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争霸之崛起 第六百一十八章 无济于事
作者:不爱吃猪蹄的小说      更新:2019-08-17

  当方林放下望远镜迷惑不解的紧皱眉头,他对于这三波相距不过一公路的印度军队的有恃无恐感到迷惑不解?他完全看不出印度人的用意?说是战术试探?却连最为基本的散兵线都不拉开,难道印度人的命真的便宜到了可以用一个连的部队排成密集队形去试探对方的火力?而且一派就是三波,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最终,方林决定冒险一次,在利用印度步兵连之间的距离和他们进入马帕加迪小镇时的视线中断,无声无息的将他们缴械!

  方林的做法无疑是十分冒险的,他赌得就是印度人没有用生命做代价顽抗到底的决心和意志,方林认为他必须要弄清楚印度国民军的动向和兵力,马帕加迪位置处于从加尔各答起飞的美军战机的作战半径边缘,所以美军无法为快速打击纵队提供及时有效的制空权和空中侦察情报。

  当印度步兵连进入马帕加迪小镇之后,两个营的联盟士兵宛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了印度人的四周,作为连长,刚刚晋升中尉不足一个月的麦伊尔张大的嘴中完全可以塞进一个鹅蛋。

  麦伊尔环顾左右在确认了包围他们的是联盟军队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心中将巴斯·莫德耶的祖宗十八代全部问候了一遍,不是说马帕加迪空无一人吗?确实没有一个人,而是有一大群人。

  望着周围那些黑洞洞的枪口,大多数印度士兵的武器还挂在肩膀上,麦伊尔连仅有的二挺重机枪和四挺轻机枪还在四匹骡子的身上,在没得到麦伊尔连长的指示的情况下,印度士兵们非常习惯性的放下了武器,高举着双手耷拉着头蹲在原地,不时的偷看一眼他们身旁的联盟士兵,一点没有做俘虏的羞耻感。

  对于印度士兵出奇的配合方林感到无比的惊讶,如此没有放抗精神的部队和军人他是第一次见到,其实方林是忽视了印度军队的来历与构成,作为以维护英国殖民统治为目的组建的英印军队,他们的首要使命就是对内实施镇压,性质类似于警察部队,英国基地的人是利用印度人来镇压印度人。

  包斯印度国民军的核心大都是来自英印军队中的印籍军人,包斯以一支根本没打算担负对外作战任务的部队为基础组建的印度国民军的战斗力自然可想而知。

  当第二个印度步兵连大摇大摆的走进马帕加迪小镇,在遭遇了联盟远征军所部包围后,带队的印度国民军上尉先是恐惧加惊讶,随后变成了满脸堆笑十分积极的配合联盟士兵对其所指挥的部队进行缴械。

  先后进入马帕加迪小镇的两个作为先头侦察部队的印度国民军步兵连似乎悄无声息的人间蒸发了?这种诡异的景象让第三个步兵连停住了脚步,一百多名印军官兵百般无聊地站在公路中间,他们在等待连长请示上级。

  印度国民的连一级作战单位是没有无线电的,而打信号联络旗的信号班又归营部直属管辖,所以连长伊莫只好派遣了一名通信兵跑步请示。

  站在城外高地上的巴斯·莫德耶愤怒的放下了望远镜,他不知道为何前两个连都能够忠实的执行命令,偏偏第三个步兵连却停在了小镇外?而且还派遣了一个可笑的通信兵,三公路的距离让这名独自一人走在公路上的通信兵显得十分滑稽,而站在公路上无所作为白痴一样等待的那个步兵连更是让巴斯·莫德耶感到无比的恼火。

  方林离开了炮队镜,他认为印度国民军这样的军队简直是对“军队”一词的侮辱和亵渎,而与这样的对手作战,无论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战绩都是不值得一提的。

  很快,侦察兵传来消息,大约在5公里外发现印度国民军主力部队,大约三万五千人规模,后续炮兵、给养正在陆续赶到,而且印军步兵已经摆出了攻击序列。

  介于印度国民军第二军主力已经进入了第一重装师和第二轻装师的炮群有效射程,方林拿起无线线与隐蔽在山谷中待命的常天放取得了联系,拟定在炮击后,第一重装师从印度国民军的左翼包抄,第二轻装师的主力从右翼包抄,如同两把尖刀一样将其肢解包围,续而分割歼灭。

  “开火!”方林那不带一丝感情冰冷低沉的声音仿佛打开了地狱的大门,位于马帕加迪小镇西南凹地树林内等待已久的快速打击纵队炮群发出了雷霆般的怒吼。

  联盟远征军所装备的M7牧师自行榴弹炮是135年后的改进型,是以M4A3中型坦克为底盘,称为M7B1自行榴弹炮。其战斗全重近23吨,乘员7人,主要武器是1门M2型10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约11千米,辅助武器是1挺0.50英寸M2A4机枪。

  说实话最初奥斯对于M7自行榴弹炮并不满意,因为M7自行榴弹炮为顶部敞开式结构,顶部的防护性差,如果遭遇敌军迫击炮类武器的抵近攻击的话,战斗员将会伤亡惨重。

  但是,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M7自行榴弹炮,奥斯还是非常珍惜,因为美方提供给联盟远征军的自行火炮本来就少之又少,联盟远征军的绝大部分火炮均为牵引式,这些由车辆牵引的火炮很难跟随机械化部队一同运动。

  相比M7牧师自行榴弹炮,奥斯更加倾向于火力更强,射程更远,防护更好的M40“远程汤姆”155毫米自行火炮,无奈的是无论是罗斯福还是马歇尔,都拒绝将这种用于大战役兵团的远征自行火炮提供给联盟远征军,奥斯竭尽全力最终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