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深处 第二节 3号机场
作者:九月的小说      更新:2018-11-11

  “为避开机场北面山谷里打游击的880,空军不得不在几公里以外投下自*药。由于肖杨部连续拨掉多处地面引导观察点,有些*甚至砸中M8自行火炮,504团已经没有力气骂娘。上将,我建议出动陆军自己的航空兵。”

  “我也不喜欢空军,但82师航空支援旅要为桥头阻击战做准备。除非你能保证那个中尉能挡住CB师援兵——整整一个机械化特混营。”

  “为什么桥头不多派点人?”

  “亲爱的参谋长,敌重炮部队刚向桥头西面投射一百多发*,你想跟J国人一样当炮灰吗?桥头阻援兵力不多不少,缠住敌人足够了。等等,那些*终究是怎么回事?”

  “据说是小林部出事了,J国联络官们最近很内向。”

  “有必要查一查,”上将示意地图操作员切换到战区态势图,“那个火箭炮群选了一个很不错藏身点,如果耐着性子等到机场失守,说不定能收获整个504团,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早暴露。为了区区一支J国特工队?”

  “难道是要掩盖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话说回来,海军情报处没掌握新的情况?”

  “他们也在沉默。有一支海豹突击小队出去半个多月,营救小林部被俘人员未果,又钻进宜兰平原以西山区,最后一次联络在七天前,报告过880的一些动向,再没有更确切的消息。前天我在补给处看到海军情报处副官,好像在预订棺材。”

  “肖杨,肖杨……”

  “上将对他感兴趣?”

  “28岁的中校团长在中国算不了什么,我感兴趣的是他背后。”

  “您是指880部队……嗯,3号机场,还有刚刚出事的雏鸟特工队,几乎所有能影响战役主动权的大小事件,都与这支预备役出身的二流部队有联系。您指的是这个?”

  “CIA联合J国内阁情报调查室做过一次历史数据关联分析,能产生的有价值交集的只有三点。一是前任东线总指挥林兰中将,此人早在AD集团军任职时就对肖杨常识有加。二是五年前的‘野谷知子玉碎案’,肖杨时为AD集团军特侦大队通信参谋,就事件而言作用不大,只是参于者。至于第三……”上将艰难地摇摇头,“我倒是没发现这个联系有什么价值。”

  “什么样的联系?”

  “没什么,”上将喝光最后一滴咖啡,深深躺进椅子里,“板田曾为此事专门找过我。”

  “情报中心J国联络处的板田少室?”

  “秘密警察出身,不知道怎么搞进了自卫队,自卫队里不得人心,自己跑去298旅要了一支宪兵特勤队,没有办过什么正事。哼,J国人真的天生喜欢做阴谋家。他跟我提过一个叫南中车常的人。”

  “原名庭车常,京东警视厅通缉的J国籍华人,唐人街社团幕后首脑。”

  “你知道?”

  “呵呵,”参谋长掩过微微潮红的老脸,“我儿子对某位J国*很感兴趣,关于她的一切包括家庭成员、内裤颜色等等,都有一整套研究。他上次在E-MAIL里抱怨说,要不是南中车常畏罪潜逃,一井扬子也不至于两个月不出新片。”

  “南中车常是肖杨的大学同学,CIA的分析结果和板田少室关心的都是这一点。”

  “上将,我突然发现我的脑袋真的不够用。”

  “我也一样。”

  两人相视而笑,良久,上将叹了一口气。

  “板田少室说这个庭车常可能在第八战区,并与时小兰、肖杨等人保持联系,极有可能从事着某种关系重大的使命。”

  “不明白。”

  “J国人迷信逻辑推理甚于调查取证,不可全信。按照内调的说法,庭车常是潜伏J国长达四年的中共特工,原话说是中共潜伏机构首脑,掌握着一个以京东市为中心包括时氏集团在内的西太平洋情报搜集网络。你相信这些危言耸听的推论都集中在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身上吗?”

  “事实证明时氏集团确实有问题,否则不可能动用秘密武装保护时小兰逃脱。调查也证实,自从时小兰来到这里,友军不少带兵将领纷纷失踪,或者逃往中立国,或者为中共军情部门服务,只剩下298旅还有点战斗力。”

  “这些我都不否认,但是亲爱的参谋长,A国大兵正在前线送死。”

  “请原谅,上将。我马上抽调101师的阿帕奇。”

  3号机场外围,22号公路桥。

  CB师作训科长刚刚赶到桥头,看着几辆被*掀翻的步兵战车直发呆,IF团三营营长将他拉进炮坑,凑在耳边大声喊:“小心黑枪!”

  “什么?”

  “黑枪,有黑枪!”

  作训科长大声说:“山上没派我们的人?”

  增程*不断落下,将原本就挖了不少反坦克壕的道路炸得混乱不堪,步兵躲进临时挖掘的防炮工事里,一个个张大嘴巴,忍受着没完没了的震荡。有人动作太慢,被不知方向的子弹钉死在地。

  “派了,可能……可能牺牲了。”

  “什么?你说什么可能?再派!”

  “不行!太黑了,太黑!没带够夜战装备,对,不够!没想到一个排伞兵能挡住我们这么久”

  “ID团是什么情况。”

  “叫不通,我们被干扰了,对,被干扰!敌人好像知道我们的通信部署,师部叫得通,ID团叫不通,怎么叫都叫不通。”

  “我知道了。”

  “关键是打掉炮兵观察点,那些伞兵根本没怎么动手,只盯着我们报方位。”

  “要战士们注意安全。”

  “什么?你说什么?”

  “我说注意安全,安全!”

  “ID团恐怕情况不妙,我们已经耗得太久。”

  “这是最新指示!师长要求我们保持攻击态势,但不能太急,要尽可能避免伤亡,尽量避免!”

  “哪个师长的指示?”

  “小吴师长,代理师长吴品同志的最新指示!老吴师长暂调东指还没回来。”

  “警察出身的大校也懂指挥?既要全力增援又要避免伤亡,他以为在抓小偷呢?”

  “你听好,不管谁当师长你还是CB师的人,师部有李参谋长坐阵,小吴师长不懂他懂!你们营现在暂归师部直属,参谋长叫老子来盯着你。”

  “……回去吧老营长,有事您电话里说,师部没你不行。”

  “不用你管。我守到凌晨四点,你只管听我的,什么也别问。”

  “是。”

  这位营长很无奈,他当了这么多年兵,只听说过团长、团参谋长压阵,没见过师部作训科长放着三头八臂忙不过来的份内事不干,越过IF团直接指挥到营。当然,如此打破常规的安排这无疑出自出师部,同时眼前这位副团职科长正好在这个营当过七年营长。

  作训科长的到来使这场战斗变得有些虚伪,两个火力排没精打采地往黑暗中投射*,在没有*照射和红外线观察仪的情况下,这样的打击精度令人怀疑。乱哄哄的近距无线通话频道里安静了许多,所有车组人员被要求躲进敌火炮盲区里,尽可能助于消化地咀嚼着刚送上来的新鲜青菜叶。有些军官不禁为桥另一头陷入空降集群包围的ID团深感担忧。

  不知在哪个方向,隐隐传来运输机涡轮发动机特有的轰隆声。

  9连拨掉几个观察点后,空降82师再也忍受不了没有远程火力支援的痛苦。

  ID团9连再次被猛烈的炮火赶下高地,炮弹来自二十公以外,由于团属122*炮调拨扰守宜兰平原西侧的IF团,段理手里没有一门炮能够实施压制打击。

  蒋云除了会看手表,什么也不做。肖杨目光恶毒却毫无办法。

  约定的撤退时间没到,这几百号人只能按着计划规定的方式继续抵抗。抵抗要付出代价,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战争本身就得付出伤亡,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没有尽可能减少伤亡的指挥官。蒋云承坦的正是这一职责,他必须撑到空降82师凭借自身力量占领机场,而不是ID主动退切。将军们都相信伤亡,付出伤亡的结果才值得可信。倘若ID毫发无损地撤离战场,敌人也许宁可放弃这个机场,也不肯陷下可能存在的包围圈。

  历史只关注结果,诸如几比几的伤亡,反倒忽略了过程中的数字。蒋云毕竟是人,他也在为这个数字努力纠正,毕竟没人天生就想死,没人生来就想当炮灰。

  特侦大队两个留守中队终于出动,他们携带机枪、火箭筒和*发射器,悄悄摸上9连放弃的阵地。当A国空降兵们抢占这些据点时,顺即遭到突如其来的扫射。敌人发现,当面之敌的枪法出奇惊人,很多伞兵来不及瞄准便被子弹击中。唯一可行之计就是炮击,又一拨炮火覆盖了这个高地,A国伞兵又一次发动冲击。他们很快发现,除了简易坑道和反坦克壕沟,这里空无一人。

  “前进!我亲爱的坦克兵!”

  随着战车连长一声令下,M8轻型坦克又一次碾上高地,居高临下,向机场主要阵地实施轰击。59D坦克突然跑得无影无踪,伴随其后的是上百名步兵,504团团长用难以置信的语调向联军指挥报告:

  “敌人垮了,没错!将军.他们打得很英勇,但火力不足,援军不到,他们不得不向外突围。3号机场终于被攻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