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寒门 第5章 说服
作者:北京懒龙的小说      更新:2019-04-10

  祖父托梦的故事对于注重传统孝道的宋在经来说,杀伤力实在有点大,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阴晴不定,一双眼睛仿佛要看穿什么似的盯着小儿子,房间内鸦雀无声,大家都在屏住呼吸等待他的决定。

  宋燕看见父亲宋在经神色,忍不住劝道:“老家不顾我们的困难,有点事情就写信要钱,长期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只要守住本分,踏踏实实过日子,再等弟弟上完大学,便有了转机,叔叔们的日子就能缓过来,再不济我们把爷爷接过来养老,想想当年那么困难,我们不也熬过来了。”

  宋在经低头静静地思考起来,农村人没有来钱的路子,弟弟们过的苦哈哈的,借着结婚多要点钱,以后日子就能好过点,这他是知道的。但是,自己3个孩子,眼看花钱的日子也要到了,而且还不是花小钱:女儿总不能两手空空嫁人吧,大儿子有出息,上大学需要一大笔钱,还有小儿子,更不要说以后娶媳妇的事情。很多事情他都不敢深想,只能选择性地遗忘,用“车到山前必有路”来安慰自己。还有妻子王秀的态度,这也是他必须权衡的。

  宋在经侧过身子,皱着眉头来回的走动起来,托梦之事他自然是不太信的,但这至少反映了妻儿反对态度是多么的坚决。宋在经没有意识到孩子们都大了,不像小时候好忽悠,妻子更是以离婚相逼,形势居然严重到了鱼死网破的地步。

  自己是万万舍不得这个小家的,宋在经选择了退缩。

  或许老家并不需要那么多钱,或许也该沉下心经营自己的小家了,或许老父亲也应该会体谅自己的难处。

  家中诸人见宋在经迟疑,还以为他不会改变主意,脸上微微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宋燕期盼的盯着父亲,几乎快哭出声来。

  窗外风声持续的响着,屋里奇异的沉默着,只有宋在经走动的轻微脚步声,大家心跳加速,全身都处于绷紧的状态,等待着他的决定。

  宋义前世多年的销售经验体现了价值,他敏锐地感觉到宋在经已经动心,父亲对于老家无休止的催款,其实也已经开始厌倦,毕竟傻子都知道亲生儿女比兄弟更重要,只是迫于爷爷的面子,才勉强维护这种利益格局,

  “太爷爷还特意让你放心,说过一阵等我们日子过好了,那时再拉拔老家也来得及。”宋义适时描绘了一下未来的美丽蓝图,顺手放上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递上台阶供宋在经下的同时,又给了他希望。宋义一直认为:争吵不是吵架的目的,只是过程。很多人吵的兴起,沉溺于战胜对手的快感,而忘了收兵。殊不知在争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占住上风时,抓住时机达到己方的目的。这和销售十分类似,过程无所谓,为了都是结果,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那,那毕竟是你们的血亲,老家可是我们的根啊。”宋在经还在垂死挣扎。

  “胜利!”宋义在心里比划了一下英文字母V,拉住父亲的手摇了几下,安慰道:“放心,一笔写不出两个“宋”字,我们懂的。来,咱们先吃饭,吃完饭你和妈妈商量该怎么办。”

  宋在经苦着脸,半推半就地回到饭桌上,众家人却一片欢呼,家里沉闷的空气也为之一新,仿佛阴霾散去。

  看着饭桌上的欢声笑语,宋在经内心也慢慢涌现出了一丝欢快。他本身也是个顾家的人,前世的他就是在给几个弟弟娶完媳妇以后,又忙着给两个儿子赚学费,给女儿攒钱做嫁妆,结果落得个积劳成疾,客死他乡。

  也许,生活本应如此。

  在心里给弟弟们说了句对不起后,弃暗投明的宋在经给妻子王秀夹了个嫩菜心,两人会心一笑。

  宋在经虽然有点迂腐,书呆子气重,但也是脑筋灵活之人,要不前世也不会在调到学校当老师后,利用寒暑假空闲时间挖空心思做生意赚钱。

  后来宋义才知道,前世时父亲宋在经离赚到大钱其实只差一步之遥,在经办化工厂过程中,宋在经的合作伙伴李某,后来就成为北湖省几大富豪之一。

  前世宋征和宋义几姐弟在聚会时,曾经专门聊过父亲宋在经的乖觉命运,三姐弟不约而同地叹了一口气,把这归为命。

  宋义有个朋友也说过,年纪越大越相信命,说“命”这个字从上到下的结构是“人一叩”。古人造字是有含义的,不是象形就是会意,人为什么把一叩造成命字呢,也许就是这一叩首组成了命字的解释,也许人真的有命,也许很多事早就注定了。一叩首为什么叩首呢,因为自己服了,因为自己承认了,认可了才低下头叩首。

  宋义苦思多年以后才恍然大悟:宋在经有能力,有文凭,为什么没有往上走,这其实是有原因的。第一是老家负担太重,在没有积累的时候,人一定不要去做承担不了的事情,要不真的太累了。宋在经精力被老家耗尽后,能力在单位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自然没有“进步”可言。第二是书生习气重,和领导人际交往的智能太差,不够厚黑。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说法,当年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宋义也曾经是其中一位。不过后来当身为天之骄子的兄弟俩,在社会滚滚洪流中不进反退,从骄子恢复为屌丝的身份后,宋义才明白过味来,寒门子弟想要逆袭谈何容易,丑小鸭变白天鹅真的只是童话故事,当真你就输了。

  不可否认,恢复高考的原因之一,是国家急需知识分子为建设祖国出力,因此,很多寒门子弟借助高考彻底改变了命运,甚至进入了社会的上层。但是中国毕竟处于全球产业链条中的不发达部分,社会和经济安置和容纳不下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群体。随着大学像养鸡场一样,年复一年出产出一批批的大学生,天之骄子身上的光环开始褪去颜色,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更有甚者,随着大学扩招,“本科不如狗,硕士满街走,博士才能抖一抖”“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更是甚嚣尘上,坊间舆论上更是宣布大学生进入“拼爹时代”。

  比如宋征和宋义兄弟俩毕业以后,工作单位都一般,都没有高工资,都没有什么福利,都没有分房,忍无可忍最后都只能“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辞职下海,却一直都没有什么起色。虽然“一条心是横下了,线却怎么也出不了”,哥哥宋征倒是能“痴心不改”地坚持半失业状态,颓废到40岁就因病去世。宋义自己是命好,找了一个有房的好老婆,才算勉强脱离苦海。

  前世兄弟俩漂泊的命运,宋义重生后并不认为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在主宰,无非就是在充分的全方位的社会竞争中落败而已。身为寒门屌丝,除了自以为是的有底线,其他如人脉,资本等啥啥也没有。

  如同网上的一个段子所说:“人家下海前都准备好了轮船,最次也有个救生圈绑在身上,你老百姓啥也没有就敢下海,你不溺水谁溺水!”

  宋征当初大学毕业分配不顺利,就是寒门子弟竞争落败的一个典型事例。至于落败的直接原因,宋义个人认为是没有来自家庭的助力:

  第一、宋征当年也请大学班主任吃饭,但是请错了环境,请错了对象。想去获取好工作,但好工作的分量有多重,人家心里都清楚:哪怕宋征用一个月的生活费来请吃饭也太渺小了,也许还不够人家一瓶酒钱。

  第二、宋征也送了礼,有这个意识不错,但是忽略对方心理价值的平衡,礼物根本起不到作用。当年宋征借钱从家乡买的土产,后来才知道,系主任老婆以嫌脏的借口扔到垃圾箱里了。

  其实宋征的悲哀,就是身为寒门子弟,几乎没有家庭助力的痛楚,这其实是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学生的通病。这一致命缺陷,导致寒门子弟一出大学校门,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在起步过程中,宋征的心理价值还是父母小城镇的心理价值,还是父母小城镇接人待物的处世技巧,这些因为他的年龄,阅历没有办法提升。父亲亡故,母亲更没有能力指导并帮助,其结果就是撞一头一头的包。虽然宋征人不错,但是社会没那么简单,现实的很。也许在同龄大学生中,单单只是比较大学生,宋征很好,但是社会就是这样,人都很现实,都是会狗眼看人低;为什么别人可以请到大学系主任吃饭,因为他背后的价值是省级单位的厅长。这些宋征根本没法与其相比,其中弯弯绕绕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寒门子弟的想象能力。

  马克思说过:阶级一旦形成,那么出于各个阶级的人想打破阶级的鸿沟壁垒几乎不可能。

  前世宋义从接触的现实中也得出一个惊人结论:阶层在固化,富有越来越富有,穷困依然还穷困,寒门再难出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