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里的经济学 第二章 马市贸易
作者:黄立云的小说      更新:2019-02-26

  马市贸易——金瓶梅里的经济学

  马的价值有多大,这个问题很难答。但马从有文字记载起,就一直影响百姓的生活,乃至国家的兴衰。

  金瓶梅里有关马的叙述有这么几个故事。

  在《金瓶梅》所叙述的时代,马是官人代步的工具,个人地位的象征;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家庭财富的体现。马还是军队战斗力的体现,国家强盛的象征。

  中原不产马,而马又是那么重要,所以富人家,官人必须有马。西门庆通过送礼给蔡太师,由生药店老板当上了山东提刑所提刑,上下班自然是骑马了。因为他给蔡太师的管家翟谦送去一个十五岁的美女做小妾,两人便互称亲家。

  翟谦给西门庆送去一匹只有四牙的北方塞外骏马,好不开心。上下班骑在路上对首长夏提刑炫耀起来。骑上太师府送的马,就如同开着劳特莱斯、宝马、奔驰,既有面子,也威风凛凛。夏提刑是西门庆的领导,却骑着一匹廋弱的瘸马,便哭穷起来。如今我的瘦马病了,现在是借别人的马上下班。

  看着如此窘迫的上司,西门庆二话没说,送了一匹黄骠马给夏提刑。夏提刑深表感谢,为此还单独宴请西门庆喝菊花酒。

  布店老板娘孟玉楼丈夫死了,媒婆介绍给西门庆。死去的老公舅舅张四却坚决反对,劝外甥媳妇嫁给有文化的尚举人。张四认为商人看似富裕,其实“里虚外实,少人家的债负”。作为商人的妻子,布店的老板娘,深知生意经,借贷是商人做生意的常态。哪有不借贷的生意人,借钱生钱才是商人的巧妙之处,成功之处。断然拒绝,说:“常言道,世上钱财是倘来之物,哪有长贫久富家?紧着起来,朝廷爷一时没有钱使,还问太仆寺借马价银子来使。休说买卖人家,谁有钱放在家里?”

  这里说的马价银,是指明朝在北方边界部署了大量军队,规定各地蓄马以供边防。因南方不产马而改征银,储太仆寺常盈库。《明史兵志》:成化二年(1466年)以南方不产马,改征银,四年始建太仆寺常盈库,贮备用马价。

  《金瓶梅》还讲了一个故事,周守备的士兵,把马养死了。害怕首长处罚,只好卖掉自己的女儿,重新买了一匹马顶上。

  这里从侧面告诉我们,那时运输靠马车,出行靠马路。马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还是军队的武器装备。在冷兵器时代,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明朝期间还有“扬州瘦马”一说。

  扬州是两淮盐商聚集地,富商巨贾云集,经济繁荣。饱暖思淫欲,于是便诞生了“养瘦马”现象。所谓“瘦马”,说白了就是专门为有钱人培养的情人。这些女子个个苗条消瘦,形如瘦弱的马儿一样任人驱使。明朝“养瘦马”因其暴利,还催生出一个专门的产业:先用低价将贫苦人家美容较好的女孩买进来,然后从文化修养、仪容形体等诸多方面进行精心*,之后通过中介高阶卖出。

  《金瓶梅》里扬州苗青为了感谢西门庆不杀之恩,特地为西门庆买了美女楚云。

  由于扬州瘦马十分出名,于是便有了“要娶小,扬州讨”的说法,并且一直流传到民国时期。

  让我们把眼光放宽,打开词典,从文字中看看马对国人的影响。《现代汉语词典》,马字偏旁汉字81个,馬字偏旁汉子87个。《古代汉字词典》,马字偏旁汉子115个,馬字偏旁的汉子125个。可见古时马的影响之大。

  马文化的繁荣,是马经济繁荣的反映。

  明朝是推翻善于骑马打仗的元朝建立起来的。北方游牧民既不种田,也不纺纱,更没有手工业。虽然经济落后,人很穷,但盛产骏马。要想得到生活用品,只能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交换,另一个就是抢劫。

  采用交换还是抢劫,用经济学的观点看,这里有一个成本比较。当抢劫所付出的成本极低,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抢劫方法。当抢劫时付出的成本太大,他们就会采用交换的手段。

  成本的比较,就是国力的比较。

  本来双边贸易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各自把自己优势产品相互交换,可以大大减低本国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互惠的目的。

  中原少良马,明朝为了得到优质军马,便采取开设马市,以盐、茶叶、布匹、丝绸和日用生活品易马等措施交换马匹。由此产生茶马贸易(主要与藏族)。

  蒙古部落家家户户养马、牛、羊。而中原手工业发达,产品批量生产,成本低。采用交换是一种最佳的方式。

  但是明朝与蒙古的产品交换,却因为双方的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边界时而战争,时而贸易。但总体看贸易的多,战争的少。一段时间,蒙古力量薄弱,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开始走一条和平发展道路——开展边界贸易。

  和明朝做生意,蒙古的优势是畜牧业,发财致富就从这里开始。放牧所需要的人工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们平日的生活就是放牧,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自然就不需要计算工费,而马、牛、羊吃的草,都是天然资源。

  在部落首领的倡议下,蒙古部落大量放牧,生意也越做越大。最典型的就是朝贡贸易,每年蒙古定期入京交易,经常带着牲畜千余头,皮毛几千张,浩浩荡荡地来做生意,随行的还有一两千人使者。

  明朝的手工业比较发达,规模化生产大大地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各种瓷器、纺织品等美观实用,即使价格偏高蒙古人也全盘接受。道理很简单,只有大明有此货,别无分店,想买就买,不买散伙。

  明朝人可以不吃牛羊肉,但蒙古人不能光屁股,没有茶叶和坛坛罐罐等日常用具,所以不能散伙。这样明朝总是处于贸易的优势,每年都是顺差。

  明朝的边贸主要有四个地方,北京朝贡贸易,大同马市贸易,广宁、开原的马市贸易。这些马市,主要特点就是蒙古以马等牲畜与明朝交换手工业品。明朝还专门在川陕等地设立茶马司,垄断对外茶叶贸易。

  明朝永乐年间与蒙古的朝贡贸易,体现了明朝的强盛。隆庆五年(1571)封贡互市确立,大明与蒙古边境市场正式开放,一个伟大的奇迹就此出现。自朱元璋起,折腾了近两百年的明蒙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此后嘉靖、万历年间,双方再未暴发大规模的战争。

  纵观明朝与蒙古的马市贸易的本质,就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发挥各国资源优势从而促进资源配置全球化,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商品交换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产物。

  产品国内价格与世界价格产生差异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动力。当某种商品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是,就会促进商品的出口。出口的结果是,国内该商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国内该商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坏;从赢家收益超过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会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

  当某种商品国内价格高于世界价格,就会引起该商品的进口。进口的结果是,国内该商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好,而国内该商品生产者的状况变坏;从赢家收益超过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各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实现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手段;是各国进行技术交流,优化国内生产结构的途径;是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渠道;也是各国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工具。

  开展国际贸易就会有顺差和逆差。

  贸易顺差,是一国在一定的时间内,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反映了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

  贸易逆差,是一国在一定时间内,进口贸易总额大于出口贸易,反映了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大量逆差将使资源外流,外债增加,长期以往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关税,会使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到世界价格之上。使国内卖者状况变好,买者的状况变坏。虽然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但是它扭曲了激励,使资源配置背离了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