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慢穿生涯 232 文人
作者:令鼓羽呼的小说      更新:2019-07-12

  只是没想到,除了宣传上的东西,经过组织谈话,正好退下去的老领导韩老还将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权力也交到了自己手中!

  要知道,党自从成立以来,就极为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和安全。

  这是一把锋利的刀,每每立于阵前,与外敌对抗!

  时常也会刀口向内,剔除自身腐肉!

  所以这柄锋利的刀向来掌握在一把手,或是一把手最信任的常委手里!

  没想到……如今却将这份责任压到了自己身上!

  这份责任,如守土一般,重如万钧啊!

  战士们守住的,是华夏的国土!

  自己要守住的,是华夏人精神的边界!

  自己作为一千多年的土著,看着华夏一步步走到今天,多少心酸和血泪,一一亲尝,彭懿无论如何也不会叛国!

  在幻境生活了快二十年的彭懿,已经真刀真枪地在这一领域拼杀良久,更知其中的艰难和险绝,今既已领命,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幸福了三年的时间后,彭懿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

  京城大学的文学院曾经是一个人才频出,装逼盛行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民国时期和建国后的开放初期~~

  那时候的国人的思想还比较传统,文人地位较高,一溜的文学院才子写写当代诗歌,挥洒几篇抨击社会的文青言论,瞬间就能迷倒一片小姑娘……

  华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一脉相承,全世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么牛逼的传承未曾断绝的国家。

  抛开别的因素不论,文明的传承得益于整个民族对于文化的尊敬,对于文人的重视和宽容。

  这样的环境孕育除了几千年“才子佳人”传统:

  文人狎妓叫风雅……

  妓女拿出卖身钱资助落魄书生是一段佳话……

  所以民国时期的文人是最幸福的,处在传统文人被社会供起来的高高雅阁里,享受着世人的宽容,受着家里的资助,领着全社会最高的工资……

  同时又感受着新时代的春风,到处追求“真爱”,美其名曰反对包办婚姻……

  彭懿自己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主要是被老道拘住了。

  现在看看那时候的书籍,就算是活了一千多年,彭懿还是觉得那些把自己写得天花乱坠的“才子”都是渣到不能再渣的狗屎!

  换自己在那时候,当个大侠,说不定好多现在被一众小文青崇拜的偶像应该都活不下来……

  还什么新月派、蝴蝶派……

  这些美其名曰到国外留学的“大师”,不如说去学的是怎么如同西方人一样生活,好让自己在同族面前显得“高贵”一些!

  比如《xx健桥》的志摩,被人捧到了天上!

  但看看那时候作者在干嘛,把原配妻子带到欧洲后不管不顾,妻子流产还嫌人麻烦,每天忙着在花丛里追逐美人和真爱。

  后来停妻再娶,为了供养一个贪图享乐的夫人,死于两地奔波的坠机,彭懿只说一句,“该!”

  对比那些忍饥挨饿,刷盘子吃剩菜,在别人讥讽侮辱的言语目光下认真学习知识,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候回国报效国家的学子,你就会知道这些所谓的民国文人有多浅薄!

  文风太盛,传统的力量太强,京城大学文学院八九十年代的风流才子就是在当时特定的封闭与开放并存的环境中引领社会风潮的。

  时过境迁,文学院已经落魄。

  在国家经济大发展的巨轮中,一届届学生蜂拥到财贸、金融、电子信息、法律等专业,力争勇立社会潮头的弄潮儿!

  谁还有心思天天跟你磨“之乎者也”?

  作为当代的冷门专业,曾经引领风骚的文学院现在几乎每年都招不满人~~

  基本上可以算是学生为进京城大学选择调剂的最后选项,也就比历史学院好些……

  反正能进校就是最大的胜利,后续慢慢寻找机会转院呗!

  所以按照李彝的分数和个人的能力,他选择可以说是惊呆了一众人。

  不过彭懿倒觉得这专业挺好的,很适合自家儿子。

  实际上和李彝一起长大的几个发小,都觉得李上仙去文学院装逼简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一米八七的个,人长得又清俊,既有老妈的美丽,还有老爹的稳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说十八般武艺,六七般还是有的……

  重点是李上仙书读得多,初中开始,自从BJ市连续六年评选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了正在下面练工笔的李彝后,文言文和古诗,语文老师基本上就交给李上仙来讲了……

  慢慢到后来,古文和历史,初中学部返聘回来的高级老教师都来和李彝探讨切磋。

  至于其中的某些观点不合之处,刚开始几位老师还觉得小家伙功底不错,只是有些东西在常识上有点纰漏,没想到后来看到了李彝带来的《史学》手抄版后,作为曾经的书香世家,见识过真正的孤本珍品的老教师噌一下,血压就高了!

  好在李彝在旁边帮着理气调息,才没发生啥惊悚的意外,要知道当中一位特级老教师都快七十了,这要一口气倒不上来,啧啧~~

  从那手抄版之后,一个巨大的文学史学宝库被发掘出来了,一传十,十传百,不仅本校的语文教学组惊了,连外校的教学组也来膜拜~~

  李彝每天要和八九个语文老师、历史老师、地理老师揪扯,最后没办法了,只能把一堆手抄版借给老师传阅……

  当然,这个事肯定经过了老爹彭懿的首肯,要不然,后来被老教师引出来的某某专家,甚至来了考究团队,李彝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怕是要被质疑搅闹一番的,还怎么安安心心地念书?

  考究过程如何,李彝不知晓。

  只是后来收到了一套教育部副部长仝伯伯到家里拜访时带过来的重新修订的最新一版教材,其中有几处极小但对历史人物认知有关键性变化的改动。

  而这套新教材中,历史课本上有一个影印的图片作证,那就是李彝提供的《手枕录》手抄版,至于是谁抄的,请开动大家聪明的小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