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医王妃好霸道 第一百一十七章 带着面具的本能
作者:木之水的小说      更新:2017-10-14

  许文琴谢过安云悠之后便带着二条回了柴家,安云悠并未离开,仍旧待在茶韵楼里,与太子宣战已经到了眼前,可不知怎么的,她竟是有些心不安,这么多年她的确是为了能够将太子和柳妃一击即败,然而这些事情太过顺利,她又有些怀疑,若柳妃与太子手中的底牌真的只有这些,那当年娘亲和哥哥也不会轻易被人算计了去。她当年虽然只是个婴孩,但思想却不是真正的婴孩一般,她娘亲的不凡之处她是清楚的。那样一个人都能被算计,她现在开始怀疑起当年的事情,并非只是柳妃一个人的手笔。自己一出手便节节败退的对手怎么可能那样轻易的算计了她娘?

  越想,越是进入了一个怪圈,甚至她都开始要怀疑她的父亲陵阳侯在当年的事情中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占了什么样的作用。

  或许是安云悠太过入神,每次想到母亲与哥哥的事情总是能影响到她,也或许是云欢的脚步太轻,气息太浅。总之云欢进入这个小隔间的时候,安云悠仍旧在出神中,根本没有发现来人。

  云欢看到安云悠面上隐藏着的愁苦,心也隐约疼痛起来,她现在高调得出现在人前,为了什么他也知道,有心想要告诉她一切,让她不要放弃所有的快乐只钻入复仇的怪圈之中,然而每次话到嘴边都能想起那个人的恐怖。或许等太子和柳妃一同伏诛,她心中的结便能解了,反正那两人也并非无辜,不让她碰触真相,也能远离更多的危险。现在她站在辰王身边,总是能拥有一世安稳的。

  心中叹息一声,云欢伸手拿过桌上的茶壶为安云悠和自己各添了一盏茶。

  “在想什么?这么入神。”温和的声线若春风一般将安云悠心中的烦闷轻拂了去。

  安云悠浑身一颤,抬头看见正一脸关切的云欢,脸色缓和下来,道:“不想你的脚步这般轻,我竟是半分都没有察觉。”

  “那是因为你想事情太入神了。”将茶盏递给安云悠,示意她喝杯茶缓缓心情。

  “华家的事情我也听说了,倒是没看出来你这小丫头本事倒不小。”

  闻言,安云悠轻轻笑了:“听说是冤魂索命,跟我有什么干系?别是那日你一时冲动送了我贵重的礼物,今日反悔故意来诬陷我呀。”

  云欢也轻笑:“难不成我在你眼中是那等反复无常的小人?真是个刁钻的丫头。”

  “过奖,过奖。”安云悠笑着应承,当做云欢称赞一般。

  云欢看她这样,心底的闷疼更甚,她与自己谈笑风生,不动声色将刚刚的愁苦都掩饰了去,她已经习惯了人前人后带着面具的生活,似乎这已经成了她下意识的本能一般。

  “听说前几日刘尚书已经把女儿从华府里接了回去,两家闹得很凶。本是姻亲,竟因为一个冤魂索命竟落得仇人一般。”云欢知道自己不能改变安云悠什么,只与她继续谈论华家的事情。

  “华府亏心事做得多了,被冤魂缠上,刘尚书能够将女儿带离苦海,倒是刘家的福气。”若是刘尚书因为女儿一事与华府撕破脸,要不就是刘家舍弃太子,要不就是太子舍弃华家,华家倾灭已是必然,刘家能抽身而退,的确是一种福气,只是这等福气,也要看刘尚书是否足够聪明才能留住了。

  如今华府与柳府都被这等难堪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他们惹上什么事情,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刘尚书足够聪明,能看透这是太子和辰王两方势力的较量。这眼见都半个月过去了,太子这边明显势弱,换成任何一个人都该是观望的态度,不会轻易站队了。太子之前以华府的姻亲关系拉拢刘尚书,如今华府已经完了,刘尚书如果不知道这个时候隔岸观火,还往事端中心靠拢,那这么多年的尚书位置也是白做了。

  “华晨飞已经癫狂了,半点不顾及妻子的脸面,刘尚书带着女儿离开也是必然。只是听说那华晨飞是被鬼上身了,才会做出这等荒唐事。”

  “荒唐不荒唐,也不是华家一家人说了算的,那刘氏虽说悍妒一些,却并不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为何华晨飞胡闹她却要毁了小姑子的容,这里面的事情恐怕值得思量。”安云悠笑着撇了撇嘴巴,这几日朔京都传遍了,刘氏当时毁了华玉环的脸,她就已经不可能再在华府待下去了。

  前几日刘尚书去接刘氏回家,也曾被华家人阻拦,说华玉环的脸一定要跟刘尚书讨个说法。刘氏当真是个暴烈性子,当即便指着那拦着她回家的人鼻子骂道:“若非华玉环那贱人舔着脸非要高攀人家辰王,会求着我夫君去做那样的蠢事吗?现在我夫君被冤魂附了身做了糊涂事,我不怪他,可华玉环呢?若非她想要算计人家安云悠,会想出那样的毒计让人喂给许文华噬心蛊吗?现在许文华的冤魂找上了我夫君,我即便是不再与他一起生活,终究是夫妻一场,祸事因华玉环惹起,冤魂只找我夫君讨债,我自然是要给许文华指个明路的,别找错了债主讨债!”刘氏这话可是站在华府的大门口当着许多来看热闹的人面前说得,一是表明自己毁了华玉环并非是被冤魂附身她做的也不是亏心事,二是表明现在不是她被休妻回家,而是因为华家因为女儿的荒唐心思而惹上祸事,她不屑再与这样的人家。

  这一番话出来,大理寺装不知道刻意不去蹚浑水还说得过去,许家却也半点动静都没有,根本没有再因为许文华的事情去找华家要公道,也没有再到大理寺告状,看到许家人是这个态度,朔京中无人不鄙夷许府的冷漠,更对许文琴带走母亲的举动有了更多的理解,不管冤魂讨债的事情有没有结果,许文华的死也已经被人们定为许家和华家柳家联手用来诬陷安云悠的手段,这样一来,虽然大理寺没有定案,但人们心中已经结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