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文明祖师 汉朝篇 第两百就是三章 开了历史先河的司马氏
作者:穆无畏的小说      更新:2021-01-26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夏,司马昭准备伐蜀,与众人商量后说道:“自在寿春平定叛乱以来,士兵已经六年没有战事,制造兵器,修缮盔甲,准备对付吴蜀二虏。如果灭吴,大略计算一下,造战船,开水道,得用千余万个工日,这就要十万人一百几十天才能完成。另外南方地势低下气候潮湿,必然会发生疾疫。当今应先取蜀,灭蜀三年之后,借巴蜀可以顺流而下的有利地势,水陆并进,这就像历史上晋灭虞定虢,秦吞韩并魏那样容易了。蜀战士据统计有九万,驻守成都及守备后方诸郡的不下四万,余下的不过五万。如今将姜维拖在沓中,使他不能东顾,然后大军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击汉中。蜀军若各自据城守险,必然兵力分散,首尾隔绝。我们可以调集大军破其城池,派遣散兵占据村野,剑阁无暇守其险,关头无自保之力。以刘禅之昏庸,外面边城陷落,内部士女震惊,其灭亡是可以预料的。”

  征西将军邓艾以为蜀尚无祸乱之机可乘,屡次提出不同意见。司马昭感到忧虑,派主簿师纂到邓艾军作司马,寻找机会劝说,邓艾这才奉命。于是征发四方之兵十八万,使邓艾从狄道到沓中进攻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从祁山出发驻军武街,断绝姜维的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从骆谷进攻汉中。

  八月,大军从洛阳出发,大赏将士,列阵誓师。将军邓敦提出蜀不可伐,司马昭将他斩首示众。

  九月,又使天水太守王颀攻姜维营,陇西太守牵弘在前面截击,金城太守杨欣进军甘松。钟会所率军队分为二队,一队由李辅率领,经过斜谷,将蜀将王含包围于乐城,又使部将易恺在汉城进攻蜀将蒋斌。钟会率一队直指阳安,护军胡烈攻陷关城。姜维闻讯后率军退回,王颀追击姜维,在强川打败蜀军。姜维与张翼、廖化合并共守剑阁,钟会进攻剑阁。十月,因各路军频繁报捷,曹奂以春秋时晋国的故地,共十郡,方圆七百里,封司马昭为晋公,晋位为相国,加九锡。

  十一月,邓艾率万余人从阴平越过绝险的大山进至江油,在绵竹大破蜀军,杀死诸葛瞻,首级传往京师。又进军雒县,蜀主刘禅投降。曹奂命司马昭以相国身份统摄朝政,于是送上新职符节,去掉侍中、大都督、录尚书的称号。司马昭上表让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钟会暗地谋划叛逆,因而秘密派使者诬陷邓艾。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用运囚犯的槛车召邓艾入京。初四,司马昭挟魏帝曹奂西征,驻军长安。当时,曹魏的宗室都在邺城,命从事中郎山涛兼管军司事,镇守邺城,派遣护军贾充持节、督诸军,据守汉中。不久钟会在蜀中谋反,监军卫瓘、右将军胡烈攻钟会,并杀了他。邓艾及其子邓忠等尚未见到司马昭,也在路途中被卫瓘派田续所杀,邓艾仍在洛阳的儿子都被诛杀。

  当初,钟会将要伐蜀,西曹属邵悌对司马昭说道:“钟会很难让人放心,不能使他伐蜀。”

  司马昭笑道:“取蜀易如反掌,而众人都说不可,只有钟会与我意见一致。灭蜀之后,中原将士人人思归,蜀之遗民尚有恐惧之心,钟会即使有叛逆之心,也不会实现的。”事情最后果如司马昭所料。

  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公元264年5月2日),魏元帝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

  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公元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九月,司马昭被追谥为文王。十二月,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帝王时期的中国,得国不正者多矣,然而遭到口诛笔伐最厉害的,无疑还是司马懿父子。其实司马懿父子的所作所为,跟其他篡权谋国者大致相同,之所以被单独拎出来批判,只因为他们在篡权过程中,做了四件令后世极为不齿之事,即对政敌动辄夷灭三族、摧残名士、毫无政治诚信,以及公然弑君。

  对政敌动辄夷灭三族。政治斗争是男人间玩的“死亡游戏”,失败者要认赌服输。但对于获胜者来讲,如果还没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很少会在处决对手后,还要株连他的家族。汉朝以“孝”道治理天下,政治人物大多能秉持“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的观念,在击败对手后,就算不能保全其整个家族,但至少要为其留后,使其不至于断嗣绝种。这规则,即使连曹操这样的好杀之人都懂。

  但在司马懿父子看来,以上规则就是“妇人之仁”,就是个屁。司马懿父子对待政敌一向果于杀戮、毫不手软,动辄对政敌夷灭三族(父族、母族、妻族),而且不分主从、亲疏,直杀得对手人头滚滚、断子绝孙。不仅如此,即使是身边最亲近的人(如司马师的发妻夏侯徽),一旦被发觉有可能阻碍其实施阴谋,司马懿父子也会无情地予以铲除。后世的政治斗争之所以没有底线,正因司马懿父子开了“先河”。

  摧残名士,钳制言论。正所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如果天下的贤士都被杀光了,或者因为对死亡充满恐惧而不敢发声,那么国家的局势就会危峻万分,稍有不慎便会亡国。所以善于治国者,必定要为国家保留住贤士,保留住“读书人的种子”,不仅让他们活着,还要让他们发声,就算他们说的不中听,也就能忍则忍。这些贤士在两汉三国期间便是“名士”。

  两汉期间,皇帝、权臣即使再讨厌名士,其报复手段也就止于禁锢而已。然而自司马懿父子上台后,不仅对敢于反对他们的名士痛下杀手,就连稍有异议或腹诽心谤之人,同样也会举起屠刀,直杀得名士钳口、重足屏息才满意。魏末晋初名士群体中,之所以会盛行放浪形骸、消极避世的现象,原因便是司马懿父子实施“白色恐怖”、动辄诛杀名士所致,这后遗症一直延续南北朝才结束。

  毫不讲政治诚信。在政治斗争的“死亡游戏”当中,虽然讲究诚信看上去有些迂腐、荒唐,但既然信誓旦旦地承诺了某事,就要切实遵守。尽管这承诺是形式上的,尽管可以“秋后算账”,但前提是一定要有个时间差,“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曹操,在这一点上便做得很好。

  但在司马懿父子眼中,讲究政治诚信?无异于痴人说梦!父子三人一向以食言自肥、出尔反尔著称,毫不讲游戏规则,连起码的政治诚信都没有,视违背诺言、出卖“战友”为儿戏,甚至都不屑于伪装。例如,四朝元老蒋济、王凌先后被司马懿当猴耍,前者劝降曹爽,后者主动归降,但结果无一例外被司马懿诓骗,蒋济最终羞愧气郁而死,王凌自杀后被诛灭三族。司马懿父子视承诺当屁,也难怪后世对他们万分鄙夷。

  公然弑杀皇帝。人臣之罪,莫大于弑君叛国。两汉之间权臣为数并不少,间或也出现过暗害皇帝的事件,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暗中进行,从不敢光明正大地搞。例如霍光疑似毒杀汉昭帝、王莽毒杀汉平帝、梁冀毒杀汉质帝、董卓鸩杀汉少帝事件,全部是在偷偷摸摸地完成,天下人即使有猜测疑虑,也难以抓住确凿的把柄。

  但到了司马懿父子这里,这套暗中弑君的行为,他们根本不屑一顾,既然要弑君,便要光明正大地杀,即使天下人看不惯,他们也毫不在乎。魏帝曹髦因不满司马昭专政,率卫士讨伐逆贼,结果在南阙遭遇司马昭军队的拦截。按照以往权臣的做法,就算是有弑君之心,也要先行废黜,然后借故暗杀。然而司马昭竟然指使贾充当场弑君,令天下大骇。然而司马家即使开此先例,后世权臣依然鲜有效仿者,更可见司马家行为之卑劣。

  司马懿父子阴鸷狠毒、奸诈虚伪,为了上位做出的恁多卑鄙事,实在是令人不忍细观,甚至连晋明帝在听闻祖上的事迹后,也羞愧万分,直言司马家的江山难保。如此卑劣龌龊的父子“三人档”。(本章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