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深处 第十五节 马镇山其人
作者:九月的小说      更新:2018-11-11

  循着交通壕外新翻的泥土,马镇山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大雾中,摸索着走回团指帐篷。

  汽车连专门抽调的履带式山地突击车刚刚开走,车上除了谭雪,还有香港记者风尖和ID团卫生队队长。后勤处长方正跟在马镇山背后,一边走着,一边翻弄四只指头自言自语,“三百块,三百块。”

  “三百块很多吗?”马镇山回头盯他一眼,“回头让政委给你报销。”

  “政委也真是。谭连长好歹跟了他个把月,他连送都不送一下,倒撂给我们两个外人。”方正打量着那张用三百块钱换来的扑克牌,不住埋怨。

  “人都折磨成那样了,见到更伤心。”

  “蒋副参谋长真是谭雪的什么师父?话说平时,没见他们怎么搭话呀。”

  “干他们那行都这样,彼此熟悉的形同陌路,素未谋面的反倒惺惺相惜。这滩水很深啊,不该深究的你多一个字也别问。”

  “好大一股味......”

  方正在帐蓬外拉住马镇山。

  卫生队副队长正好出来,碰上马镇山征询的目光,低声道:“冷队长刚捡回一个坠毁的飞行员,也不算吧,应该是个驾着动力伞的陆军少尉。”

  “什么来头?”方正问。

  “政委好像认识。”说完这话,卫生队副队长摘下口罩搁在一边,走到蓄雨池边拧开水管。

  两个医护兵抬着坦架出来了,那条身体已被黑色尸袋包裹着。虽然是防渗漏设计,仍止不住那股让胃里翻江倒海的腐臭味。

  马镇山按住方正说:“去忙你的吧。”

  方正点点头。

  帐蓬里只剩常曙和贾溪两人,马镇山进去时就感到气氛果然不对。

  常曙埋头摆弄一支03式自动步枪的不完全分解部件,像个倔强的新兵蛋子,不断重复着分解与结合的动作。贾溪则抱手站在一旁,俨然严厉的教官。

  这一场面与刚抬出去的尸体完全不搭调。

  “我去后勤处查查物资。”马镇山觉得自己没必要留在这里。

  “等一下,马团长。”贾溪说。

  马镇山收住脚,捋起帐帘向警卫员示意了一下,转回身。

  贾溪递来一张剪报。

  “这不是时小兰吗?”马镇山定眼一看,“旁边这胖子谁啊。”

  “副总理都不认识。”常曙大感意外。

  马镇山难得一笑道:“亲近政府,远离政治。”

  “那你怎么认得时小兰?”常曙问。

  “商界名媛。平时没事的时候,总听见证券分析师说时氏集团如何如何。”马镇山往上衣内侧的口袋里掏了掏,亮出一部股民专用手机。

  贾溪“噗”了一声。

  “升不上正团,下半辈子就得靠自己。这没有什么好笑的吧。”马镇山坦然道。

  “专买时氏吧。”贾溪隔着空气,捅了捅常曙的脑袋,“这位是内幕人士,比证券分析师懂得多。”

  马镇山试探性地凑到常曙跟前。

  贾溪继续调侃道:“咱们常政委面子可大了,小情人不管在哪,好事坏事,都有人专门送消息来。喏!这回是堂堂战区司令林上将送来的,还搭上警卫排长一条命。”

  破天荒的八卦笑容,从马镇山脸上消失了。

  时氏商业帝国的美貌女掌门是政委的“小情人”,上将战区司令员派专人给中校团政委送剪报,不管那一条,都够得上骇人听闻。如果说在此之前,马镇山一直对常曙的“十一局行动处处长”这一隐秘身份讳莫如深,并保持着默契,那么现在,他只有震惊可言。

  “有事要跟我说吗?”马镇山平静地看着常曙,起身又看贾溪一眼。

  “有关部门对我迟迟不打机场很上心。”

  常曙把枪管扣在下机匣上,但动作没到位,招来贾溪一顿白眼。

  “打不打,怎么打,是ID团党委军事会议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一致决定。作为军事主官,我应负有直接责任。”马镇山如是说。

  “出于稳定我部既定决心的需要,林司令叫人送来这张剪报。说白了,这是一颗定心丸——给我的。”

  “看来林司令对有关部门也没办法。”马镇山会意道。

  常曙嘿嘿一笑,“我猜得不错的话,调我回总部的命令已经下了。”

  “临阵换将,兵家大忌。”

  “没那么严重。我在这里只起到一个‘监军’的作用,不管换谁来,该怎么打还得怎么打。”

  “政委有什么要交代的吗?”马镇山直言不讳。

  “红蜘蛛。”常曙嚓地一声合上上机匣,“这支特遣队是为营救谭雪而来的,现在谭雪已安全返回,按道理,特遣队就应及时归建。”

  “那是十一局的事。”

  “不错,红蜘蛛该干什么什么、不该干什么是战司和十一局的事情,跟ID团没关系。”常曙郑重其词,“除非战司有合法且有效的命令,明确要求他们有关系。”

  “那是当然。”

  马镇山不假思索,因为至今为此,还没有一条命令指明ID团与红蜘蛛之间的指挥隶属关系。反而言之,如果战司下令ID团向红蜘蛛开火,马镇山同样毫不犹豫。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令必行,禁必止。

  常曙点点头,将那支结合到位的03式步枪背在身上。那支枪是马镇山的。

  “走了。”常曙说。

  贾溪把常曙那支形影不离的81杠搁在一旁,起身走人。

  马镇山问道:“要借多久?”

  “只要我没死就会还你。”常曙笑了笑。

  此时此刻,原总参二部201办公室主任、新任战区十一局局长许光祖大校正怀揣一纸命令,与战区政治部一名组织干事、两名保卫干事一道乘坐武直-9轻型直升机穿越重重迷雾,朝3号机场前敌指挥所赶来。

  命令由战区党委书记兼司令员林兰上将、政委张小平中将和参谋长伍用友中将三人联合署名,并抄送十一局人事处、CB师政治部等相关单位,合法有效。

  由于途中接到敌机空袭预警,武直-9在峡谷里规避逗留了好久,才重新起飞。

  “该死的雾啊。”许光祖紧扣双手,不安地望着窗外。

  机长是总参直属某陆航团的特级飞行员,饶是如此,光从峡谷里升回正常航线仍花了不少时间。

  “这雾也不全是坏事。”随行的组织干事找了个话题,聊起来,“战区一部刚得到无人机侦察报告说,从夏威夷飞来的补给机群在骑8团头顶上绕了半天,愣是什么也没投。听说台中方面连一百副棺材都准备好了,结果传说中的关岛B-2机群跑到半路就调头去冲绳。钟不悔从牙缝里挤出两个歼-10团一架都没用上,现在还在福建打双扣呢。”

  许光祖笑而不语。

  “哎,许局。您胃病好点没有?”

  “好啦。只要老鳄鱼不再请我喝咖啡,吃嘛嘛香。”

  “工作嘛,就是这样。许局这是因祸得福,调查越彻底,中央就越放心。国安调来的那个精明人吴品一点腥不沾,反倒代理师长成了真师长,以后怕是调不回来了。”

  “这是该你评论的吗!”许光祖厉声喝斥。

  那干事给完自己一个巴掌,闷声不吭。

  许光祖哼了一声,戴上头盔,掰过送话器,“还有多长时间?”

  “半个小时左右。”机长回头报以安抚的笑容,朝主驾位的少校努努嘴道:“这伙子是我亲手带出来的,70、80后里只有胡安那侄女敢跟他争第一。这种天气状况,他比我还熟悉。”

  “注意安全。”

  “放心吧,许主任。”

  许光祖点点头,似乎对“主任”这个老称呼更满意。

  驾驶舱的仪器盘突然闪了几下红灯,许光祖心里咯噔一下,但嘴上忍住了。机长摘下头盔,向乘员舱里另外三个年轻人打了个表示安全的手势,大声吼道:“没事!雷达锁定了!没事!”

  雷达锁定还没事?组织干事面色紫青。

  许光祖“哦”了一声,拍拍这个思想活跃、反应敏感的年轻人的肩膀,“机长逗你呢。敌我识对系统照射而已,照照更健康——王部长的口头禅。”

  组织干事不好意思地干笑两声。

  “对了,这一带有我军的防空单位?”许光祖问机长。

  “有。880跟影子部队转进台中时留下的,ID团侧翼安全就靠这了,不然苏澳方向的敌军只消机降一个伞兵连,十个马镇山都镇不住。”

  许光祖若有所思。

  “马镇山名气挺大啊。”许光祖感慨道。

  “不光是一等功臣顶的。”机长如是说,“其实早些年我就认识他,只是那年头‘人造英雄’太多了,真英雄往往被埋没,呵。”

  “哦?”

  “好多年前的事喽。当时他就已经是副参谋长,从营长任上转过来,准备观察几年再提副团。那会儿ID团到广西支援抗洪,早先那团长跟他带了指挥组就在我飞机上。这人执行命令从不打折扣,但要遇上原则问题,丝毫不让。最厉害一次,他当着很多参谋的面指着团长鼻子说,注意,是说,不是骂。他说,老百姓供我们养我们不是让我们研究来、研究去的。话才说完,直接蹦进水里,游到岸上指挥部队去了。说了也怪啊,他一出现,不管ID团还是当地部队,所有穿军装的都像疯了一样跟他上。事后证明,他当时那么干一点都不冲动,不但反应及时,而且处置得当。抗洪指挥部评先进个人时我还留意了一下,没提他,估计就是从那时起被压了一头。”

  “马、镇、山......”

  “他要是有肖杨那种关系,再加上现在的战功,当个副师长都不过份。可惜啊。”

  “其实司令挺掂记他的。”组织干事插了一嘴,见许光祖没有异样脸色,咽了咽口水说道:“林司令不是在AD集团军当过军长吗?平时提到肖杨和那些老部下时,都称呼小肖、小王或者直呼名字,但一提马镇山就改口说“马镇山营长”或者“马镇山副团长”什么的。”

  “夸张了吧?”许光祖虚晃一招。

  “真的!”组织干事连胸口都没拍,毫不犹豫。

  许光祖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