楼台掩映,朝右边看去溪流峰石,宛如一幅图画,匠心独到。

  复廊西端有一座方亭,亭中有一块匾,匾题会心不远四个字,由清朝时期的黄思永书写。你们看,这里还有解释牌,会心不远出自世说新语,说的是梁朝的简文帝游华林园,对侍游的大臣讲: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简文帝游园,见园林景色,认识到并非一定要到遥远之处才能领悟万物造化要旨。嘻嘻,看来这个皇帝懂的还是蛮多的嘛。

  复廊东端的这个小轩,你们在这里低下头看下面,是不是能看到清澈的泉水就像镜子一样,看对面那边的悬崖峭壁,能看到石峰壁立吧。这个小轩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所以,园主人就取名两宜轩了。这里还一副楹联闲看秋水心无事静得天和兴自浓。”

  随后,一行四人又走到庭院中间,庭院四周遍种花木,“万花深处”有一两层小楼,名曰“万花楼”。楼下四角有梅、兰、竹、菊图案漏窗四幅。庭院粉墙下花石点缀其间,山石间有各种花草以及应时盆景,点出“万花深处”的寓意。

  楼南面有湖石假山,四周多回廊曲槛,三步一折,五步一弯,廊旁的白色粉墙边依墙缀以石峰,栽植翠竹。

  在万花楼回廊的围栏雕饰有木雕作品,称为“暗仙”,即是仙手中所持的法器。他们分别是吕洞宾的宝剑,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芭蕉扇,何仙姑的荷花,曹国舅的擅板,张果老的鱼鼓,蓝采和的花篮,韩湘子的宝笛。

  旁边还有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万花楼乃花神阁遗址,改建西园后称“万花深处”。重建于清道光143年,当时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同业议事,以人神仅咫尺相隔而又名“神尺堂”,1950年后恢复“万花楼”名。

  万花楼楼上门口有一幅对联桂馥兰芬水流山静花明柳媚日朗风清。,楼里面还有一副郑板桥的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