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演义 第十四节《舜封夜郎》
作者:圣帝尊的小说      更新:2019-05-03

  盘古大陆分裂以后,人类文明的正统在亚洲、欧洲、非洲,本书将重点讲解人类文明的正统传承,其他地方就不重点讲了。比如美洲,虽然依托上古建制,保留和延续了一些庞大的帝国,但是这些帝国没有传承正统的人类文明,因此只有语言传承而没有文字传承的权利,掌握着很多高级技术却用不到正确的地方:传承了高级的冶炼技术,打仗时却用木棒和石头当武器;会复杂的开颅手术但派不上用场。让后人觉得美洲文明的科技树是胡乱点出来的,根本不成系统,就像是高级文明的碎片一样。

  闲话少叙,接下来我们还是讲人类文明的正统传承。话说由于治水不力,尧帝引咎辞职,以安抚不满的民众,舜帝成为了全人类的最高领袖。舜帝封禹为治水大臣,让禹负责治理洪水。

  禹进入了少数人的圈子——人类最高管理层,得知了洪水的真正起因:地中海本来是尼罗河的河水注入后形成的湖,从东到西呈狭长状,盘古大陆分裂以后,海水涌入湖中,导致大水涌上湖岸,形成了倒灌式的洪水海潮(洪水海潮主要从非洲北部沿岸长达443公里的苏尔特海湾登陆),地势较低的北非地区长期被海水侵蚀,导致当地形成了流沙(《山海经》里称之为大流沙地带,因为泥沙和海水混合以后,是可以流动的)。等到洪水退了以后,土地沙化得比较严重,植物无法生长,很快就形成了撒哈拉沙漠。而东非地区由于地势较高,所以洪水很快就退了,土地没有沙化,以后还可以进行种植。

  (在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有两位研究地球环境和地理的专家,他们得出结论:东非吉萨高原,狮身人面像底座的波纹凹陷,并不是风蚀造成的,而是由海水冲刷形成的!另有科学家得出结论: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曾经也是美丽富饶的地方,和撒哈拉沙漠一样,也是由于4300年前大陆漂移,洪水海潮倒灌,最后形成了沙漠。同理,北美洲西部也有沙漠!)

  禹明白这些以后,象征性地修建了一些防水、治水的设施,举办了一些定天、定地、定海的仪式,尽量拖延时间。时间一到,洪水海潮自然就退了,到时候再把陆地低地上积存的水疏导到地中海里就可以了。

  大禹在治水时得到了圣星人提供的河图和洛书,这是圣星人通过模拟盘古大陆的变化而制作的两张抽象图。河图表示的是盘古大陆的地理情况,洛书表示的是盘古大陆分裂漂移后即将形成的地理情况。大禹看完这两张图就明白了一切,从此就心中有数了。从河图到洛书的变化过程体现了所有陆地的移动过程。河图和洛书就是神级外星人提供给大禹治水用的地势图,而不是让大禹到外太空旅游的星系图,后人将其引申到星象宇宙,根本就是瞎猜。

  河图和洛书里,空心的圆圈代表天,实心的圆点代表陆地。

  河图以东非为中心!对应盘古大陆地图。有五组实心圆点:2、4、6、8、10,代表五块陆地,即四大部洲和大西洲(亚特兰蒂斯大陆),其中2指南方的南赡部洲(以东亚为代表),4指西方的西牛贺洲(以澳洲为代表),6指北方的北俱芦洲(以南美洲为代表),8指东方的东胜神洲(以北美洲为代表),10指中心附近的大西洲(亚特兰蒂斯大陆)。这里的东南西北用的是史前方向。

  洛书以后来的中国为中心,对应盘古大陆分裂漂移后以北半球为中心的世界地图。其只有四组实心圆点,个数分别为:2、4、6、8,因为大西洲已经沉没,所以没有10个圆点的那组。其中,2指的是西南方向的非洲,4指的是东南方向的澳洲,6指的是西北方向的南美洲,8指的是东北方向的北美洲。这里的东南西北用的是现代方向。南美洲在中国的西北面?对!因为地球是圆的,从中国一直往西北方向飞,就是南美洲。在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上就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出来!

  (当以非洲为中心时(河图),中国为2;当中国为中心时(洛书),非洲为2。其他数字代表的陆地不变,4仍为澳洲,6仍为南美洲,8仍为北美洲。)

  对比河图和洛书,可以看出:“天(月)”一直没有变化,“地”发生了变化!地的变化正好可以对应盘古大陆的解体漂移!

  果然,现实的情况和圣星人模拟出的数据是一致的,过了十多年之后,洪水就退了。在这十多年当中,禹也没有闲着,他带领人们治理尼罗河,因为这条河每年都会定期泛滥。海水倒灌再加上河水泛滥,在灾民眼里简直是雪上加霜、伤口撒盐。后来的考古学家得出一个结论:四千年前,世界上只有一条河流需要疏导,那就是埃及的尼罗河!尼罗河淤泥堆积,阻塞河道,每逢雨季就泛滥成灾,需要人工疏导,尼罗河是四千年前唯一经过人工改造的河流,在中国境内找不到四千年前有河道被修改的痕迹。

  海水不用治,到时候自然会退,河水得治,不治不行!禹在埃及神话中叫“蝎子王二世”,因治水著称于世,他的标志活脱脱就是一条蝎子,这个标志被刻在石头上、铸在器物上或记录在史书里。后来中国民国时期有个历史学家,也是爱国学者,叫顾颉刚,他分析了中国古书以后,疑惑了,说:“怎么禹好像不是人,更像一种虫子。”因为古书中的“禹”这个字是“禸”字旁的象形字。“禸”这个字很像蝎子,尾巴在上,两钳在下,这说明禹和蝎子大有关系,因为蝎子就是他的标志啊!(中国最早提到大禹治水的文物,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面有铭文,开头便讲:“上天命禹削平一些山岗、用土堵塞洪水,并且结合疏导河流的方法,最终治平了水患。”禹治水是听谁的命令?“上天”的命令!灾难过后,人类文明倒退,人类能做到削平山岗?是“上天”提供了帮助!)

  大水以后是大旱,这是地轴倾斜导致的气候变化。又过了二十年左右,撒哈拉地区开始沙化。这一天,有坏消息传来,位于西南方(史前方向)的阿拉伯半岛地区竟然变成了沙漠!情况比撒哈拉地区要严重得多!由于中央地区的局势已经很稳定了,于是舜帝决定去南方视察、慰问人民,一方面看看旱情并慰问一下百姓,另一方面再看看灾后重建的情况。这时,由于禹治水以后声望很高,人们尊称其为“大禹”,因此舜帝委托禹全权代理王事,乘这个机会就把禹提拔起来了。

  舜帝要视察的南方是哪儿呢?就是南赡部洲(亚欧大陆),这个时候还在延用旧的方向(史前方向),后来禹整理完《山海经》,才重新修改了方向。

  此次出行视察,舜帝决定不走陆路,而是走海路,因为陆地都有了变化,怕以前的陆路走不通。以前走的陆路就是丝绸之路(现代地图上印度北方横贯东西方的那条路),虽然“丝绸之路”这个名字是后人取的,但这条路线自盘古大陆时代就有了,本书将其命名为“上古丝绸之路”。因为当时印度大陆还没有漂移到亚洲,所以后人从古籍中得知只有这条路可以连通东西方,后来的周天子西游寻根问祖走的就是这条路,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也是走的这条路,张骞不负所托,重新“疏通”了“上古丝绸之路”。

  虽然自黄帝时代起,圣星人就开始逐步对人类进行科技封锁,但在尧帝时代,人类仍然可以造出五十米长的大船,因此当时的航海技术也非常发达,当然这些全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由中国香港人和土耳其人组成的探险队,在土耳其东部的亚拉腊山附近的海拔约3960米的冰川进行挖掘时,发现了七个大木舱,并成功进入其中。经过科学分析,木舱的木料样本有4800年历史,制造于公元前2800年。本书作者认为这是在黄帝时代建造的,被4300年前的洪水推到了冰川上,然后又被积雪封冻了起来。土耳其政府对此项发现极为重视,2010年4月28日,土耳其文化官员亲临北京,与探索队队员一起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一重大考古成果。当时他们错误地认为这是*,其实不是。)

  虽然大陆漂移引发的大洪水灾难使工厂破败,无法造新船了,很多旧船也被冲走了,但是仍然有一些旧船幸存了下来,把旧船拾掇一下,还是可以挑拣出几艘能用的船来。一切准备就绪后,舜帝和随从们登上了修补一新的大船。

  舜帝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的小女儿还很年轻,为了照顾他,也一同前往。他们一行人沿着海岸线进行视察和慰问,一直向西南方向(史前方向,也就是后来的东北方向)行进,除了阿拉伯半岛地区沙化严重以外,其他地区的情况都还好。舜看到各地灾后重建的情况都还不错,欣慰得连连对当地民众说:“灾难兴邦,灾难兴邦!”

  行至中南半岛时,舜帝一行人上岸视察,登陆点就是后来的越南太原地区(此太原和中国的太原是异地重名)。中南半岛从北到南有一排山脉,挡住了大陆漂移时的洪水海潮,因此当地的受灾情况并不严重。舜帝进行了简单慰问之后就准备继续出发了,没想到这时,由于水土不服,舜帝的小女儿忽然生病了,于是舜帝让小女儿留在当地养病,自己带领其他人继续前进视察。

  舜帝一行人来到了中原地区,看到的情况不容乐观,当时几乎半个中原地区都被海水冲刷过(后来的中国山西一度成为沿海地区,河南都被淹没过,北上广深同样在海里泡过)。

  三苗部落所盘踞的地方在后来的中国四川,这里有海拔较高的避难高地,因此灾情不大。当地民间尊蚩尤为第一神,三皇次之,把黄帝扒拉在三皇的最后。

  三苗部落精通青铜冶炼技术。他们在供奉蚩尤及众神的神坛上堆满了海贝,这些海贝可是稀罕货,因为它们来自印度洋,内陆是没有的,这是他们在迁往中原的途中得到的。神坛前立着一颗用青铜制作的摇钱树(后来在中国三星堆出土),树上挂着青铜贝壳,四个方向有四只青铜海贝。贝就是宝贝的意思,贝壳在限制高科技的上古时代曾被当作货币使用过,后来货币的形态又逐步被金银、铜币、纸币所代替,在信息时代成了比特数据。货币只是一种表达形式,一种象征,其真正的价值,是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

  悬崖边耸立着高高的竹楼哨塔,哨兵高声报告:“舜帝来视察了!舜帝来视察了!”民众纷纷在大街小巷里涌现,竞相争睹人类最高统治者的风采。女人们赶紧回到家中,换上了节日的盛装,打扮了起来。

  狂欢过后,三苗部落的首领请舜帝观看阅兵仪式,展示强大的军威。军中战兽大熊猫给舜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外表可爱但非常厉害的熊,当地人称之为神兽!三苗军队将大熊猫驯服,作为坐骑和特殊武器。大熊猫也可以单独作战,奔跑速度飞快,还可以攀爬很高的树,一巴掌就可以把人或马拍倒在地,双手一掰就可以轻松让人身首分离。更令人吃惊的是,大熊猫的咬合力非常强悍,咔嚓一下,就可以轻松咬断竹子和骨头。经过特殊训练的大熊猫可以咬烂青铜护甲,因此后人在神话传说中说大熊猫是“食铁(金)兽”!经科学家鉴定,在熊类咬合力排名中,大熊猫排第二位,仅次于北极熊,和棕熊持平。在2017年2月,中国四川省乐山市一村庄,一只成年大熊猫偷吃掉村民三十多只羊。此外,还有一只大熊猫更凶猛,曾一巴掌拍倒耕牛并将其咬死,啃食了半天后才离去。原来,大熊猫和其他熊一样,本来是肉食动物,可是大洪水灾难以后,食物严重缺乏,幸存的大熊猫在人类的驯服下,改吃竹笋和竹叶,才顽强地活了下来。

  舜帝看得心惊胆战,非常怕三苗部落壮大以后会对中央政权不利,于是就没有再去其他地方视察,赶紧返航寻找对策。

  舜帝的小女儿的病早就好了,她一直盼望着父亲早点儿来接她,于是天天在海边等父亲的船,日子过得很无聊。有一天,有一位英俊的当地后生也来到海边玩耍,他们偶遇之后,互相确认过眼神,都认为遇上了对的人,于是他们私定终生。舜帝的小女儿很快就有了身孕。当舜帝来到越南太原接小女儿时,大吃了一惊,在了解了情况以后,舜帝看着小女儿的大肚子,心生一计。

  原来,那位年轻人正是当地首领的公子!为了制衡中原地区的三苗部落,舜帝在越南太原地区召集当地的部落首领和东南亚地区的其他部落首领组建“耶朗联邦共和国(简称耶朗国,也就是后来的夜郎国)”。同时宣布把小女儿许配给那位年轻公子,并把他们的孩子封为耶朗国(夜郎国)的国王,命其统治中南半岛地区。

  “夜郎”是“耶朗”的音译,“耶朗”就是唱诵的意思,指在祭祀活动中以半朗诵半咏唱的形式宣读氏族盟誓,起源于舜帝制定的“耶朗制”。“耶朗”可以看成一种口头立法(因为当时的信息主要就是靠口口相传来传播的),凡是参加“耶朗”的氏族都是“耶朗国”这个共同体的成员。“耶朗制”后来演变为城邦制,希腊、印度、以色列、中国商朝及西周都采用城邦制,和现代欧盟(欧洲联盟)的道理一样。整个夜郎国就是由大大小小的邦国以经济与文化为纽带组成的一个社会组织。

  等一切都安排妥当了,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三年。后人在神话传说中讲,舜帝在哪里待一年,那里就可以形成一个小村落;他待两年,小村落就可以发展成为一座小城市;待三年,小城市就可以发展成为大都市。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东南亚地区的各路诸侯经常来此地朝拜舜帝,所以当地加紧建设,当初的登陆点已经形成了大城市。给这个大城市起名字时,舜帝说:“上北下南(史前方向,后来在禹帝时才反过来),这里在中原地区的北面,命名为北原?还是上原?”他的小女儿提议:“都不好听,叫太原吧。”舜帝说:“好,那就叫太原吧!”于是,越南的太原成为了夜郎国的首都。

  随着夜郎国的发展壮大,加入的邦国越来越多,其地域也变得广阔起来,纵横达数千里,由后来中国的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一带)和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组成,华丽变身为大夜郎国,其疆域一度比汉朝的疆域还大。但是,随着神权在人间的没落,三皇五帝渐渐成为了传说,人间的权力也产生了分裂,大夜郎国也四分五裂了,只有“舜帝后人建立越南国”的传说在越南流传了下来。在传说的流传过程中,人们把那位首领的公子神化了,说它是海中龙王的太子,这和中国把皇帝说成真龙天子的道理差不多。

  (现代越南是大夜郎国的正统传承,因为越南曾是大夜郎国的最大邦国。大夜郎国还有一个小邦国,叫滇国(位于中国贵州)。西汉初年,汉使者出访滇国,滇国国王问汉使者:“大汉和我们大夜郎国,哪个疆域更大?”汉使者误以为夜郎国只是小小的滇国而已,心里暗想:“当然是我们大汉的领地大啊!这个夜郎小国如此自大,小心我们大汉立马灭了你!”哎,说不来,也许会有那么一天,夜郎国后人会再次统一东南亚,和中原后人再次叫板,看谁更大!)

  舜帝回到东非以后,打算再去其他大陆视察灾情,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他干脆把帝位禅让给了禹,然后就放心地出海巡视了。这次他横跨刚刚形成的地中海,在帕夫洛彼特里登陆,来到希腊地区视察。

  帕夫洛彼特里,是一个位于大河边(河北岸)的港口城市。遗址考古发现这里有至少是公元前2800年黄帝时代的陶器,说明这个城市在三皇五帝时代就存在。在三皇五帝时代,地中海本来是一条河(由尼罗河注入)。公元前2297年左右,盘古大陆分裂使其扩张,形成了地中海。一千一百年后(公元前1197年左右),到了商朝武丁时期,帕夫洛彼特里成为了希腊最繁华的港口城市。公元前1193年,希腊军队乘战船从这里出发征讨特洛伊。由于特洛伊城池非常牢固、易守难攻,所以希腊和特洛伊对峙了长达10年之久,后来希腊智者献计,让士兵全部登上战船,制造出撤兵的假相,并故意在城边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高兴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抬进城去。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的时候,藏在木马腹内的20名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城立刻被攻陷。希腊军队得胜回来之后,熟知上古历史的智者发现帕夫洛彼特里有沉没的风险,于是希腊人遗弃了这座城市搬向他处。由于之前的大陆分裂并剧烈漂移使地质产生了松动,又经过上千年的海水的侵蚀,果然没过多久,帕夫洛彼特里就沉没到地中海里了,后人考古发现其遗址位于水面四米以下,考古学家认为就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使该城市沉入海中的。

  (曾经有人曲解《山海经》,说《山海经》里的山并不是山,而是指城市这类人类聚集区,并且他说他把《山海经》中的山所对应的城市全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了。他的理论无法解释沉在水下的城市。比如中国东面海域也有沉没的城市,一些大湖里也有沉没的城市。如果按他的说法,很多水下城市在尧舜禹的时代是存在的,也应该是《山海经》里的“山”,为什么《山海经》没有记载?科学家从卫星图像中发现在西班牙南部的海里也有古代遗址。西班牙位于欧洲南端,和非洲非常接近。西班牙南面沿海的海底,沿着海岸线散布着16个人类聚居区。科学家说:“这些海底城市延伸了100英里。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巨大的洪水将整个城市冲垮。经过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确认,这些海底城市是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建造的。我相信当时的文明很先进。”这进一步说明城市并不是《山海经》里的“山”,并且说明人类文明曾经很先进。)

  话说舜帝在各个大陆视察慰问,直到有一天突然染病身亡(这在《竹书纪年》中记录为“舜野死”),随从把他的尸体带回“中土之国”安葬,而舜帝的元神早已回归月球,在“天”上为神,享受人间“香火”。从此以后,禹的时代就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