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地球去抢钱 第六十七章 火了海寨
作者:盛开的霸王花的小说      更新:2019-05-26

  本来,肥猪肉中脂肪含量高达90%,其中含有37%左右的饱和脂肪酸,46%左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

  但是,祖传的海家红烧肉中的脂肪含量只有60%,其中含有28%左右的饱和脂肪酸,29%左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

  而胆固醇的含量,只有鲜猪肉的胆固醇的三分之一。

  从而,海家红烧肉,是“不增肥的肉”。

  有着食品检验单,客人们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吃红烧肉的。

  海寨的“龙头宴”一日两次──中晚餐。

  每人上桌吃饭,需交五十元钱。十岁以下的小孩,减半收取。

  不提供酒水,但是有茶水供应,可购买饮料。

  一天的两餐不同样,晚餐供应的菜是:腊肉野兔,肉皮冻,酸汤肥牛与鸡蛋汤。

  等于一个游客一天花费二百五十元左右,就可以在海寨吃住玩一天。

  回去的客人口口相传,海寨的客人是越来越多。

  腊月二十五,客人增至一百五十个家庭。

  腊月二十六,客人增至二百六十个家庭。

  二百六十个家庭,是“长龙宴”的极限了。

  所以,“长龙宴”实行了提前订餐。不订宴,吃不到“长龙宴”。

  吃住的事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景点了。

  在海寨你看不到一幢幢高楼大厦、一条条水泥大道、一片片绿化带,有的却是是潺潺流动的山间清泉,怡然自得的鱼池,相映成趣的民宅,茂盛的千年古树,村口古朴的水车凉亭,村中片片的红花绿草,波光粼粼的大明湖。

  在这里你看不到被过度商业化的生态气息,有的只是乡村休闲与恬静。

  海道认为:城市居民的乡村之旅除了去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田野之景,更多是想体会参与到村民的生活、生产中去。

  于是,海寨的游客活动:感受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作生产,感受村民“劈柴,喂猪,种菜”的生活气息,感受“乡土人味”。

  于是,海寨的村落中,出现了一幅幅的画面。

  一个城里的小孩,骑在一头水牛的身上,手里拿着一根简陋的竹笛,放在嘴边作吹状。

  而他的父母、爷爷奶奶则是牛前牛头追着拍照。

  一个小女孩,拿着一个小碗,手里抓着谷粒,撒向一群鸡。

  那群母鸡带的小鸡,欢喜地扑了过来,吃着地上的谷子。

  两条小花狗,围着吃火腿肠的两个小孩,使劲地摇着尾巴。

  城里的男人,拿着斧头在劈柴,可惜的是,几次劈下去,只劈了一点边。不是东倒就是西歪。

  惹的边上的老婆,笑过不停。

  城里的女人,围在农村的土灶,正在烧火,可惜没烧着,一灶的烟,弄的她泪水都出来了。

  一群城里的老头老太,来到了菜园,正在摘菜……

  海寨的旅游,就是一种“回归自然”的享受。

  一些游客,将这些镜头拍下来,放到了网上。

  一时间,让许多“快节奏生活”的城市人,感到了一种向往。

  人们纷纷登陆“海寨村网”,将初一至十五的住宿订满。

  特别是,每一个人都要求,要吃上一天份的“龙头宴”。

  为此,海寨村委会决定: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三,海寨办“流水龙头宴”。

  流水龙头宴就是:只要客人来,就要招待。吃宴席人数凑够一桌就开吃。摆100张桌子,10点开100桌,待大家吃完后,11点30分再上菜开100桌,13点上菜再开100桌。下午是5点一批150桌,6点30分一批150桌。桌子不动,吃饭的人却都换了。

  今年谢杰带着全家回去了老家川省。

  谢菲在农历腊月二十五便随家人乘飞机离开了。

  农历二十之前,谢菲就将海道家里送的土特产全部通过驻村的快递点,邮寄回成都。

  送走了恋恋不舍的谢菲,海道又恢复了散懒的生活。

  有谢菲在,每天早晨七点半就得起床。

  不起床,那耳朵就会成麻花。

  看到谢菲每天忙的象啥,海道也不能独自偷懒了。

  现在,监督的人不在,正可以多睡觉,多做梦。

  可是,又有人让他睡不成懒觉上。

  来人是海道的三伯,海寨村的村长。

  “三伯!又有什么事?”

  村长说:“刚才有村民来报,说是前山水库有异常。”

  前山水库,位于海寨村的东部,属太子河干流,水库库区水面有12平方公里,最大库容量4.68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为566平方公里,水库面积从正常水位到最高水位时为12-16平方公里。

  这个水库原本属于县管,又改为乡管,最后乡里也不管了,直接甩给了海寨村。

  海寨村接手这个水库后,根本就不去管。

  因为只有投入的,没有收入。

  换着是其他的水库,每年水中的出产应该不少钱。

  前山水库中,水太清澈了,但是,水清无鱼。

  不是没有人打前山水库的主意,前后有三批承包商来承包水库。

  第一拨的人是县管的时候来的,是原来书记拉来的客人。

  水库承包费一年三十万元。

  这个价格让客人喜笑颜开,太便宜了。

  12平方公里水面,换算成12*1500=18000亩。

  就按每亩出鱼一百斤计算,总计就能出鱼1800000斤鱼。

  如此算来,年收入在两百多万。

  这老板吃住在水库,忙了一年。

  买了十万元的鱼苗,投放到市场。

  可一边养一边怀疑起来,怎么看不到鱼?

  到了年底,老板准备起鱼。

  从头捞到尾,只捞出来三百斤鱼。

  老板又让人再捞,每一个角落不放过。

  再捞一次,只捞上一百斤鱼。

  老板坐在水库的坝上,大哭起来。

  损失了五六十万,就起了四百多斤鱼。这鱼比金子还贵。

  哭完之后,老板跑去找书记,退租。

  原本合同中留有一手,试养一年。

  所以,老板庆幸地离开了前山水库,没亏多少。

  这次事后,县里请人来调查,结论是,这水库养不了鱼。

  于是,县里也不管了,推给了乡里。

  乡里头痛,不能放着水养只装水吧?

  于是,两年时间,乡里找来了两个承包商。

  第一个年承包费二十五万,结果捞了二百五的鱼上来。

  第二个年费包费三十万(包括水边上的山地),结果只捞起了二百斤鱼。

  有了前车之鉴,后面再没有人承包前山水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