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色女侯爷:昏君站起来 第六十章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
作者:如顾的小说      更新:2019-01-07

  “先帝仁慈,却并非家父伯乐,陛下,您会是顾珩的孝公吗?”

  昔年先秦孝公为求秦国崛起,得识卫鞅,秦国贫弱,孝公将举国命运交在卫鞅手上,言道,先生放心去做,有什么难事交给嬴渠梁便是。从那后无论朝堂贵族明枪暗箭,无论山东诸国虎视眈眈,孝公硬是在风雨飘摇中为卫鞅撑起一片晴空,保证了变法的顺利进行。

  而卫鞅也终不负孝公所托,变法成功,将贫弱的秦国带上了战国霸主之路,收复河西,一跃成为诸侯眼中谁也不敢小视的强秦,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孝公去后,被封为商君的卫鞅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用生命为变法铺平了最后的道路。

  顾珩跪在地上直视荣瑾道,“当年家父以那两部织机投石问路,最终失望而归,不知顾珩今日是否有这个运气,可将毕生所学献与陛下。”

  荣瑾面无表情看着顾珩,心中被他一番话激起惊涛骇浪,如果说那两部织机只是顾珩家学中最浅陋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那全部的十二卷天书该是何等惊人!

  也难怪顾霖要费尽心机,远赴荒岛才敢将天书上的内容传授于人。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虽然顾珩没有细说,可荣瑾能够想象那些东西拥有什么样的力量,足可改天换地。

  荣瑾并没有立刻回答顾珩,这件事解释不清的地方还有很多,顾珩所说的也未必就是全部真相,至于那仙人传书的说法,荣瑾更是半点都不信,但就因为如此,荣瑾才更觉得这件事是真的,顾珩虽有隐瞒,却并未欺骗他。

  没有人会蠢到用这样漏洞百出的说法来欺骗一个皇帝,向来学问的事是最容易验证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没有人能够凭空臆造出一门经得起考究的学问,圣人也不行。

  “朕要看到实证,只凭那两部织机还不够。”荣瑾缓缓道。

  顾珩肃容下拜,沉声道,“口说无凭,草民请陛下移驾至草民的住处,有件东西陛下一看便知,草民所言不虚。”

  荣瑾当然知道顾珩就住在后面院子里,也没用顾珩带路,当先下了楼,李知恩跟韩彬随侍在后,王保弯腰跟在皇帝和顾珩后面,一行人又来到顾珩租住的那个院子。

  灵犀跑到前面开了门,很快退了出来,顾珩引着荣瑾进屋坐下,在行李里翻出一个狭长的木盒,拿到桌子上打开道,“陛下请看。”

  打开的黄杨木盒里整齐放着六个黑不溜秋的铁疙瘩,椭圆形,一头有个奇怪的突起,被紧紧固定在盒子里,荣瑾瞧着这几个貌不惊人的小东西,刚想伸手拿起来看看,顾珩连忙收回了盒子,道,“陛下当心,这手雷极其危险,客栈可不是实验它威力的好地方。”

  “你说这东西是兵器?”荣瑾怎么看都觉得这个叫手雷的东西十分不起眼,有些将信将疑地问道。

  “陛下找个地方试一试就知道了,说实话,草民也只在它刚造出来的时候见识过一次。”顾珩说的是实话,这手雷是前年顾霖从岛上带回来的,说是火药配方终于有了进展,火枪需要的配件精细,一时还造不出来,就先造出了火炮用作岛上防御,手雷算是附带的。

  这东西威力大体积小,顾霖觉得放在身边防身还不错,就带了十来个回来给顾珩玩。

  当年太祖为遏制海盗禁了海,又派水师剿杀,东海海盗几乎被杀了个干净,后来几十年都没有再骚扰过沿海百姓。不过近十年来随着海上走私兴起,海盗也又渐渐冒了出来。

  顾霖用作藏书教学的那个荒岛也不时受到海盗骚扰,岛上工匠学生为求自保,自然而然就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火药火器上。本来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兴趣的顾霖也不由感叹,这大概就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战争永远是科技的最大催化剂。

  顾珩拿到手雷后跟灵犀偷偷进山扔了两个,新火药的威力大得惊人,两个手雷几乎炸掉半个山坡。

  所以他对用这个来说服皇帝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见顾珩一脸你试试就知道了,保证吓你一跳的表情,荣瑾想了想,对王保道,“摆驾西郊大营。”

  西郊大营是皇城司建在西郊的一处营地,直属皇城司,与三衙和其他衙门都没什么牵扯,可以说是直接隶属于皇帝的私人地盘。

  路上荣瑾叫顾珩上了自己的车驾,很有兴趣地问顾珩有没有去过那个岛,两人目前还处于互相试探的阶段,顾珩不知道荣瑾是不是自己想找的那个皇帝,荣瑾也不知道顾珩究竟有没有本事叫自己另眼相看,两人你来我往,居然说的挺热闹。

  顾珩想,不管这小皇帝有没有秦孝公的气魄胆略,起码不好糊弄这点他还是挺欣赏的。不见古往今来多少皇帝被身边人糊弄的团团转,那些糊弄皇帝的人固然胆大包天,可轻易就叫人糊弄了的皇帝,也不是什么好皇帝。

  荣瑾也觉得顾珩大概可用,他看过顾珩的卷子,第一科没答完不好说,后面两科的策论都答的言之有物极有见解,他问过霍元璋,霍大人也说这份卷子在今年的士子中是出类拔萃的,若不是有一科没答完,完全可以列入三甲。

  既有真才实学,又有报国之心,还身怀奇异秘术,荣瑾怎么想都没有不用他的理由,只是却有些担心他的心太大,难免夸夸其谈,流于浮躁。

  这是他登基后第一次尝试任用新人,他不想开一个不好的头。

  商君的下场并不好,荣瑾极少听大臣自比卫鞅,他们更愿意自己是周公萧何,顾珩一个白身士子第一次见自己就敢问陛下可愿做秦孝公?

  是他太大胆,不知轻重,还是自负才学,真的有商君改天换地的本领?

  荣瑾自问并不畏惧做一回秦孝公,但前提是顾珩值得他这么做。

  顾珩究竟值不值得呢,荣瑾一点也不急,他既然觉得那几颗手雷能说服自己,他就给他这个机会,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西郊大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