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野望 第十四章 朝议
作者:唯一神的小说      更新:2019-01-04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战争对一个国家的资源消耗最为剧烈,不仅是来犯的东方六国,大汉本身也无法持续很长时间。

  因为边境的对峙情况,朝中重臣,特别是主掌钱银的大臣心急如焚,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好处,只是在平白消耗国力。

  如吕不韦所料,安国君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提前结束守丧,正式登上汉王之位,华阳夫人被封为王后,子楚为大汉太子。

  对于这位远在赵国的质子忽然异军突起,朝中的大臣反应不一,而其中赢氏宗族的反对声音最大。

  之前作为正室的华阳夫人没有子嗣,对于二十多位王子私底下都有人拥护,宗族则安排好了自己选中的王子推荐给安国君,却没想到华阳夫人突然收了异人为养子,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在子楚受封为太子之时,虽然没有人敢站出来,但下面暗潮涌动,大臣们议论纷纷,都在等待一个绝佳的时机出现。

  朝堂上,吕不韦作为子楚的老师,遭受的目光自然不少,其中大多数夹杂着敌意,而他则一副面无表情的冰山模样,从头到尾都没有理会。

  “大王,六国联军一直在我国边境不肯退去,这是在故意消耗大汉国力,一旦被他们奸计得逞,日后再想与六国抗衡,便难上加难。”一位军方代表站出来说道。

  “微臣以为蒙将军言之有理,如果不能快速击退六国联军,大汉可能会从天下第一强国退居二线,此乃廉颇之阳谋。”立于左首位的一名文臣说道。

  闻言,安国君扫视了一下殿中诸位大臣,开口道:“寡人对两位爱卿之言深以为然,六国居心叵测,不可不察,至于退敌之事,不知诸位爱卿可有对策?”

  “大王,老朽见太子殿下似乎胸有成竹,不如让他发表一下自己的良策。”一位赢氏宗族的族老故意挖坑道。

  “此事不妥。”刚才发言的蒙骜将军心直口快的说道:“太子殿下长年居于赵国,对于大汉之事少有涉及,所以对于战事想必不太了解。”

  蒙氏一族常出名将,蒙骜有子蒙武,孙蒙恬蒙毅。

  文臣这边对于太子子楚同样不看好,想想也是,一个长年在赵国的质子,对于大汉的国情又能知道多少,让他谈论军事岂不贻笑大方?

  看着朝中文武一致反对意见,安国君面色难看,之前开口的白胡子赢氏族老则一脸戏谑。

  “大王,臣也有话讲。”吕不韦跃众而出,“太子殿下虽然久居赵国,但无时无刻不在挂念故乡,他知臣游历四方,便常常询问大汉以及其他六国的情况,回国之后,更是态度勤恳,学业一日千里。”

  “笑话,你一个商贾也敢妄论国事?”赢氏族老面带讽刺道。

  闻言,吕不韦脸上看不见一丝怒意,“王上,臣虽是商人出身,但也知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每逢碰到有学问之人,便会虚心请教,虽不敢说拥有大智慧,但自问谦虚谨慎,从不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

  见赢氏族老还想反驳,安国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吕先生之才寡人是领教过的,不然也不会让太子跟随先生学习,以后有谁敢以商贾之名非议先生,便是对寡人的大不敬!”

  君王一怒,伏尸百万,此话一出,朝堂之上,皆哑口无言。

  安国君虽然担心太子表现不佳,但看到他一脸镇定的神情,不禁多了不少信心,“子楚,就由你来说说应对之策吧。”

  “是,父王。”被如此多大臣围观,子楚心里十分紧张,但想到老师的教导,便立刻冷静了下来。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便已有胜负,六国联军兵广,却人心不齐,主帅廉颇老持沉重,防御有余,但进攻不足。”子楚侃侃而谈,“诸位大臣应该还记得,长平之战武安君进攻赵国,廉颇却坚守不出,那便是他自知无法正面相抗。”

  “而我大汉这一边刚好相反,兵将虽少,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六国联军在边境不能寸进一步便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他们想要消耗大汉国力,更是白日做梦。”

  赢氏族老见朝中大臣颜色有异,忍不住开口道:“太子殿下果然口才出众,但老朽还是没有听到任何良策。”

  “大人不必心急,我还没有说完。”子楚面无表情的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六国联军最大的弱点便是人心不齐,如果想要他们快速退兵,便要从这方面下手。”

  “六国之中,赵国最强,但赵王昏庸,只需小小离间便能让其退兵,齐国最为富庶,但也最为软弱,只要用小利引诱便能解决,楚国虽地广,但雄心壮志早已泯灭,不足为虑,魏国君臣不协,战国第一公子信陵君便是最好的靶子,至于燕韩小国,不过墙头草而已,只需稍加许诺,便能令其心生动摇。”

  “这六国离间之策可以同时进行,只要一两处成功,联军必然人心惶惶,不得不退兵,就算有坚持到底,但在我大汉天威面前,定然土崩瓦解。”

  “所以我才说,这场战争开始,便注定了六国失败的命运。”

  子楚之言令大汉众臣茅塞顿开,一个个满脸欢欣鼓舞,好像胜利就在眼前,只有将军蒙骜面带愧色,语气诚恳道:“太子之韬略,实在令末将汗颜,之前有眼无珠之语,还请殿下恕罪。”

  “蒙将军严重了,我不过是纸上谈兵,想要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还需要像您这样的将军抛头颅洒热血。”子楚道。

  “还是王上的眼光好,真是圣明烛照啊。”见到太子贤明,一位位大臣立刻改变立场,开始对安国君歌功颂德起来。

  只有子楚偷偷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他没有看向王座之上的安国君,而是在朝臣中寻找自己的老师,只见吕不韦朝着他的方向伸出了一根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