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把刀 第一百四十六章 蛰伏
作者:三世枕上书的小说      更新:2019-05-21

  嗯儿~嗯儿~

  知了在树上有气无力的叫着,五月下旬的天气已经到了三十六七度的爆热,红花商会推出的各式短裤很是时兴,从潍县开始,人们的吃穿住渐渐发生着变化。

  男人开始穿布带短裤短袖衫,平时不舍得刷牙用的细盐,现在也有闲每日能刷上一次。

  女人最大的变化是头饰发型,从杨堡里的女人开始,马红玉杨柳马春娘他们不再把头发盘在头上做各式发髻,剪掉一部分,姑娘们开始简单的用一根头绳系上,一束马尾辫简单好看,年轻的姑娘们再没那种老气的感觉,青春洋溢,杨堡人流多,渐渐的这种风气开始在潍县跟周边兴起。

  “如今天这么热,家丁们训练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些训练量,这绿豆汤一定要备好,千万别中暑。”

  “是。”

  “商会的规模越做越大,有些人开始起些小心思,让家丁们轮值出去历练历练,到了当地,不管是谁,触了商会的规矩就给我打!”

  “是,请团长放心。”

  如今杨家军目前有一万三千多家丁,杨天还是团长,自领一个亲卫营,李全朱五分任正副营长,都是一千老家丁,剩下的打散分到十二个营里,传帮带新丁,马学风葛福李涛等人任营长,狼牙也有了二十个小队共四个中队的规模。

  出了军营,杨天到了会计楼。

  “春娘,粮食囤了多少了?”

  “有十六万担了。”

  “继续买。”

  “好。”

  出了楼,一股热风袭来,呼的一下,身上好一阵燥热烦躁。

  杨天低声自语:“再过一个月,怕是要出乱子喽。”

  一月后,就是六月底,开始收秋赋的日子。

  而此时的郓城县城外,已经起了乱子,徐鸿儒已经请不下来粮食了,百姓们又饿了三四天了,一直饿着还好,这样饱了又饿两三次,眼看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又要没了,百姓们的心态开始崩溃,恶念戾气开始放大,这两日一群身着白纱,眉心点着莲花印记的仙子一人挎着个篮子,每次只分发十几个饼子。

  “你们知道徐真人为什么请不下来粮食了么?是因为朱家这条孽龙,发现了徐真人这个真龙天子在搭救世人,堵住了天界人间的通道……”

  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仙女分发着饼子,嘴里说着这些神神叨叨的话,其实这些话根本就是胡扯,不过已经心态开始崩溃扭曲的百姓们却不这样想。

  他们的生活就是被官府给毁了,有了切入点,这些百姓开始盲目崇拜了,当二十三日,百姓们听说郓城知县余子翼要奉朱家那条孽龙的命令把徐真人给捉拿问斩的时候。

  “打进去,真人是咱们唯一的希望,要是真人没了,咱们就真没活路了,打啊~”

  有人在人堆里喊了,渐渐的,已经没了活路的百姓,在几百人带头喊话下,聚集到南城门,这时,城门开了,百姓们呆了一下,扭曲着脸冲了进去……

  天启二年五月二十三日,闻香教徐鸿儒设计的暴动开始了,过程不复杂,破绽百出,可是对原先起了一丝希望又绝望的百姓来说,信或者不信已经没关系了,能活命才是真的,那什么地上神国,都是狗屁,不管怎样活下去才是真的。

  “天哥,闻香教造反了。”

  二十六日,杨天听完任贤汇报后,严肃道:“还是在蒙阴县那边监视,记住,不用深入进去,闻香教造反跟咱们没关系,咱们只要小心对方会不会过了青州府就行。”

  “是,不过,天哥,这闻香教会不会成气候?”任贤有点担心的说道。

  “不会,放心吧,就是将来成了气候,不还有咱们么。”

  看杨天一副自信的样子,任贤也就放心了,他对杨天可是盲目的崇拜。

  ‘明末农民起义,历史书上可没写有山咚。’

  “他闹他的,咱们,两月之内,拿下登莱两府。”

  六月一日,闻香教攻占巨野郓城两县,造反的消息到了北京城,朝野大震,兖州府可是漕运必经之路,不容有失,天启皇帝下令山咚巡抚赵彦就近便宜行事,调兵遣将。

  倏忽间,到了六月底,各地县开始收秋赋,层层加派下来,今年本就没有多少收成的百姓被刮地皮一样,刮的清洁溜溜。

  黄县与招远县接壤地段有个楚家屯,屯里有户普通的人家。

  “他爹,咱们这日子怎么过啊。”

  楚家堂蹲在院子里,没搭理他婆娘的话,怎么过?俺也不知道怎么过,地里就收了这点粮食,先还了今年初借屯里那狗日的二地主家的一百斤麦子,狗日的,借一百斤还一百二十斤,这狗日的。

  昨天衙门里的人来收粮,又他娘的收了一百斤上去,家里就剩不到百斤粮食了,上月收完麦子种上高粱,秋后就能收成,可家里五张嘴,怕是活不到秋后了。

  楚家堂越想越憋气,他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踏踏实实过着日子,家里咋就活不下去了呢。

  吧嗒吧嗒!

  大颗的泪珠滚在地上,这老农没忍住,哭了。

  “他爹啊,别难为,实在不行,俺投井。”婆娘看自家汉子难受,安慰着他,村里已经有别家妇人为了给家里省口粮食,投井跳河的有几个了。

  “呜嗷~”

  楚家堂再没忍住,嗷嗷大哭,这特么的什么世道,老实过个日子咋就这么难。

  当当当当!

  院墙外响起一阵敲锣声。

  “都听好了啊,红花商会二郎神杨二郎老爷招人了啊,煤矿建筑队马场养殖场都缺人了啊,一天三顿管饱了啊,干好了还有两钱银子的工钱啊,有想来的爷们儿来俺这报名了啊。”

  “他爹啊,你听,你去试试呗,一天管三顿饭呢。”楚家婆娘激动了。

  “成,俺去看看。”楚家堂半信半疑,一天管三顿饭,从没听过这么好的事。

  过了两天。

  “孩他娘,快出来。”

  楚家堂背着一麻袋粮食进了家门,黑黝黝的脸上笑开了花。

  “他爹啊,你这是从哪弄的粮食啊?”婆娘又惊又喜的看着自家汉子,这刚出去不到两天,怎么就会拿回这百斤粮食。

  “这是俺从建筑队工头那借的。”

  “又要还多少利息吧?”

  “没有,工头说了,二郎神老爷慈悲,只要你好好在队里干上三个月,这一麻袋粮食就是咱家的了,以后还有工钱呢。”楚家堂得意的跟自家婆娘卖弄着。

  “真是活菩萨啊,他爹,你可要在那好好干,别偷懒。”

  “放心吧,俺走了,还得回去上工呢。”

  “小心啊。”

  “嗳。”

  日子不知不觉到了八月下旬,天气终于开始有点凉意了。

  潍港,三月前还是一片荒滩,渺无人烟,如今,大块石板铺的路面,成排的房子,海岸边上堆起一块块条石,两个长有五十米的船架龙骨已经搭好,来来往往,人声鼎沸,到处都是赤着膊喊着号子的汉子。

  “嗨~吆~”

  杨天带着一行人巡视着已经有了框架的港口,身边思密达朴实在那汇报着。

  “老爷,潍港再用不了一个月就会建成使用,做船用的大木已经运来有三百根,等明年海上开化就能做出两艘八百料的大船。”

  “嗯,做得好。”

  杨天看着眼前这港口,颇有点现代港口的意思,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这是我的海港。”

  这三个月,杨天用手里的粮食,换来红花商会在登莱两府的稳定繁荣跟人心,如今,登莱两府除了胶州,民间百姓五人中就有一人为红花商会工作,二郎神的菩萨心肠已经在民间打响。

  “天哥,徐鸿儒已经被朝廷大军围在邹城。”

  “好,轮到咱们活动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