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里的经济学 第十章 沈万三其人
作者:黄立云的小说      更新:2019-02-26

  相声大师张杰尧编演一段著名相声——关公战秦琼,至今令人取笑不俊。三国的大将关公与隋末唐初的大将秦琼相遇,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张冠李戴的笑话讽刺不懂装懂和乱点鸳鸯谱的人。

  像此类张冠李戴,古时就有。

  《金瓶梅》写的是宋政和元年(1111年)至靖康二年(1127年)的事情。但书中竟有两处提到了元末清初的富商沈万三,同样令人好笑且感意外。

  《金瓶梅》第三十三回,写到政和六年(1116年)八月十六日,西门庆女婿陈敬济到潘金莲楼上取衣裳,正巧遇到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和潘姥姥等人喝酒。潘金莲拉陈敬济喝酒,因铺子里许多人等要衣裳,恐怕脸红,惹西门庆怪罪,陈敬济喝了两杯连忙走人。可是忘了带钥匙。到了铺里不见钥匙,又回到潘金莲处找。潘金莲借机罚陈敬济喝酒唱曲子。陈敬济推辞不会唱。潘金莲道:“你还捣鬼?‘南京沈万三,北京柳树湾’——人的名儿,树的影儿。”陈敬济无奈唱了《山坡羊》。

  《金瓶梅》第七十二回,政和七年(1117年)十一月,西门庆进京期间,如意儿给西门庆洗衣服,恰巧潘金莲也洗衣服。潘金莲让春梅向如意儿借槌衣棒。如意儿仗着与西门庆私通不借。潘金莲仗着西门庆宠着,于是两人大打出手。

  事后,潘金莲把如意儿的家底抖出来,对孟玉楼诉说:“原来(如意)是一个眼里火烂桃行货子。那*的汉子说死了。前日汉子抱着孩子,没在门首打探儿?还瞒着人捣鬼,张眼溜睛的……”孟玉楼听了,只是笑,因说:“你怎知道的这等详细?”潘金莲说:“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么不晓得……”。

  《金瓶梅》两处说到“南京沈万三”,可见沈万三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可惜的是,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富商,并不是宋人,作者引用时忽视了时代背景。

  那么,沈万三到底是何许人也?

  沈万三(1306年-1394年),浙江南浔人。元末明初富商,在江南享有盛名。因为不知道沈万三富有来历,人们便胡乱猜想,最典型的说法,他家藏有聚宝盆,可以易银为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实这正是沈万三作为成功商人的精明之处。财富从何而来?商业秘密,别人只有猜想了。

  据史料记载,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躬耕起家。起初沈家在周庄(现属江苏苏州)耕作。因周庄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且灌溉方便,历来是种植粮食,栽桑养蚕的好地方。沈家依靠“躬耕起家”,随即“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致“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

  陆氏赠财。元代汾湖富户陆德源富甲江左,他欣赏沈万三聪明才智和经商信用,年老看破红尘,将财富尽赠沈万三。

  出海通番。沈万三将水路交通发达的周庄,作为商品贸易集散地。把内地丝绸、瓷器、粮食和手工艺品运往海外,将海外珠宝、象牙、犀牛角、香料运到中国,获得暴利,很快成为江南第一富豪。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沈万三为了讨好朱元璋,慷慨解囊,资助修建中华门至水西门城墙,占全部城墙三分之一。后还想进一步讨好朱元璋,打算拿出百万黄金,犒劳军队每人一两。沈万三哪里知道,朱元璋是草根皇帝,对商人的奸诈,投机经营了如指掌。出于对农民的同情,对农业的重视,打压商贾,重农抑商是他根深蒂固的思想。而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完全忽略朱元璋嫉恨心态和重农抑商的思想。此时,他捐助的银子越多,罪孽也就越深。拍马屁拍到马蹄上,引起龙颜大怒。“匹夫犒天子之军,乱民也,宜诛之”。马皇后还算清醒,劝说道:“不祥之民,天将灭之。陛下何诛焉。”沈万三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发配云南,最后客死他乡。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沈家再遇蓝玉党案,从此萧条没落。沈万三是让财富埋葬了自己,是炫富葬送性命,也让整个家族走进了万复不劫的深渊。沈万三的悲剧是中国封建王朝很多商人悲惨遭遇的缩影。他给人们很多的启示。

  1,发家秘而不宣,是中国商人传统的做法。只求自己发财,容不得共同富裕。

  2,善于经商,敢冒风险,是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风险与回报是呈正比的,风险大的项目,获得的财富也多。

  3,藏富和炫富,是商人从成长走向衰败的必然现象。在封建王朝,当一个商人获得了巨大财富,并洋洋得意,处处炫耀的时候,他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4,在没有法制的封建王朝,商人无法保护自己的财富。要保护私有财产,要么投靠官场,实行官商结合;要么秘而不宣,把财富隐藏起来。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可见,法制是维护商品经济顺利发展的最佳形式。用法律的形式明确“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一种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