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辞 第十九章:七步成诗
作者:浪北的小说      更新:2019-08-23

  仓戊的囚何山本是道教圣地,福地洞天不尽其数,可谓人杰地灵。但自从一代宗师穷先生飞升之后,此处也沦为了特别著名的废地,一不出人才,二不出名人,三不出官员,四不出仙家。

  这地方的百姓内斗之风盛行,善于勾心斗角。而手段通常是杀鸡取卵,绝非君子所为。若一但发现有潜力的人才,若是此人无权无势,多半会被偷梁换柱,使用狸猫换太子之计而令其胎死腹中,另寻一多金的庸人顶替,只要这金主能出得起价钱,就不论品性如何。

  早年的木大先生,为了复辟家乡,不辞万里归来,带来银两想要发展图治,结果差一点反遭乡亲父老的毒手,险些丢了自家性命,从此再不敢回,改名换姓易家乡。

  后又有神剑“幻九”多番的告诫,不奈何此处的生民,大多习惯了这种奇怪的生活方式,宁可“十几年无变化·百年不出人才”。而后遂也没有了办法,只好留下一句“神不囚龙鱼虾囚·若破囚笼他乡游”的古训。

  想当年,大抵囚何山的先辈仗剑去国,也是有许多无可奈何吧。

  后传是仙界众神联名封山,因此失了灵气。这个说法实则不然,其实这地方既有“汗血宝马”又有“才子佳人”,实属于遗世的宝地。如此般的情况,若要究查真正的原因,无非就是太多人固步自封,急功近利还损人不利己。仙界中有证道的仙佛就算想搭把手,又怕惹得一身骚,为了不让自己出现“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的尴尬局面,便只好作旁观者,从此成全了这片响负盛名的“神封之地”。

  文人不骚笔墨,义士不敢留宿,名家不谈故乡,官员不归旧地,仙家尽证菩提,天下惨地、莫不过何囚山耳!曾有一名才子路经“何囚山”之后,蓦然回首,就发现自己突然两袖清风了,财物给洗劫一空,于是发出哀叹:呜呼哀哉!神来之封“囚何山”,毁人之地何其易也!

  当地人素有一句口头馋,来一个杀一个!很显然民风都如此了,声名能有何可圈可点处呢,商贾若是相逢何囚山之人皆是掩面,更羞于相识。

  何囚山坐落于大雁峰脚下,约莫在其东南方向七里余的地方,得名源于一首童谣。“何囚山好多树,大树下好乘凉。山雀子鹌鹑蛋,全部是金银两。”这附近孩童嘴里流传的歌谣,唱到了他们家中大人耳旁后,是以便有了这个名字。正因为这何囚山的地势,相对于周遭群山来说比较平坦,孩童们玩乐时亦无太大的风险,自不用爹娘多加看管,如此也乐得周遭百姓省事,清闲还放心,所以早期在乡里邻间,尚算是颇有微名。

  今年这山上的映山红又开花了,漫山遍野开得好生烂漫,点缀着这个贫瘠之地,平添了几分繁华。每年一逢春季,那满山的野花怒放便是热闹非凡,小孩子们则顾不得山中蜜蜂蚂蚁等甚多虫类,执意要去山里头玩耍,此去大都整日不归家,不外如是。

  王昭,好勇斗狠天生胆子肥,是这一片方圆几里的孩子王。王家是早十几年前迁徙而来的外族,所以严格说起来的话,王昭不算是什么本地人,但他好像天生是领袖似的能压制住同龄人,一帮小孩儿给他控制得死死的,似乎惟命是从。

  “齐川,今天你带十几人扮作胡人,我来作这何囚山的城主,我俩互拼,两方角斗不倒者,即是新的大王!”王昭双脚立于一突起的石头上说道,他举手投足间尽显信心满满。

  那个叫齐川的孩童,回了个“成”字,便扯开肩膀一呼,用稚嫩的声音道:“你几个,都跟我走!”

  两方点好兵将之后,不多时就拉开了足足有十几丈的距离,拿的拿树枝、拣的拣干柴,至于有些年纪尚幼气力小的,不奈何也拨了根狗尾巴草,都准备妥当“兵刃”了,便蓄势待发遥遥相望,只等领头的孩童一声令下。

  “冲啊!”随着齐川号令喊出,在熙熙攘攘里,孩童们一窝蜂似的冲向对面。

  这时却偶然瞥见位瘦弱的孩子,从侧面小心翼翼迂回着,看来大约是想绕后。

  他身躯单薄,穿件青衣满是些新旧的布丁,孤零零拎着一根干柴,表情严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白狼你干什么呢?赶紧回队伍里!”齐川看他瘦弱,从来都打心眼里瞧不起,便想唤他回来,与自己这边的孩子共同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