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寒门 第三卷挺进中原 第144章 踪现
作者:北京懒龙的小说      更新:2019-04-10

  北京的春天很迷人,北京的春天也很短暂。

  在春暖花开时,北京工程学院宋义所在班级的春游开始,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大家都是同龄人,都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现在又到了绿树红墙的首都,都唱的很投入,歌声中弥漫着青春的气息。

  此时大家的心灵和空气一样,清新而又昂扬。

  鄂小军唱的很投入,而且,他的眼睛也很投入,投入地盯着张琦。

  小公鸡已经长成,今天早上他把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还特意打上了发蜡,皮鞋也擦的铮亮,衣服也是上下一身新。

  “今天是个好日子,必须的。”

  在心底给自己鼓劲后,鄂小军勇敢地走上前去,“张琦,那边有棵红色的玉兰,我们过去看看,我带了照相机。”

  “不,谢谢,我今天有点不舒服。”张琦嫣然一笑,婉拒了同学的邀请。

  见鄂小军神情怏怏,张琦心里暗中给他发了一张好人卡。

  她今天很失望,宋义明明昨天还来了学校上课,今天班里春游,他居然让林伟代为请假,没有参加。

  张琦觉得宋义最近不对劲,自从缺课大半个月后,宋义又出现在课堂和图书馆里,但离开的时间很准时,仿佛朝九晚五上下班。

  食堂里也再也没有看见过他,这让她坚持和宋义宿舍的室友一起吃饭变得无效。

  更可怕的是,她最近又去过几次宋义在圆明园的小家,都没有人在内。

  “难道,他有别的女人?”

  小女生情思困困,难免有些神情恍惚。

  回程中,由于植物园樱桃沟沟沟坎坎众多,张琦一不小心,就崴了脚。

  在女同伴的帮助下,总算安全回到了寝室。

  她越想越伤心,忍不住伏床痛哭起来,把同宿舍的同学们吓的不轻。

  与此同时,宋义和阿珍带着两个孩子来到紫竹院公园,也是春游,不过是以家庭为单位。

  宋义和阿林划着小船,阿珍照顾着一双儿女,几个人正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

  岸边是王秀和张红,以及荣贤奕的母亲丁姨,她们不敢下水,只好在岸边溜达踏青,阿花婶在家做后勤工作,没有来参加。

  阿珍也在唱歌,无独有偶,唱的也是《让我们荡起双桨》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阿珍和大学生们一样,对美丽的白塔,神圣的北京从小就向往,唱时带上了感情,歌声很动听,附近的人们脸上也都浮起了幸福的笑容。

  只有呆阿灿一脸淡然,他前世在北京住了近二十年,别说歌曲中的白塔,连天安门也只去了寥寥几次,还是陪来京的亲朋好友去的。

  阿林已经开始长大,现在求知欲极强。

  欣赏完姐姐的歌声,他抓住难得的闲暇,又开始问东问西。

  “阿灿,我们两是亲爱的伙伴吧。”

  宋义有点发蒙,“呃,应该算是吧。”

  阿林瘪瘪嘴,“什么叫应该算是?”

  “是,必须是。”宋义点头如捣蒜,他放好船桨,搂住阿林,以实际行动证明他们两是亲爱的伙伴,小舅子还是不能太得罪的。

  阿林很是满意,他眨巴着大眼睛继续发问:“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石破天惊,振聋发聩!

  两个大人都傻了眼,宋义和阿珍大眼对小眼看了半天,异口同声地反问道:“你说呢?”

  阿林狡黠地一笑,“哼,我知道你们都有标准答案,老师教的,我偏不说。因为我觉得老师说的不对。”

  “哦,说说看。”宋义来了兴趣。

  这首歌曲调优美,大家唱呀唱的,都唱习惯了,谁会闲的蛋痛去研究歌词。

  “幸福的生活不是靠谁安排的,是要靠自己努力,主动去创造。”

  宋义和阿珍面面相觑,没想到平时调皮捣蛋的小阿林居然有如此思量。

  在此敬告天下父母:人类的创造力是在孩提时代形成的,游戏与各种调皮各种好奇是创造力的起源。大陆之所以拿不到炸药奖就是因为从孩子时代就被管教的太听话了,乖孩子只能模仿不能超越。别把你家的孩子管教的太乖,否则您可能扼杀了一个天才。

  琢磨良久,宋义才击掌道:“好你个阿林,真的长大了!”

  阿珍也明白过来,她笑嘻嘻地问道:“阿林,你靠自己能过上幸福生活吗?”

  “我现在还小,幸福生活当然是,当然是亲人安排,比如姐姐姐夫,还有姑姑。不过,你们放心,等我长大了,也安排你们过幸福生活。”

  停顿一会,阿林又接着说道:“我还知道,我的学费和伙食费,都是姐姐姐夫辛辛苦苦卖珍珠赚来的,和别人没有一毛钱关系。小时候我吃的白白胖胖,是......”

  见阿林神情突然黯然,宋义知道他想起了去世的父母,他搂着阿林说道:“阿林,你说的对。但在外面别显摆,自己心里有数就可以。”

  过几天宋义就要出发去龙江省,大好春光,阿珍可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讨论上。

  她随手一指五米外竹林边的一对青年男女,“那边有人在谈恋爱,我们往回划吧。”

  “好勒。”

  接到老婆指示,宋义用力划船,没有注意到竹林那的正是李欣。

  李欣现在是第29次相亲,对方博士在读,据说很快就要去某部委工作,他父亲在外交部,家境很不错,小伙子可谓前途无量。

  这次是林副市长亲自挑选,林红觉得比前面的28个靠谱多了。

  不过,小伙子也有缺陷,比如,话太多。

  “听说有个大学生,可有钱了,投资4个亿,去农村养猪,这不是傻子吗?”小伙子扯着嘴,“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多钱,存银行吃利息多好,即使是百分之五的年利率,一年就是2000万啊!”

  “啧啧,人傻钱多!”博士感慨起来。

  “对不起,我突然有点事,要先走了。”李欣抱歉地笑笑,转身离去,留下博士在原地莫名其妙。

  其实,此事李欣也略知道,父亲李宏中来电提过,他现在正在整理齐齐哈你市的地理资料,这是市里的头等大事。

  负责实地考察的三个德国专家已经得出了论证结果,齐齐哈你市也在符合条件的地市之列。

  李副市长为此已经立下了军令状,保证拿下德式养猪场的实验项目,至少要分到两家家庭农场。

  还有三天,就要开会确定德式养猪场实验项目的所在地,父亲已经数日吃住都在办公室,商讨如何拿下该项目。

  据说引进该项目的爱国华商年仅19岁,将和德国专家亲临现场,敲定花落谁家。

  李欣极为佩服此人,居然有如此勇气和胸怀,为华夏谋取福利,当浮一大白。

  受姥爷影响,李欣对女孩子的传统项目并不感兴趣,反而喜欢研讨一些大事。

  可惜,恨不为男儿身。

  想到自己居然落到相亲29次的悲惨境地,李欣不禁黯然神伤。

  如果,如果自己是那位总经理,或者,抑或是他的朋友,一起,中流击水,那未来的人生将会多么丰富多彩,慷慨激昂。

  “行路难啊!”

  李欣暗自嗟叹。

  周一,见阿珍在整理自己去龙江的东西,宋义摇摇头,笑道,“几天而已,至于那么麻烦,简简单单就可以了。”

  “男人也要讲究包装。你要穿的随随便便,人家不会说你,只会笑话我这个老婆邋遢。”阿珍乐此不疲,打扮呆阿灿是她的喜好之一,另外之二是她的两个小宝贝。

  “后天我就要飞了,明天晚上我住校,老不去学校不太好。”宋义交待后,又对阿珍嘱咐道:“阿林很不错,是个好苗子。我建议让他去美国,去江富那,或者私立住宿学校也行,反正同龄人也打不过他。我不是开玩笑,要被教傻了就太可惜了,我是为国惜才。你和你妈商量商量,男孩子10岁之后的教育至关重要。”

  “你飞就飞呗,还能飞出高粱地。阿林的事情我知道了。”呆阿灿庝爱自己的弟弟,阿珍当然欢喜不尽,收拾的更为上心。

  周二下午,宋义整理好书包,准备回圆明园的小家看看,毕竟很久没去,他担心水管漏水。

  好吧,宋义承认,自己就是想去看看,没有什么原因。

  每次他住在小家,总会觉得分外踏实,有一种奇特的安宁感。

  看看时间,才4点多,他突然犹豫了一下,转身朝南侧的燕京民族学院走去。

  鬼使神差,宋义来到了计算机系女生宿舍楼附近。

  前世,妻子李欣在这栋楼里住了四年,直到去外校读研究生。

  路上已经出现了去往食堂的人流,此时正是开饭时间,嘴馋的学生已经抢先一步,如此可以挑选自己心仪的饭菜。

  “周园,回宿舍拿了饭盒,我们去吃卤猪尾吧,上次你买的又麻又辣,真好吃。”

  “对不起,今天闺蜜有约。”边上走过两个女生,两人说说笑笑的。

  “周园?!”宋义如遭雷击。

  他不假思索,快步超越两个女生后,微微往后扭头一看,此人又高又瘦,正是周园!

  周园是前世李欣的闺蜜,两人住同一间大学宿舍。

  婚后两家也有走动,宋义和周园夫妻都很能说的来,直到周园全家移民加拿大。

  周园居然还在民大!

  李欣会不会转学过来?

  虽然宋义自己都知道不可能,太过荒诞,但抱着万分之一的奢望,他还是哆哆嗦嗦地跟着两个女生。

  后面的学生都诧异地看着宋义,此人身高体壮,却仿佛一个打摆子的寒热病患者,又好像一个喝醉了酒的醉汉,浑身颤抖,摇摇晃晃。

  出于中国典型的不惹闲事心理,很多人都开始拐弯绕道,倒是错过了后面的精彩镜头。

  周园和那个女生走进女生宿舍楼,很快又和另外一个女生走了出来,两人一高一矮,一瘦一胖。

  “阿欣!”宋义猛扑过去,“我是阿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