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寒门 第三卷挺进中原 第140章 养猪
作者:北京懒龙的小说      更新:2019-04-10

  宋义父母的调动异常顺利,按照宋家的计划,宋在经调到了北京某教研所。

  调动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居然北京某农业研究院想调他,宋在经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归结为某工作人员的失误。

  王秀则落户上海某区图书馆,随即办理了退休手续,兄弟基金覆盖范围又加上了上海各高校,爱华公司签订了几份投资意向书,宋家的触角开始伸向了大上海。

  但人生总是无法圆满,宋燕夫妇的户口调动受阻。

  汉武市担心爱华公司搬迁,本来宋在经夫妇的户口也被卡住,即便在得到宋在经的承诺后,还不放行。

  直到接了上级指示,汉武方面才给宋在经夫妇转户口,但在同意宋在经夫妇将户口转出的同时,直接把宋燕夫妻和孩子的户口迁到了汉武市,并随即冻结。

  汉武方面很清楚,宋燕才是爱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他们万万没有料想到,实际的灵魂人物宋义凭借高考,早已远走高飞到了北京。

  此时江贵已经正位为县长,但他也无能为力。

  有心放水,无力回天。

  宋义也无计可施,他现在实力还没有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有时,钱并不是万能的,尤其在八十年代。

  万般无奈,宋义只能让宋燕提了个附加小要求,将好朋友肖军调到了汉武,单位就是爱华所在地的派出所,总算顺带给肖军划拉了点好处。

  因为宋在经在当地的威信,经过宋在经的书面请求,县长江贵做主拍板,宋家在一中的房子作价2万,卖给了宋局长,这属于意外之喜。

  老宅被保留,搬迁工作也变得简单。

  宋在经夫妇拎着几个小箱子就搬迁到了北京。

  临走前,河边的大菜园被托付给老肖同志。

  肖师母卖包子,需要大量的蔬菜,菜地多多益善,上不封顶。

  “宋局长,好事做到底,就让菜园姓肖吧。”

  老肖同志起了贪心,他眼馋这块菜地已经很久。

  涉及到主权问题,宋在经同志十分坚决,他大手一挥,“原则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肖师母也悄声问宋义母亲王秀,“宋师母啊,这个菜园嘛,嘿嘿!”

  “阿义说了,要不是菜地不好搬迁,他都想把菜园平移到北京。”

  王秀两手一摊,她随即笑道:“和送给你们有什么区别,左右是你们自己种菜,自己收获。”

  旁边的肖军则心不在焉,心里在考虑辞职北上和兄弟们汇合的问题,现在,他已经知道孙军和何安的北上倒爷行动,内心实在是蠢蠢欲动。

  县长江贵拍了拍老肖同志的肩膀,“老肖,人家实在是舍不得,不愿说送人这两个字,其实就是送给你。宋老师不会搬回来了,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看好宋老师的老巢,就是最好的回报。”

  只有江夫人看着笑颜如花的宋燕,暗中叹了口气,开始琢磨江鹏未来的发展问题。

  “阿鹏和阿征是好朋友,今年毕业后,要不也去北京找阿义?阿义要敢不帮忙,我就再也不给他吃米粉肉,嘿嘿。”

  想到宋义对江禄和江富的拉拔,她的眼睛变的异常明亮。

  宋在经又和老肖细细交待,哪块地适合种什么菜,仿佛一个积年的老农。

  一同前来北京的,还有荣贤奕的母亲丁春花,她的身体已经将养好,但不再需要去扛大包。

  知道是宋义资助荣贤奕出国,丁春花万分感激,又得知宋义居然有两个孩子要照顾,说什么也要来帮忙。

  宋在经夫妇理解她的一片慈心,正好也能送儿子上飞机,才勉强答应了她的要求。

  歪打正着,阿涛小盆友居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从此,丁奶奶就成为了他的坚强后盾,没有之一。

  但此次大家的会面并不轻松,气氛很不自然,甚至有点紧张,连小阿林也感受到了,他吃完饭,抱着舒布达就去了外婆房间,宋义丈母娘抱着小阿涛也随即进入。

  饭后,宋义和宋征领着父母进了房间,阿珍也走了进去,随即房门被关上,黑子在门外站岗。

  “什么,你要养猪?”

  正奇怪黑子为什么在门外值守,听完宋义的叙述,风尘仆仆的宋在经惊诧莫名。

  王秀也瞪大了眼睛,“阿义,你这是干啥,这一出一出的,妈妈真心受不了。”她开始抚起自己的胸口。

  阿珍连忙上前献殷勤,对于宋义想养猪,她倒无所谓,呆阿灿去当猪倌,她大不了去做猪婆,反正这辈子她不打算换人。

  “是的,我想让子孙后代有肉吃!”

  宋义一脸严肃。

  “我们现在有钱了,只要不出败家的子孙,阿涛孙子的孙子的孙子,都不会缺肉吃,”王秀忍不住变得麦兜响叮当起来。

  “打住,阿义说的对,有肉吃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真正的大事,关系国计民生。”

  宋在经很快反应过来,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看似不起眼,又脏又累,但恰恰是大事中的大事。

  见宋征和阿珍都沉默不语,宋在经毕竟当过领导,他闻出了不详的味道:“是不是要花很多钱?”

  “可能要8000万......”宋义语速缓慢,他现在也觉得数目大了点,怕父母受不了刺激,因此,说话格外小心。

  “8000万,是多了,是要合计合计!”宋在经摸着下巴,开始做起加法,计算起宋家和宋义的家底来。

  还没有等宋在经做完加法,宋义就补充道:“是美元。”

  “8000万美元!?”宋在经又一次差点掉下凳子。

  王秀也脑仁庝,她拉着阿珍问道:“妈不懂美元,你就说多少钱吧,别美元美元的,咱们是中国人,说人民币!”

  “是,”阿珍此时也心头滴血,她见宋义投来凌厉的眼神,不敢乱说话,只能小心翼翼地解释道:“约合人民币,人民币......”

  “你就说多少吧,可把妈急死了!”王秀急的直跺脚,她本能地意识到出了大事。

  “老婆子,我告诉你吧,差不多4个亿!”宋在经冷冷地说道,“你可真生了个好儿子。”

  “4......4亿!”王秀再也承受不住,她又开始大喘气,阿珍急忙揉胸,宋义急忙抚背,宋征则赶紧递上茶水。

  好容易等母亲缓过劲,宋义开始慷慨陈词,“我们宋家能做成这一件事,就无愧于天地......”

  “好了好了,我们都知道,你就说钱从哪里来?”宋在经此时已经算清了家底。

  爱华公司加起来也只有4千万资产,自己和三弟这藏了400万,富华公司他也大致听宋义说过,总资产撑死了1.5个亿,还有2个亿缺口。

  他知道小儿子属耗子的,从小就喜欢打埋伏,但2个亿的窟窿,嘿嘿!

  债多了不愁,窟窿太大,反正也堵不住,宋在经反而轻松起来。

  他甚至有点欣喜,终于能知道小儿子的底牌。

  “对,钱从哪里来?要说人话。”王秀现在彻底破罐子破摔。

  她已经决定,等下就出门找地方,挖坑掩藏剩下的8个金元宝,这是留给她的小金孙阿涛吃饭的,谁要也不给。

  “我在RB股市投了点钱,应该够8000万美元。”宋义还是习惯性地打了埋伏,没有暴露在美国的私房钱。

  石破天惊,房间里一片沉默。

  良久,宋在经才开口道:“好,好,好!”

  王秀则开始拜菩萨,终于不用出门藏金元宝,阿涛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还是能有肉吃。

  “你们二老同意了?”

  宋义大喜,他也没有想到事情闹的这么大,昨天才接到反馈,他一直预估的是3000万美元左右,没想到翻了几番。

  兹体事大,这么大的金额,不和家人商量,是说不过去的。

  知道具体金额后,宋义也眼睛直跳,赶来商量的宋征目瞪口呆,电话那头的宋燕差点把电话给砸了。

  宋征现在无比后悔,不该听弟弟的瞎胡闹,去联系农大那几个博士生,没想到一级一级汇报上去,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

  只有阿珍还淡定些,毕竟宋义带着她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无失败。

  但她没有料到,宋义这一次,做的是真正的赔本买卖,而且这个买卖最终血本无归。

  宋义事后也暗中庆幸,幸亏自己没有吐露实话,否则养猪还真养不成。

  毕竟他只是个普通人,没有那么坚强的钢铁意志,能抗衡全家人的反对。

  宋义深深知道,

  自己不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

  也不是留下《警世钟》、《猛回头》,最后在RB大森湾投海自尽的陈天华......

  相比某些魑魅魍魉,这些人才是华夏的民族精华,他们才是华夏的脊梁。

  宋义自己顶天也就是能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已,比某些打砸同胞外国车的人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