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埃及 第0050章
作者:上衫姐姐的小说      更新:2019-06-20

  利用手中的自动化武器无可比拟的优势,乌曼等人在伏击过程中几乎是毫不费力的便消灭了这股敌军。

  行动是如此的顺利,以至于让乌曼想到了后世的一部军事电影,东方国家所拍摄的《奇袭白虎团》。

  与电影里相似的一幕,发动攻击的一方以大量的冲锋枪打头,对敌人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但冲锋枪的枪声一响,想必村庄内的敌军就有所警惕。而且倒在道路两旁的以军兵士证实了乌曼心中的猜想。以军重型火炮的指战人员,平日里一定就驻扎在村子里指挥作战。

  指战人员,一支部队的灵魂与核心。正是他们充当了眼睛与耳朵,所以以军的重型火炮才能发挥出如此可怖的威力。

  常说,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乌曼盘算着能否趁着混乱赶在敌人的增援到来前,消灭村庄内的敌人。

  “必须要消灭掉敌方火炮的大脑。”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行军打仗的过程中,与其伤害敌军皮毛,不如就地给予单一敌人无法承受的伤害。

  既然发现了敌人的指挥人员,那就一并歼灭。让盘踞在村庄内的以军,像北方正在燃烧的焰火那般。从物理上,彻彻底底的摧毁敌军能够操纵的重型火炮部队。

  到了村庄内要打什么目标?哪有时间去想,乌曼无需迟疑快速向村庄跑去。

  自从福阿德国王(法鲁克国王的父亲)在英国人的默许下,组建了现代化的埃及军队以来。想必,这还是埃及军队第一次在夜间进行战斗。

  秉承了英国军队操典的埃及军队,放弃了阿拉伯民族的特性与善长。

  除了向英军学会了扎堆打笨仗外,至于阿拉伯部族最为擅长的夜战和机动化,倒是一样都没保留。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阿拉伯人又不受夜盲症的困扰,为何不选择夜间作战呢?乌曼猜测其原因有二,要么埃及军队的基层组织能力较差,要么就是埃及军队思想太僵化...西化。

  欧洲列强不喜欢也不提倡打夜战的原因,一方面是白天用操纵技术兵器打的精疲力尽,身心俱疲,夜间需要好好休息一番。

  另一方面,坦克飞机等决定性的战场走向的兵器,到了夜间就会瞎子与聋子,发挥不出白天的威力。

  可你埃及不是列强,而是彻头彻尾的列“弱”啊!

  你看隔壁,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裔的犹太军人,各个是擅长夜间作战的高手。据说以军方面还有个专门的特战部队,番号大概是国防军第54特战营。

  而这支以色列组建的国防军第54特战营成员说着阿拉伯语,在前线依靠夜间渗透战术,把号称“精锐”的埃及远征军打的是晕头转向,一败涂地。

  直到现在,对于以军的夜间渗透战术。埃及远征军也没有想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对策。

  虽说埃及军队对夜战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但这不能阻止乌曼的决心。

  此时,乌曼的脑海里逐渐涌现出,一场远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小型战斗。

  胡家窝棚之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排,大胆的袭击了对手的一个兵团指挥部,并把对手的兵团司令官吓的晕头转向,甚至一度忘记了最为基础的军事素养。

  过去没有夜战突击敌军据点的经验,那就按照东方国家宝贵经验照抄吧。

  进入村庄内,若是双方发生混战。哪里有通信天线,就往哪里打。哪里的电话线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抵抗就往哪里打!

  打的要快,打的要狠,要直插敌人的心脏。

  由于乌曼在刚才的伏击中,已经消灭了不少的以军士兵了,再加上以军的炮兵部队单兵武器数量较少等因素。再面对清一色的自动化武器时,根本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

  依据通信天线找目标,眼前能够看到的各类天线越多,就说明敌人的指挥部是越来越近。

  在狂风骤雨所带来的摧枯拉朽之下,乌曼带队消灭了村庄外围十几名以军警卫人员后,以军终于组织起了像样的反抗。

  村庄内剩余的以军士兵不知道从哪里找到几把步枪,盘踞一座砖石结构的指挥部内,进行着最后的抵抗。

  砖石结构的房屋有多难攻克?

  在上次的村庄攻防战,乌曼就已获知砖石结构的房屋坚固程度完全不斥于碉堡之类的防御工事。

  墙厚孔小的特点倒也完全把碉堡的特性演绎的淋淋尽致。厚厚的墙壁足以抵挡住绝大多的冲锋枪子弹,而狭小的窗口足以为屋内的以军提供掩护。

  乌曼躲在隔壁的一处房屋围墙,侧过身子拿着冲锋枪压制着来自屋内的敌军火力。

  攻坚是项技术活。冲锋枪的子弹在墙壁上打出来数百个坑洞,但却一点用都没有,以军的反击火力一度甚是凶猛。

  “嘀嘀”伴随两下长鸣,乌曼好像听到了汽车的鸣笛。

  “少尉,有汽车!”

  没错,那正是敌人的汽车驶来的声音。

  前方敌军指挥部还没攻克,后方又有敌人正在驶来。不能再拖下去了,乌曼一咬牙对着一名赶来的爆破手说道。

  “还有炸药吗,直接把这座屋子给我炸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