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二维码 第181章 解压
作者:煮上梨的小说      更新:2019-06-03

  在电力成功恢复之后,除了普通人之外,高层也在行动。

  姚一尧他们商议好的计划,此时正沿着时间节点,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水电小分队暂时还回不来,他们会在洪都堰水电站做一个大约3天的全面检修,把所有的机器都调试完毕,确保其能自主运行一段时间后,才会撤离。

  当然,撤离之前,在水电站内部设置监视摄像头、建立信号发射中转站、把所有正常入口全部封闭,防止有丧尸或者普通人乱入,这些事情都会搞定。

  然后,他们会沿着电网一路前行,走过沿途所有的变电站,进行同样的操作,确保整条线路不太可能因为意外原因断掉。

  在他们回来之后,“墙内”的守卫小队也将出发,在他们的带领下重走一遍线路,最终分别驻扎在各个关键点上,15天一个轮班地看守着那里。

  在二本建好,科技树攀到中期之前,这些工作只能暂时交给人工。

  说回“墙内”,有了充足的电力,姚一尧就收缩了外出搜寻电子元器件的人手。

  现在还是洪河的汛期,洪都堰生产的电量非常充沛,足够姚一尧奢侈一把,用大量智晶进行“分子级”微调,直接用单质捏产品。

  作为星球上分布最广泛的元素,硅都不用从电子垃圾里面提取,直接用沙子提取,然后通过化学制备法直接拉晶成为原料。

  占据了洪山之后,那个金属仓库当然也早早就被搬空,从7月9日下午开始,在之前就规划好的工业区内,几十条流水线快速建立,急速生产。

  库存的智晶数量迅速翻番,在“核心”的控制下,整体并入了姚一尧手下的局域网络,重新投入到下一步生产过程中去。

  只用了两天,构成超级计算机的所有构件就已经全部生产完毕。

  接下来的组装又花费了不少时间,即使有着智晶的“法师之手”,在近乎无菌的环境下拼装,因为有些元器件的不合格,或者规格问题,整个机组重新装配了好几次。

  好在单个部件的故障排除虽然繁杂,但速度还是很快,8个小时后,12日凌晨6点,整个超级计算机终于装配完毕。

  为了保证对其的供电,姚一尧专门找人从附近拉来三条专线,确保万无一失。

  第一条线断电后,零点几秒内就会切换到二线,还不行,继续切换到三线。

  如果所有电网的电都断掉,那么机房下方的几十台发电机就将开始工作,虽然这样会丢失备份前的所有工作进度,但能保证其继续推进下去。

  根据卢光复的估算,按照他给出的设计图制造出来的超级计算机,每秒计算速度能达到15千万亿次,虽然远远比不上末世前国际上最领先的那些有名的计算机,但足够支持解压工作了。

  而且,这只是目前的量级能达到的极限速度。

  只要持续增加刀片,以整个计算机群的分布式架构,可以缓慢推升其上限,虽然对于模拟宇宙大爆炸这种科研项目来说还是不够,但管理几十万人的基地那是绰绰有余。

  在开机启动之后,姚一尧亲眼看着超级计算机运行了几个自检程序,在结果都正确的情况下,他对其下达了最重要的指令——

  “解析这个智晶二维码的量子构成结构,解压出AI的代码。”

  将几个月前印在自己屁股上的二维码取出,姚一尧缓步来到黑箱前,将手中的智晶放入内部。

  排空气体,紫外线杀菌,清除油污和水迹……

  在解压程序的操纵下,智晶二维码被彻底清理干净,然后被送入了充满了传感器和粒子发射器的“核心黑箱”中。

  所谓的将信息压缩到量子构成,并不是说卢光复把AI的代码刻在了原子表面,而是以类似于探针排字的技术,将信息藏在了智晶的原子排布结构中。

  1mol原子的量级是10的23次方,也就只有将信息藏到如此微观,才能埋住以PB为单位,也就是10的15次方量级的内容。

  电子显微镜很快找到了代码的开端,在肉眼看不见的领域,原子间的缝隙大小,被还原成了最简单的“0”和“1”。

  虽然所有的分子原子都会做无规则运动,但在几个月内,它们还远远未达到半衰期,也无法轻易填满代表“1”的,对原子大小来说相当于是天堑的间距。

  随着时间的流逝,显微镜的成像被转化为图片,自动转入分析队列中,二进制代码被逐渐翻译出来。

  理论上来说,每个代码块需要被计算10次左右。而1PB的内容,可能也就是超级计算机算1秒的事。

  但,电子显微镜才是瓶颈所在。

  虽然译制时并不需要其能看到每个原子,只需要能看到大约10的-6次方就可以,但11克智晶的原子量近乎达到0.5mol。

  就算其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用来压缩用的,分析时间也非常长。

  此时的大部分算力,都被用于控制电子显微镜成像上了,大约每2秒钟才能拍到一块完整的代码。

  而整个代码,被分成了100万块。

  也就是说,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想要完成整个解压,也需要至少23天。

  这段时间里,姚一尧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待。

  “不行,继续生产刀片,往计算机群里并入,虽然这样最多也就提前个一周,不过现在是分秒必争,没时间浪费了。”

  4个月时间,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可能已经够迭代N次,但和异兽的战斗中,真刀真枪都是重工业产品,不可能复制的那么快的。

  “对了,再加一组探头,从尾部反向扫回去,这样应该可以缩短接近一半的时间。”

  这些都是卢光复给出的建议中没有的。

  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每份资源和电力都要精打细算的卢队长,压根没想过为了追几天进度,多浪费50%能源这种操作。

  这,就是每个时代的局限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