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是四弟 第一百二十章后续
作者:曾子18的小说      更新:2019-01-21

  建安五年八月,曾麒将益州诸事全权交给诸葛亮与黄权负责,自己率领大军起程返回建业。途经襄阳之时并没有过多的停留,只是嘱咐周瑜和鲁肃小心防备曹操,就又接着上路了。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建业那高大的城墙终于遥遥在望了。

  “我等恭迎楚*旋而归。”以戏志才为首的文武官员早就在城门处迎候。

  “哈哈!诸位快快请起,多日不见麒心中甚是挂念诸位啊!”回到建业,曾麒心情大好。立马从那匹大难不死的追风驹背上下来,大笑着扶起众人。

  当众人拥簇着曾麒来到原来的大司马府时,门口的匾额已经被更换了。如今的‘楚侯府’三个字更显得威严、气派。这让曾麒心中感慨万千,不禁想看看这块匾额在自己的一生中到底能换几次。

  不提曾麒心中的恶趣,众人进府后先是一阵叙旧。郭嘉这个浪子充当了解说员,把这次伐蜀之战的经过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番。当然,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此战太过顺利,并没有什么波折。不过当郭嘉神神秘秘的说到落凤坡时,着实让众人一阵惊叹。而庞统当即跪倒在地,深信不疑的叩谢救命大恩。当曾麒知道水镜先生与庞德公早就知道庞统短命时,当真是吓了他一跳,他心想这汉末三国的水还真是挺深的,自己以后还是多注意点吧!

  “不知楚侯对传书上的事如何决定?”

  叙旧完毕众人开始议事。戏志才所说的就是半个多月前给曾麒的飞马传书。事情是这样的,礼部侍郎冯买冒充黑山军的军师,与袁绍谈判并达成协议,双方以黑山以东五十里为界互不侵犯。当然!这也是袁绍实在是拿张燕没有办法了,才不得不做出的无奈妥协。或许是有一肚子气没处撒,想找一个宣泄口。袁军自黑山撤退后并没有回邺城修整,而是直接南下黎阳,在黄河渡口秣兵历马。

  “哈哈!张燕这小子干的实在是不错,俺老张不如他。”还没等曾麒说话,知道内情的张飞率先说道。

  “行了三将军!楚侯和众位先生还没说话,你就别卖弄了。况且没有华夏商会的大力支持,张燕那几十万人恐怕早就被饿成人干儿了。”孙策拆台道。

  “你?你怎么就知道拆我的台啊!”张飞看着得意的孙策,恨恨的道。

  “哈哈!”

  “哈哈!”

  看着二人斗嘴,众人一阵大笑。不过孙策说的还是有道理的。黑山军几十万人口,若没有华夏商会的钱粮、器械的支持,他们根本成不了这么大气候,更过不了袁绍大军围困的那一关。可以说袁绍并没有败在张燕手里,而是败在了华夏商会强大的财力之下。若是让其知道是曾麒在从中作梗,那非的立即起兵找他拼命不可。

  “好了!你二人别耍笑了。”曾麒制止了二人的胡闹,又接着说道:“志才!你等是如何商议的?”

  “我等经过数次商议后认为,如果曹、袁双方爆发大战,那我等当有三策可行。其一,在双方大战的紧要关头,全力挥军北上攻伐中原,与袁绍南北夹击,曹操可破也!其二,与曹操联手,从徐州以及海上进兵,攻入青州、幽州。其三,左右逢源,最大程度的消耗双方的实力,然后坐收渔人之利,逐个击破。”

  戏志才说完后等待着曾麒的决定。可曾麒却紧皱着眉头,他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事。

  “奉孝!文和!你二人有何建议?”曾麒问道。

  郭嘉和贾诩对视一眼,显然二人在回来的路上已经通过气了。

  “楚侯!我与奉孝一路上都在推演,得出了一个疑问。戏尚书等人的结论都是本着曹、袁开战而得出的。但是倘若双方不开战,而是联手攻打我们呢?”

  贾诩并没有往下说,而此时的曾麒却是脸色铁青,出了一身的冷汗。真是该死,自己又被历史的惯性思维给圈住了。自己总是想赶快拿下益州,完成南方的统一,好在接下来的官渡之战中分一杯羹,甚至是一举击垮曹操与袁绍二人,打下定鼎天下基础。可是现在谁又能确定官渡之战就一定会发生呢?这可不是书桌上的历史课本,更不是说书人口中的演义小说。况且历史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先知先觉也不能确定它的又向了。

  而现实中的情况是自己坐拥五州之地,实力最强,就犹如三国时期的魏国。曹操与袁绍就像三国时期的吴、蜀两国,实力稍弱。联弱抗强本就是诸侯之间惯用伎俩,当然!这也是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给谁都会这么做。所以贾诩所言很可能就会发生。

  “文和所说太过危言耸听了吧!”戏志才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却也没有底。

  “不!文和所言甚为有理,没有一丝危言耸听之意。”没等贾诩说话,曾麒率先肯定道。

  “武进!你传令许昌、邺城两地的锦衣卫,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打探消息,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回报。”

  “武进遵命!”

  “宪和!你立马传书北方各州的华夏商会分部,秘密转移重要人员以及财产,由明转暗。”

  “简雍遵命!”

  “诸位!现在我们只能稍安勿躁、静观其变了。等锦衣卫传来消息,再见招拆招。”

  “我等谨遵楚侯之命。”

  “好了!此事暂且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议一议立功将士的封赏以及职位的变动。”

  升赏立功将士本无可厚非,但是没有参加征战的众将也不能不管,因为曾麒如今已经贵为国侯,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都可以立诸侯国了,如今麾下将领的职位还是大猫小猫两三只,这哪行啊!可这就要从中间找个平衡点了,否则恐怕有功之人心中不服啊!所以曾麒要众人共同商议,而不是一言以决。

  作为吏部尚书的戏志才和侍郎蒋琬首先发言,然后众人七嘴八舌的好一顿商议。最后决定六部本就是曾麒治下五州最高的权利机构,又与汉朝官僚体系互不统属,所以不予升赏,只对郭嘉、贾诩等随军人员赏赐些财物了事。而益州归降且随曾麒回到建业的文官,全部被分入六部做从事。

  至于武将方面,财物自不必说了,官职上众人商议后决定表奏关羽为征东将军,张飞为征南将军。表奏黄忠、典韦、张辽、太史慈、赵云、孙策、甘宁、文聘、陈到、魏延、蒋钦、周泰等一干大将为杂号将军。像其他的张任、严颜、黄盖、程普、韩当、王威等人全部被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