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招安 第七十章 雪日汴梁城
作者:狮与蚁的小说      更新:2018-12-17

  临近年关,昨日又兼下了一场大雪,东京汴梁城的繁华却丝毫不减。

  街道上积雪早早便被除去了,亭台楼阁的青瓦顶上却依然银装素裹。

  大雪掩盖不住人间烟火气,天不亮,便有推着小车或挑着担的小商贩在沿街叫卖。

  当然,真正地位高的达官贵人,是不屑于光顾这样的小摊的,街道两边的酒楼就是专为这些人准备的。

  今日恰逢休沐,酒楼里的生意不但没受下雪的影响,反而比平日里更加繁忙了一些。

  楼里的茶博士和店小二往来于楼上楼下,几乎脚不离地。

  楼上东北角的僻静处有一处雅间,门口侍立着两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伴当,一看就是官宦人家的小厮。

  如今虽是寒冬腊月天气,雅间内却温暖如春。

  两个年过花甲的老者相对而坐,桌上摆着一副棋盘,显然是正在对弈。

  “晏州昨日有消息了,赵遹已经收拢了贾宗谅的溃兵,暂时驻扎在乐共,如今正整修城寨,训练士卒,不日即可出兵平乱。”

  “最好年前就把晏州的夷人叛乱平息下去,”对面的老者在棋盘上落了一颗白子说道,“赵遹是谋国之臣,有了这个功绩,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他调入京师。”

  “童贯不会同意赵遹入京。”一开始说话的那老者手执着一颗黑子,还在犹豫着到底该在何处破局。

  “只要赵遹能平定夷人之乱,入京是必然。”

  “这是官家的意思?”老者手里的黑子依然还未落下,听到这句话,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惊讶。

  对面的老者却摇了摇头:“圣意难测。”

  那执黑子的老者脸上刚露出一丝失望之意,却听对面的老者继续说道:“官家有意燕云之地。”

  执黑子的老者闻言陷入了沉思。

  表面上看,收复燕云之地与如今的西南战事风马牛不相及,不过世人皆知,童贯一直都在鼓吹收复燕云十六州故地。

  尤其是今年年初辽国内乱的消息传回汴京,满朝上下无不弹冠相庆。

  辽国后院起火,自然是大宋愿意见到的。

  朝堂上的官员们虽然没有年轻士子们那般激进,不过也从这件事上看到了宋辽关系扭转的时机。

  如果辽国背后真的出现一个能站稳脚跟的敌人,若是不想腹背受敌,对宋的态度必然会转变。

  说不定已经缴纳了百年的岁币能就此作罢。

  不过事态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预料,新建立的金国岂止是站稳了脚跟如此简单。

  前不久,金国竟然以不到两万的兵力,大败辽国皇帝亲率的七十万大军。

  当然,根据得到的确切消息,七十万只是对外号称,实则只有十几万。

  饶是如此,依然足够让满朝上下震惊。

  辽国的强大已经给人不可为敌的印象,新崛起的金国竟然在双方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战胜如此强敌。

  童贯眼见如此,最近更是三番五次的向官家进言,言收复燕云之地的时机已到。

  “如此说来,官家也已经下定了主意,要用童贯北伐?”那执黑子老者想到这,已经无心眼前的棋局,“而赵遹素来和童贯不对付,官家因此才调他入京,用来制衡童贯。”

  那白子老者虽然没说话,不过脸上的表情却已经认可了他的猜测。

  执黑子的老者见状,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在堂里来回踱了几步,寒冬天气,竟忽然觉得有些燥热。

  来到窗边,推开窗子,深吸了一口混合着梅花香味的冷气,才感觉好了一些。

  他转过头,任由凛冽的汉风吹在身上,说道:“如今国家兵势不振,财力匮乏,民力凋敝,这局面人人皆知,但无人敢言。如今金强辽弱,与强金为邻,难道好于与弱辽为邻?”

  那白子老者闻言也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被白雪覆盖的飞檐斗拱,叹了一口气:“用兵之道,胜负着实难料。若能得胜,也必然落得国库空虚,百姓困苦;若是败了,则贻害无穷。以太宗皇帝之神勇,收复燕云,尚且两战皆败,如今朝廷军力,不如太宗时远甚,若是贸然出兵,怕是胜少败多。”

  “唉!如今奸佞当权,国事举步维艰,也只能指望达夫兄这样的谋国之臣了。”

  黑子老者说完,心中生出无限的惆怅,想到这些年的宦海起伏,竟然有了些许的隐退之意。

  那白子老者刚要说话,突然听到窗下有人说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会之兄品性高洁,好比这寒冬腊月才开的梅花,一时的仕途失意也算不得甚么。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有些人要等到百花开遍,万物凋零之时,才会像这梅花一般,绽放出自己的荣光。”

  窗内的两位老者听到这几句长短句,眼睛都是亮了起来。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颂赞梅花的高雅,这半首吟梅词却是闻所未闻。

  二人都是饱学之士,尤其是黑子老者,于诗词之道更是精通。

  竟然觉得以前听过的吟梅诗词都不如这首词更能表达他此时的心境,当下顾不得和那白子老者说话,取出房内的纸笔,当场便将这半首词记了下来。

  “秦桧何德何能?能得显宗兄如此盛赞?实在受之有愧!”

  窗边的白子老者闻言,说道:“秦桧这个名字倒是有些耳熟。”

  “是上一科的进士,”那黑子老者记性很好,听到秦桧这个名字就立马想到了此人的出身,“江宁人士,看此人的文章,还算有些才学。”

  “原来如此,”那白子老者点点头,“只是不知道与他交谈之人是谁?方才那几句词,似乎是出自此人口中。”

  黑子老者将近几科进士出身的士子都在脑中过了一遍,随即摇摇头:“看来此人还未曾高中,因此名声不显。”

  “从这几句词中,倒是能看出此人才学非同一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呵呵,听着就有些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