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巨匠 第045章 国术(4/5,求收藏求票)
作者:师言道的小说      更新:2018-11-18

  “太极,源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麒麟屯,晨曦中,在纪小锋家老宅院中,侯振邦负手而立,面前站着纪小锋、胖虎。

  侯振邦肃穆的神色,与挑货郎形象相比,已经是判若两人。

  此时,萦绕在他脑海中的,是他还是孩提时代,年龄与纪小锋、胖虎不相上下,拜在太极门门下,他的师父太极门掌门,也是这样开始,对他及师兄弟传授太极奥义的。

  “后演绎多见于《易传》,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小锋、小虎,以上师父所说的,是太极的基本根源。咱们习武之人,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对于我们加深理解武术的非常有帮助。”

  侯振邦讲述着,“接下来,我们从习武的基本功练起,扎马步,常言道,手是两扇门,脚下是一条根。从我们身体腰部以下部位,尤指腿部,作为我们的‘下盘’,是武术水平表现支撑的稳定性和出击的能力的关键。”

  “所以,我们从扎四平马步桩功练起,你们看好!”

  “姿势低平,功架开展,强度较大。练功时两腿并立,两脚平行站好,距离约为自己脚长的三倍。两膝弯屈半蹲,两大腿微平,脚尖内扣,五趾抓地,重心落于两腿正中,膝部外展与脚尖垂直。裆部撑圆,同时注意保持头正、颈直、含胸、收腹、提肛、立腰、开胯、沉肩、收臀……”

  侯振邦一边讲解一边亲自演示,纪小锋、胖虎照葫芦画瓢,学着侯振邦的动作。

  “习武之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侯振邦边说边走到纪小锋、胖虎身边,纠正他们的动作,“日后修炼达到什么高度,全在于你们个人的造化。”

  胖虎比较肥胖,扎马步才站了三五分钟,两腿颤颤,像筛糠似的,额头豆粒大小的汗珠不断地顺着脸颊滚下来。

  “哎哎……师父,我站不住了!”他刚叫出口来,两腿一软,身子向后退了几步,一屁股跌坐在了地上。

  他往地上一坐,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不行了,师父,我真的不行了。”

  侯振邦皱了皱眉,对胖虎也不严苛,一摆手,“你身体胖,容易发虚,自己要多加练习,先在一旁歇一会儿。”

  纪小锋憋住气,他想说话,但又没有说,习武,对于他来说,一直是一个梦想,如今有机会跟侯振邦习武,当然要抓住机会。

  太极,他并不陌生,最起码对这个名字不陌生,那可是中华武术的精髓所在,从古至今,传承下来。

  侯振邦说,太极起源于庄子的道家哲学思想,也不尽然,只能说,庄子在追求无尽的大道,提出了自己的哲思。

  易经八卦、易传爻辞,多有阐述太极,但都尚未演绎为武学,可能,多数都是停留在“道”的层面。

  根据流传,追溯到宋代武当派开山鼻祖张三丰,将太极修炼成为武学,演绎成了武术,成为了“术”层面太极的祖师爷。

  之后,传承下来,广为人知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

  太极衍生的门派也众多,诸如太极门、八卦门等等。

  但关于太极武术的史料,多见于传说,一些影视剧、武侠演义小说,甚至是民间的口口相传。

  纪小锋和胖虎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纪小锋做每一件事,目标明确,师从薛神医,修习草药医术;师从侯振邦,修炼国术太极拳,好比他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争第一名。

  虽然对于“死读书、读死书”,纪小锋是非常排斥的,但想要从麒麟村这个穷乡僻壤的山旮旯走出去,读书,是唯一的途径。

  知识改变命运,或许对很多人来说,仅仅是一句口号。

  但在90年代初,想要从农村走向城市,改变命运的确得靠知识,多年后,哪怕是被许多人诟病的高考,也是很多贫寒子弟实现逆袭的途径。

  论练武资质,纪小锋比胖虎要好得多,尤其对于太极,天赋也是关键,侯振邦非常清楚这一点。

  在他心里对纪小锋和胖虎有着不一样的训练要求,纪小锋当然是要严格要求,说不定将来太极门的绝学,还需要纪小锋去发扬光大,那也算是完成了师父临终前的遗嘱。

  而对胖虎,只要他肯学,关键在于强身健体,能够将他肥胖的身躯,经过太极的侵染,减掉一些脂肪,能够让他身体保证健康,那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小锋、小虎,你们记住,国术,即我们所说的‘中国武术’,以健身、强身、防身为要,持别着重‘术德并重内外兼修’。武,止戈为武,国术国术,国之术,修身之艺,为个人延衍强盛,国家繁荣安定之术。”

  练习了一两个小时的四平马步桩功,侯振邦又是语重心长地对纪小锋、胖虎,讲解关于“国术”的纲要。

  “太极门严令规定,有三大禁忌,凡太极门人,切忌以武好胜斗勇,切忌持强凌弱,切忌助纣为虐、祸国殃民。虽然太极门覆灭了,但太极门的精神永存,日后不管你们身在何处,身兼何职,务必要牢牢记住这几点。”

  纪小锋点了点头,“是,师父,徒儿记住了。”

  侯振邦满意地点头,自从太极门覆灭,师父逝世,这么些年,对太极门的门规,却是恪守心中。

  走遍大江南北,也想着际遇一位得意门徒,将太极门的功夫,传承下去,也不枉师父的一片苦心与寄托。

  清朝乾隆皇帝甚至说: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武术分为套路和搏斗,套路包括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表演。

  搏斗包括散打、推手和短兵。

  中国武术流派众多,比较著名的拳术有三大内家拳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

  其他拳术派别,譬如八极拳、披挂拳、通背拳、咏春拳、五行拳、地趟拳、翻子拳、螳螂拳猴拳等象形拳、查拳、戳脚等。

  虽然如今已经是改革开放,人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习武者,甚至会无用武之地,但国术,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是传承了千百年的瑰宝。

  每一个国人,都有其责任和义务,将这样独特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