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招安 第七十二章 武松拜师
作者:狮与蚁的小说      更新:2018-12-17

  “未知官人来东京有何贵干?”

  张氏打量着晁泽,目光里有掩饰不住的好奇,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书生看起来比她还要小了三、四岁。

  东京城内这样的读书人有很多,有些很木讷,除了自己心中勾画的世界,对外界一切事都显得目不关心;有的很孤傲,到哪里都把“不合群”三个字写在了脸上。

  晁泽给她的感官却完全不一样,看上去就很随和,如果不了解他身份的人,肯定以为是个好说话的。

  如果不知道他的底细,恐怕任谁都不会相信,这样一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年轻人,竟然是传说中的强人。

  这与人们心中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形象实在大相径庭。

  “最近家里又多了一些兄弟,”晁泽转过头,看着她,开门见山的说道,“本来家底就薄,这下更是揭不开锅了。不用担心,我不是来借粮的,只是想请你帮个小忙。”

  “官人但说无妨。”

  “我需要一套宅子,很大的那种,”晁泽略微斟酌了一下措辞,“里面最少也得有几十个仆人丫鬟之类的……总而言之,就是那种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主人很有钱的宅子。”

  张氏闻言不禁陷入沉思,按照晁泽的要求,东京城内这样要求的宅子至少需要十几万贯,不明白晁泽要这么大的宅子到底有甚么用处。

  晁泽见她犹豫,说道:“当然,这套宅子名义上是挂我的名字,不过地契、房契都可以押在你这里,如果一切顺利,最多半年,就会物归原主。”

  张氏倒是不担心他不会信守承诺,毕竟他的身份始终是贼,不可能在东京城一直住下去。

  只不过就算以她的财力,也不是随便就能拿出十几万贯现钱。

  况且她的根基在定州,目前在东京城,只有一家绸缎庄而已。

  “其实一套宅子倒是没甚么,”张氏蹙着眉头想了一下,“只是今年受辽国战事影响,许多绸缎商都到汴京来找出路,价格不如预想中如意。嗯……还有传言说,朝廷以后可能会停掉给辽国的岁币……”

  话说到这,忽然察觉房间里竟然出奇的安静,抬起头,才发现晁泽正直直的看着她,眼神中充满了戏谑之色。

  张氏见状,心下便有些慌乱,断断续续的继续说道:“……奴家本来打算在年前再开一家绸缎庄的,这又是一大笔钱……”

  晁泽没来由的突然笑了,笑的张氏心中有些发毛。

  她这才蓦地想起,两人初次见面时,晁泽突然冷下脸来那一瞬间给她的压力。

  这可是一群占山为王、杀人如麻的强贼,自己是不是表演的有些过了?

  她突然感到一阵后怕。

  自己貌似不应该和一群强盗说理……

  “不愧是生意人,”晁泽笑着说道,“这样罢,明年贵商行所有的路钱,再减免半成,娘子以为如何?”

  想象中的翻脸并没有出现,张氏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心思却快速的转动起来,按照晁泽的条件,明年商行最少能省下几万贯的成本。

  而自己付出的,不过是一套宅子半年的使用权。

  况且自己既然决定日后在汴梁扎根,早晚也需要买一套这样的宅子。

  想到此处,张氏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下午两人再次来到牙行。

  官府规定,买房子是必须要通过牙行的,私下交易者会受到重罚。

  “这座宅子是原来一位吏部任职的相公所有,因年龄大了,要告老还乡,这才决定出卖。”

  在宅内里里外外转了几圈,晁泽感觉还算满意,原主人的身份对他来说无关紧要,只要宅院符合要求就行了。

  这个时代的买房流程其实和后世差不多,只是多了一道询问邻舍的手续。

  这个规矩从太祖时期就定下了,为了防止有人恶意抬高房价,规定售房者必须要询问邻里亲友是否有购买的意愿。

  若是有人有意购买,就必须要优先卖给亲邻。

  走完这道程序之后,由官牙对房屋进行估价,防止交易双方签订阴阳合同,偷税漏税。

  不过总归还是有漏洞可寻的,这家牙行的实力看起来颇为雄厚,评估的价格还是比市价低了不少,总共省了约数百贯的税钱。

  剩下的就是签订契书、交房,由于没有后世的贷款流程,因此效率很高,交割清楚之后,就可以直接入住了。

  宅子里原本的几十名奴婢,大部分也都被晁泽一并买了下来。

  总共只花了不到两千贯,平均每人不到四十贯,还不如一头牛值钱。

  武松还不太适应这种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坚持要把房内的使女换成男仆。

  看到还不满十五岁的小丫头在自己面前哭的梨花带雨,晁泽不由的心头一软:“以后你就来我房里伺候。”

  小丫鬟这才破涕为笑:“飘香遵命。”

  “飘香?”晁泽嗅了嗅少女身上淡淡的处子香气,确实是人如其名。

  等一切都安顿好,才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七八天,再有十来日,就要过年了。

  这一日吃过了早饭,两人便带了几个府上的奴仆出了门。

  临近年关,街上一日比一日繁忙,到处都是购置年货的东京百姓。

  穿过蔡京宅前的太师桥时,刻意向内望了一眼,除了进进出出的奴仆,并没有看到甚么高官出入,不免有些失望。

  再往前走了约有两刻钟,来到一处曲巷。

  一路打听过去,才在一家小院的门前停住。

  敲了敲门,不多时,一个仆人打扮的老人探出身来,上下打量着两人:“二位有何贵干?”

  “周老教头可在家中?”

  “我家官人一大早便出去了,不知几时能回来,二位有何要事?”

  晁泽看了武松一眼,将早已准备好的六礼束脩递了上去:“我这位兄长于武学一道甚是痴迷,特来此拜师。”

  那位老者闻言仔细打量了武松一遍,眼睛跟着也亮了起来,随后不久,又摇了摇头:“可惜我家官人早就不收弟子,二位来到却是不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