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争霸之崛起 第五百一十九章 有机可乘
作者:不爱吃猪蹄的小说      更新:2019-08-17

  联盟军3月,德军最高统帅部抓住了斯大林喜欢组织大型战役的爱好,在地势平坦的库尔斯克以北地域刻意营造重兵集结的迹象,诱因苏军组织会战。

  德国人留给苏军的时间自然是经过了详细的计算的,苏军也确实没有能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战役部署,但是最高统帅斯大林的意志被政治委员们一层一层的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朱可夫与崔可夫两人几次进言,苏联红军尚不具备与德国***进行最后战略性的决战的实力,部队缺乏武器装备和补给,机械化、摩托化步兵师数量远远少于战役的需求,依靠徒步机动的主力部队的机动速度根本无法完成对德军的包围等等。

  斯大林则片面的认为那些只是部队指挥员对党和最高统帅部的指示不够忠诚,意志不够坚定,缺乏必胜信心的具体表现,他建议朱可夫撤换那些无能的指挥员,将他们送入监狱,物质上的客观原因是能够被主观上的意志所克服的。

  于是按照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战役部署,库尔斯克方面军和北高加索方面军相互配合,从左右两翼包抄,中央方面军和重新组建的乌克兰方面军以及西伯利亚兵团作为核心集团,整体压向德军,近一百五十万苏军在三千辆坦克装甲车,四千门火炮和二千架飞机的掩护下,宛如一个钢铁怪物一般向德军碾压而去,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地区展开了一场大会战。

  但是在5月5日的库尔斯克大会战直观重要的时间窗口,德军却投入了一种秘密开发的火箭炮,100毫米口径二十联装的“暴风”显然比80毫米口径十联装的“喀秋莎”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而且投射密布更加惊人。

  在火箭炮对火箭炮的对抗中,暴风吹飞了喀秋莎的底裤,新组建的乌克兰方面军差点被在火箭炮掩护下的德军快速坦克集群凿穿,德军强大的火力让苏军可谓是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显然德军战前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到位,严密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

  奥斯清楚,众所周知的火箭炮并不是什么高科技武器,完全是靠单位面积内的火力投射密度决定一切的,火箭炮这种武器德国在捷克、南斯拉夫等占领国的军工厂都能够生产。

  关键问题则在于苏军在仔细研究了缴获的德军火箭炮,他们惊讶的发现德军所使用的火箭炮之所以能够快速装填,是使用了一种与美制M1火箭炮构造相同的装填装置,这种车载装置使得需要最少两个小时的人力装填只需要八分钟就能够完成,而且还是德军的二十管100毫米火箭炮。

  介于这种火箭炮美军列装不久,德军即使得到了,也无法快速大量制造并投入作战,唯一的可能就是盟国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泄密,苏联最高统帅部立即派遣马戈特洛夫副情报参谋委员加入联合调查组专程处理此事。

  调查当然也涉及到了关河所控股或买断的公司和企业,直到将所谓的幕后老板宋子文都揪了出来,然而调查却始终没有什么突破和进展,涉及泄密的军工企业全部被勒令停产整顿,极其个别的参议员还建议政府应该没收这些资产充发国库。

  最后还是一名潜伏在德国的英国间谍前日发回情报,135年11月,德军在北非从英军第二皇家炮兵旅缴获了三十门一百毫米二十管火箭炮,随后予以大量仿制。

  让奥斯糊度的是在他记忆中第一批的火箭炮明明都被运来了联盟,当时的山地步兵旅在衡阳保卫战时曾经用此给中亚军以沉重打击,中亚军士兵称其为“修罗炮”。

  当翻看到关河电报的最后奥斯才恍然大悟,当时生产的M1A1型二十管一百毫米口径火箭炮分为牵引型和车载型,车载型配有奥斯设计的快速装弹车,当时生产的三十辆装在M3A1底盘上的自行火箭炮车和五辆自行装弹车当时交给了国防部做检验。

  后来清查才发现这批样品没等检验就被马歇尔大笔一挥批给了中东的蒙哥马利,战争就是最好的检验平台,所谓的泄密纯属子虚乌有,是英国基地的人自己丢了这批武器装备。

  关河的电报与公司遭受的责难让奥斯意识到了美国基地国内政治暗流的涌动,中亚未宣而战偷袭了美国基地珍珠港,两军两国宣战并在太平洋上打得跟血葫芦一样,美国基地也没见打规模的没收中亚移民投资的工厂和资产,自己这边屁大点个事情就有人急不可待的跳了出来,而且罗斯福的健康情况十分令人担忧,一旦罗斯福去世,美国基地在大的政策和政治风向上虽然不太会出现大的转变,但是就现在其国内的一些声音来说,奥斯忧虑重重。

  5月11日凌晨,脸色苍白的田中新一紧急召集了竹内宽、青木多一、竹野大内等人,曼德勒失守的消息顿时一片哗然!竹内宽铁青着脸站在地图前,傍晚时分他们给大本营提交的请示至今仍无回复,仅仅才过了七个小时就传来了曼德勒失守的消息,很显然联盟军队已经提前布下了这个局。

  联盟远征所带来的空前巨大的压力让分歧巨大的中亚军将领们又平复到了一起,因为他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敌人奥斯在不断地快速逼近。

  其实中亚军将领之间分歧的起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山下奉文并未明确给予田中新一集中统一指挥的全部权力,所谓的命令极其的含糊异常,山下奉文此举的目的就是让田中新一无法独断立行,让他身为名义上的指挥者,但是实际上所有的具体事务还需要向自己请示,山下奉文不愿意放弃这难得到手的权力,不要说是两个师团另三个独立混成旅团了,就是一个步兵联队他都不愿意,然而也正是因为山下奉文紧握指挥权的缘故,中亚军犯了上下猜忌的重大弊病,也正是因为于此奥斯才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