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志略 第四十二章:青藤遇佛 鳌祥叹生
作者:不丑不怪的小说      更新:2019-02-20

  你道青藤为何如此狂喜激动?

  原来幼仪正是诺那佛祖元灵的转世之身哩!

  而青藤实则是九天玄女的隐遁之身,因此一眼便看穿了幼仪的庐山真面目。

  红尘万丈,轮回无常,总归抵不过缘聚缘散。

  诺那佛祖元灵在红尘中辗转了十多年,九天玄女就寻找了十多年,尽管有时她因降妖除魔而分散了心事,但此刻终于瓜豆得失,因缘际会,在正一先生的无意撮合下,二人就在谭家木行蓦然邂逅了。

  可惜的是:幼仪虽然秉赋佛慧,但此时已茫然无知,青藤所说的话,她哪里能明白过来?

  幼仪如痴如傻地仰躺在榻上,泪滚如雨,哀伤恸哭,青藤只有掩饰内心的狂喜,在她耳边稚声安慰。

  鳌祥公站立一旁,分身乏术,上前宽慰不是,去唤人也不是。

  正在他郁闷时,胡三已领着大夫,匆匆忙忙地出现在房门外。

  鳌祥公忽然瞅见,急唤道:“胡三,你可回来了!快进来,快过来……”

  “诶,来了来了……”胡三一边答着话,一边匆匆走进屋来,介绍大夫道,“祥公:这位是甄大夫,是个妙手回春的老中医。”

  “唉……便是妙手回春,也没得用了。”鳌祥公无限伤感道,“你速去东门买口好棺材,一并请个仵作回来。”

  “啊?”胡三惊诧万分,这才发觉屋内哀吊的气氛,没敢吐出第二个字,便又慌慌张张地买棺木去了。

  那甄大夫与鳌祥公见了礼,先自看了看周押司,果然已是肢体渐僵,便是神仙也难以救活了,遂轻描淡写地吐了一口涎沫,而后又为幼仪号脉,貌似极谙医道的样子。

  把完脉后,甄大夫高谈阔论一番,复为幼仪开了几帖药方子,无非滋阴补虚之药,收够了足足的银子,背起医箱匆匆而去。

  ******

  当日昏黄,在谭家木行给周押司设下了庄肃的灵堂。

  幼仪孤孤单单地守在灵堂里,哭得死去活来。青藤则端茶倒水,左右伺候,却极似一个体己的小丫鬟哩。

  附近木行相契者纷纷前来吊唁,当得知鳌鳌祥公为一个乞丐大设灵堂时,莫不私下议论纷纷,腹诽较多。

  鳌祥公并不惭愧,更不多加解释,恐泄漏消息,为防流言蜚语,也不曾叫公映前来参加丧礼。而后,他亲自去东门水阳江附近买了一块坡地,隆重地安葬了周押司。

  丧事办毕,已过去三五日。

  胡三交付了木料经济,折合操办丧事的开销,那银两竟然还多出一半来。

  鳌祥公不禁十分纳闷,拨弄了几遍算盘对账,依然还是那个数目。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多出这么多银两?足足有一半之多啊!”鳌祥公放下算盘,疑问胡三。

  胡三答道:“我也感觉奇怪。那日洪水过后,前去堆料场清点木料,实指望十停里剩下四停就不错了,但点数时,那些冲散的木料竟全都刻着谭家的钤记。

  帮工忙不过来时,又来了许多乞丐、农夫帮忙。那些买家都来争要木料,木料还没拢堆,就被抢购一空,不一会儿都换成了银票现银,一点数目竟然有两倍之多。我虽也不信,但确实如此。”

  鳌祥公闻说后,百思不得其解:那乞丐和农夫帮忙,倒还能找到一点眉目,即受了施舍的乞丐和何王氏的叔伯兄弟前来报恩,但木料上都敲了谭家的钤印,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了。

  其实鳌祥公不知:这是正一先生当夜取了他的钤印,弄了神通,在那些奸商的木料上都敲了谭家的钤印,因此才有了这筆意外的财富。

  想了许久,鳌祥公也没想出个之所以然来,便忧叹道:“这些银子来得蹊跷啊!不明之财,据为己有,我于心不安。就算我收纳了,能承受得起这份福分,只怕将来也会报应在子孙头上。”

  “那……这些银两应该如何处置?”胡三问道。

  鳌祥公沉吟片刻道:“我看这样:你以后就住在此处吧,一来帮我打理生意,二来用这些银子接济那些乞讨的叫花。你现在就传话出去:凡逢每月初一、十五两日,谭家木行开门赈粥;只要我这谭家木行在,这赈粥之事就一直照办下去。”

  “这……”胡三犹豫起来。

  “三啊,我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你跟了我十多年,我有些家事,却一直没对你说。”鳌祥公忽生感叹,仿佛又在喃喃自语道,“我谭家远祖麦公原本是叫花出身,乞讨到华阳镇,以蛮力起家,历经五世,才创出了谭家庄的家业,子孙也十分众多。

  后经四世,谭家子孙不思先祖创业艰辛,就把那万贯的家业都败光了。自此谭氏凋零,在谭家庄也只剩下我丑公一脉,但也是独苗单传,到公映头上已有八代……”

  “祥公……为何今日说出这般伤感的话来了,叫胡三听了,好生难过。”

  “唉……三啊,我鳌祥生平为人做事,仁义当先,上敬祖先神灵,下问良心无愧,便是希望我谭氏丑公一脉将来有一日能够瓜瓞绵延,人丁兴旺。如今得了这不明之财,我鳌祥怎敢挪用,岂不有损阴德?你就替我都散了去吧。”

  “这……好吧……那胡三就遵从祥公的意思去做。”胡三见鳌祥公说着说着,眼中似乎含有泪光,大不似以前豪爽性情,因此不敢再多言。

  鳌祥公沉默片刻,又道:“三啊,你往后住在此处打理生意,少不得要东奔西走,你就去购置一辆马车来吧,以备你日后驱使。”

  “这……好,胡三这就一并去办。”胡三小心应诺。

  一时间,二人商量妥当,胡三自出了门,按照鳌祥公的吩咐办事去了。

  自此以后,胡三就在谭家木行长住下来,一边打点宛陵木料生意,一边主持赈粥事宜。

  ******

  诸事办妥,鳌祥公准备携幼仪回谭家庄去。幼仪丧父无依,且已许给谭家作儿媳妇,遂就听从了鳌祥公的安排。

  青藤已然寻着诺那佛祖的元灵转世之身,即全心全意地担当起小丫环的角色,捧茶倒水,寸步不离幼仪左右,实则是在暗中护法。

  智安智忍受伤甚重,虽然经过正一先生的数日助法,但短期之内不能治愈。在正一先生的建议下,鳌祥公便邀请二人一同前去谭家庄,准备开辟一处道场供二人修行。两位和尚思量一番,满口答应。

  ******

  周押司的头七祭日后,众人又在谭家木行住了一宿。

  次日清晨,众人简单收拾一番,启程前往谭家庄,正一先生也准备前去天柱山,因此出得院门,大家彼此道别。

  胡三早就将购置的马车赶至木行门外,挽缰而立,恭候众人上车。

  青藤才不管礼数哩,先自欢呼雀跃地拉着幼仪上车去了。正一先生辄与智安智忍道了别,复扶二人上了马车。

  最后,正一先生才来与鳌祥公作别。

  鳌祥公先开口道:“这次多仗先生相助,先生若有闲空,何不同去谭家庄小住一阵?也好叫鳌祥略尽感激之情。”

  “罢了罢了……人世污浊,非我辈久居之地。你挥霍了宛陵谭氏四百年的余庆之气,贫道也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先生的大恩,鳌祥没齿不忘。”

  “你即将不久于人世,如果能放得下家业,还是趁早跟着两位大和尚进山修行吧,或许还能够减你灾衍一二。”

  “多谢先生忠告,鳌祥一定谨记在心。”鳌祥公深鞠一躬,恭敬如弟子。

  “话已至此,贫道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请回吧……贫道也要去天柱山了。”正一先生话落,微微一稽首,拖柱杖,转身欲去。

  但就在此时,忽然从西边天空里、刮过来一阵狂风,播沙扬土,声势凶恶。只见屋顶上瓦片掀飞,哗啷碎响;道路旁柳枝折断,满地飞走。

  这风来得猛,来得邪,来得蹊跷!

  正一先生暗吃一惊,急忙回头观看,不禁大叫:“不好!那几个妖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