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地球去抢钱 第三十六章 酒池
作者:盛开的霸王花的小说      更新:2019-05-26

  曹书记反对:“海寨村离那山那洞远着,有部队守着,谁都进不去。而且,说不定那水是因海寨而生的呢。”

  大家都不想迁村,这是一个很难办的事,麻烦很多。

  最后,会议决定:海寨不迁,但是那后山,作为保护区设立。

  另外,准备在海寨村后山,建一个疗养院,合理地使用那山洞中的宝水。

  当曹阳与封云听到海寨村依然不动时,三个人都松了口气。

  要是海寨都迁了,那葡萄酒厂,就会死于胎腹之中。

  三个人又集在了海道的房间。

  现在,曹阳也不去住酒店了。

  他们两个人,都住在了海道的家中。

  后山封了,但是,大凉山没封,来富出去,都会带礼物回来。

  让他们吃尽了大凉山上的野味。

  “我们的酒厂选址要重新考虑了。”海道说。

  原来的计划,是将酒厂设在后山半山腰。

  现在后山都没了,肯定不会让酒厂建在半山腰。

  曹阳可惜道:“又要重新选择了。”

  海道偷偷地笑了。

  曹阳马上发现了:“你这个家伙,肯定瞒了什么事。”

  在曹阳与封云的押解下,海道带着他们来到了自己家的后面。

  海道的家后,是一座小山。没有后山那大。

  海道带着大家来到了一个柴房。

  “这柴房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海道解释道。

  到了柴房后的一面墙边,海道又按下了开关。

  立即,一个一人高的洞口出现了。

  海道立即进入了洞中。曹阳二人也步步紧跟。

  原来洞内是大有乾坤。

  整个小山的腹部是空的。

  “这里是我们胡家祖辈的酿酒的地方。”海道解释。

  “怎么这多的池子?”曹阳问。

  “这都是发酵池。”

  曹阳兴奋地一个个池子看。

  洞中的池子,排成了一排排的,最里面的是大池子,越向洞外,池子越小。

  这是因为,最里面的大池子是初次发酵,之后经过二次发酵、三次发酵,最后,酒液顺着高低度,浸入下一个池子,再过滤一次,形成葡萄酒。

  而那些葡萄的渣子,形成了酒泥,留在发酵池中,再次本然发酵。

  通过这个办法发酵的葡萄酒,不添加任何化学物品。

  这是海家祖传的酿酒法。

  但是,中间不知什么原因,断层了几十年。

  所以,海寨的人,不知道有这个酒池,也不会酿酒。

  这还是上次海道回来,小器发现的。

  于是,这里便成了海道的私产了。

  不过,凭海家祖选的酿酒法,也只能酿出中阶葡萄酒。

  但是,有小器在,海道将所有的池子改造了一下,将来,经过这个池子酿出的葡萄酒,那才是天下无双。

  不过,海道将这个功劳,记在祖先的身上。

  对于海道的吹嘘,曹阳与封云都不相信。

  于是,海道带着他们来到了左边的一个角落。

  一走近,曹阳的鼻子就连连抽动起来,随着他的脚步也快了。

  到了地方,曹阳忍不住:“海道,你骗人。”

  海道不解:“我骗谁?”

  “你说你那三十多万斤的葡萄倒塘里了。”

  “对呀!是喂鱼了。”

  曹阳指着池子问:“那这是什么?”

  海道翻了白眼:“这个池子只装了不到一万斤的葡萄,还是我家三家的收尾的葡萄。你不会认为,三十多万斤,就这一点?”

  曹阳不再说了,吞着口水问:“这酒成了没?”

  其实海道知道这酒己经成了,但还是装作不清楚。蹲下去,开了盖子,从池子中勺了一小勺子,喝了一口。

  他这里喝的高兴,可急坏了旁边的两个人。

  曹阳抢过了海道的勺子,勺了一勺子,喝了起来。

  封云不干了,也去抢勺子。

  三个人席地而坐,喝了起来。

  “这酒才是酒,比一号酒有劲有味有刺激感。”封云说。

  曹阳也点头,看着池子问:“这里大概能出多少斤。”

  海道说:“九千五百斤葡萄,可出一千斤酒。”

  封云说:“我拿五百斤。”

  曹阳也说:“我也五百斤。”

  说完两人笑了。

  一千斤都给了他俩,海道吃葡萄渣?

  曹阳说:“我们先搞定包装,瓶子,包装盒。”

  海道说:“我们的酒,要有特色包装。”

  封云:“那就继续用小罐。这附近有生产小罐的陶瓷厂吗?”

  海道:“后山原来就是做陶罐的。现在被封了,只能去找隔壁的刘家村,他们村的陶瓷手艺不错。”

  曹阳决定了:“就找他们,先订一千个小罐。让他们按一号酒的小罐来烧制。”

  “价钱呢?”封云问。

  海道说:“我们先拿一百罐去送人,打出了名声后,再上市销售。最少得一千元一罐吧。”

  曹阳与封云一起说:“卖水呀?这便宜。”

  海道与曹阳三人,回到了海道家,收取了空酒罐起来。

  这些天来,三个人加海家人,来客,喝了不少于六十罐一号酒。

  所以他们将这些空罐摆进了洞内,装上了二号酒。

  加上泥封,这酒就包装好了。

  接下来是工厂的选址。

  海道对二人说:“这洞中池子的酒,是我们的秘密,作为我们的基酒,不对外公布。我们可以建厂生产批量酒,与池子的酒掺和。按照一斤池酒掺一百斤批量酒的办法,生产出我们的品牌酒。而一斤掺二十斤批量酒出来的酒,则是我们的特等酒。”

  二人都同意。

  于是,曹阳电话喊来了乡长。

  “我们决定进第一批葡萄。”

  “要多少?”乡长笑开了眼。

  “五十万斤。”

  乡长楞住了:“可你们酒厂还没建呢。”

  曹阳说:“进了五十万斤,能帮一下几个村的农民,我们转去其他的酒厂生产。”

  其实就是转去海道家的柴房后面。

  可乡长不知,感动得差点哭了。

  最后,乡长通知围着大凉山的几个村,每村送货十万斤,一天轮一个村子送。

  五天过去了,海道家的人、大伯家的人、三叔家的人都一齐帮忙,将葡萄运进了洞中,下到了发酵池。

  而三家人坚守一个保密协议,不对外人说洞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