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南北朝 第一百二十七章 想法
作者:爱做梦的蒜苗的小说      更新:2019-06-07

  带着苏绰与几名亲卫走出街道往戍堡而行,眼看四周在舅父张宁等人的安排下具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张景宗不由露出一丝笑容对着身旁落后一步的苏绰说道:“令绰,今夜我便会召集众将群臣宣布你任户曹史一职,并欲出兵雁门关的消息,届时想必定是会有些官吏将领不服,你......”

  张景宗面带笑容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若是仔细看去便会发觉此刻他的双眸中满是好奇。

  就苏绰任户曹史一职对他而言尽管只是自己一句话的事,但他却知晓一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毕竟苏绰现在的身份不过是一介流民,哪怕挑明身份是出自武功苏氏,可对经历了数次变革从最终如现在这般稳定下来的怀荒镇来说他仍旧是个没有人知道的陌生人。

  这样毫无寸功却直接被自己送上军镇文官的头把交椅,说没有人反对不满那绝不可能。

  别的不说现任监副的苟南一就绝不会同意而他一旦表态那么其手下的官吏们也定然会纷纷助势插嘴围攻苏绰,至于自己那位舅父则很难说,毕竟以他的身份就算是当个小吏也没人敢小觑,更何况这怀荒能有今天的稳定全都是张宁一手幸苦造就的呢?

  因此在张景宗看来今晚注定将会上演一场精彩的好戏,而自己将会是这场好戏最重要的观众。

  没错,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个观众,无论苏绰能否凭借自己的实力让众人心服口服他都不会插手,因为在他的眼里苏绰能力高于张宁与苟南一是不争的事实,哪怕这两人一个是自己亲舅舅一个是最先投效自己的怀荒官吏也无法改变这一点,要想自己手中这个新兴势力能够不断成长壮大,那么就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由最合适的人来替自己掌舵指引方向。

  尤其是在这么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

  自己的确能够凭借威望强压下众官的不满,只是这样的方法第一次管用,第二次也尚可,但第三次第四次呢?长此以往难免会让众官对苏绰的不满渐渐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并且导致官吏们在执行苏绰定下的政策时消极怠工甚至阳奉阴违,这绝对是自己所不想看到的。

  现在看来舅父张宁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威望高有能力又是自己的至亲,可目前的天下大势太过复杂,张宁差的恰恰就是对于大势的认知而这也正是苏绰所令自己惊叹的!

  因此若是没有苏绰这样明晰大势的人给怀荒掌舵,那么自己又怎能放心呢?

  此时张景宗在心头已是做好了打算,倘若苏绰能够凭一己之力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让众官将领们心服口服,那自是皆大欢喜再好不过,但若是不能,那么自己恐怕就得和舅父张宁他老人家好好商量一下了能否得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来了。

  不过让张景宗颇感几分意外的是听到这话也明确识别到了话中含义的苏绰当下只是微微一笑,那模样看来已是胸有成竹,毫无顾虑担忧。

  见此张景宗稍稍一愣也不由再度笑了起来,既然自己这么看中苏绰又何需多虑呢,且看他今夜压服众官即可。

  ......

  酉时,众多忙碌了一天的官吏们极其反常的没有过多耽搁,也没有过多滞留,而是纷纷放下手中暂未处理完的公务迅速离开各衙门回到家中重新换上一套体面干净的官服后这才又或快步而行或乘坐马车朝着戍堡中的镇将府而行,他们大多数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愉悦的神情,步伐也是那样轻快。

  无独有偶,除去必须值守各处城头与军镇要地的将领,怀荒镇中三营营主连带着麾下将校此时也从各自军营出发浩浩荡荡朝镇中心的戍堡而去。

  相比于众多官吏们,这些人数明显少了一大截的将校们却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身披甲胄步伐铿锵有力,虽结伴而行但各营间又泾渭分明。

  见此情景众多的镇户们自是既惊讶又疑惑,他们不明白是发生了什么为何整个怀荒镇里的官吏与将领们皆是不约而同朝戍堡而行,难道是柔然人的兵锋又一次贴近了怀荒吗?可他们分明不久前才击退了柔然一族中赫赫有名的俟吕邻氏啊,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哪个不长眼的柔然人敢来怀荒城下撒野呢?

  难不成是武川镇顶不住柔然大军的围攻被攻破了?

  但也没听到消息啊!更何况如果真是武川镇北攻破了那恐怕官吏们的脸上也不会是喜色了吧!!!!

  思来想去镇户们皆是难以摸着头绪,反倒心中愈发惶恐,好在不多时便有知情人透露是张景宗张将军亲自下令召集诸将官吏入府一聚,据说准备了不少好酒好菜为的就是给当初击溃俟吕邻氏大军的有功将领官吏们庆功。

  听到这话镇民们揣揣不安的心终于是放了下来,得以长长出上一口气,搞了半天原来是要庆功啊,不过旋即人们又不禁议论起来镇将府怎么也不贴个告示明说呢,反倒搞得大家人心惶惶的!

  毕竟别说好酒好菜了,哪怕是张景宗张将军拿出无数金银珠宝与土地犒赏将领们他们这些普通镇民也绝不会有二话!

  因为谁都清楚自张景宗将军掌握军镇大权后不仅对自己这些个普通镇民们秋毫无犯,还每遇大捷都会毫不吝啬地分给大家牛羊等战利品帮助大家挺过青黄不接的苦日子,现如今更是言出必行对于帮助守卫城头的青壮给予了重赏和战死者的双倍抚恤及土地。

  这换在从前绝对是镇民们想都不敢想的!

  谁叫那时候大家都在压迫下生活得如猪狗一般呢,每每遇上大战都是再好不过的炮灰被镇兵们强压上城头,平日里也是食不果腹,常年挨饿受冻,死了就被往城外乱葬岗一扔了事,更别说什么抚恤金和军镇掏钱为战死者购买棺材了!能活下来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