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太子征途 10.一副家当
作者:汉苑秋风的小说      更新:2020-04-11

  朱慈烺从仁寿宫出来,暗暗握紧了拳头:要加紧,要加紧!改变历史走向,拯救一家人的性命,拯救汉人天下,拯救亿万百姓……

  一个太监提醒他尽快到文华殿,因为崇祯正在接见大臣,要他旁听观政。

  朱慈烺进入文华殿,施礼未毕,崇祯就对他说:

  “既然你忧心军国大事,今天就在旁边好好听着。”

  说罢不等他回话,转而问大臣:“建奴内部纷争,边关暂时无虞,正是全力剿灭闯献二贼之时。”拿起一封奏章说:“刚刚收到孙传庭四日前写的奏章,说已经犒飨全军,即刻出潼关,进剿闯贼。今日想必已经出潼关,甚至已经与闯贼接战。秦军在陕西厉兵秣马一年时间,兵强马壮,器械完备,此番出击,定能一举扫平豫南。”

  朱慈烺闻言心中叫苦不迭:

  孙传庭刚刚练成的秦军,十万人而已,能够参加战斗的不到一半;孙传庭打造一种叫做“火车”的车辆,上面放着火器,粮食和衣服;作战时可以作为屏障,躲在后面从容发射火器;遇到骑兵还可以连接成城。但是,火车营还没有操练成熟,战法还很粗疏;若是严守潼关,持重待机,倒也绰绰有余;然而实际历史上,孙传庭在崇祯逼迫下仓促出战,被李自成诱敌深入、切断粮道,最终大败,随后丢失潼关;孙传庭本人也在潼关之战中战死;后人评价说:“传庭死,大明亡。”

  而此刻,崇祯正在亲手把秦军送上死路,亲手为大明敲响丧钟。

  可是,此刻他能阻止崇祯吗?

  他望向崇祯面前的几位臣子,看谁能站出来提醒崇祯,他也好在一边适当帮帮腔,必要的话,再祭出“祖宗托梦”的大杀器——但是——这样做显得太诡异了吧?崇祯肯定会问:祖宗到底托了多少梦,能否一次道出?一旦失去崇祯信任,别说拯救国家,就连他这个太子,都未必能做多久!

  众臣并没有积极劝谏的迹象。

  朱慈烺想想明白了:这件事此前已经讨论过,极力反对的人受过训斥,因此大臣们也就不太想干涉了。

  首辅陈演站了起来,欣然道:“孙伯雅乃是能战之将,只是前番畏敌,不敢出战,有伤其有勇有谋之名。此番果断出战,也可以一洗畏战之名了。圣上严旨催战,正得时机。”

  崇祯望向兵科都给事中张缙彦,说:“兵科须严加督促,各省务必勉力支持,确保秦军旗开得胜,将闯贼一鼓荡尽;然后直接南下,与左良玉南北夹击,彻底剿灭献贼。”

  张缙彦道:“谨遵圣谕!孙督此番出潼关,挟皇上恩威,必将势如破竹,所向无前。闯、献二小丑,殄灭之期不远。如此平定中原之际,兵科敢不尽心竭力?”

  朱慈烺心中鄙夷:如此阿谀奉承之辈,这不是在把崇祯往火坑里踹吗?

  崇祯微笑,道:“张爱卿真是老成谋国。冯先生得病颇为严重,屡次上书乞骸骨,朕已再三慰留,怎奈冯先生去意已决,且病体难支,朕也不忍心让老先生受苦;孙传庭虽然加兵部尚书衔,却要领兵征战于外。这兵部,还须有得力之臣主持。”

  几位阁臣都在揣摩崇祯的想法。兵部侍郎张凤翔启奏道:“冯尚书历来颇有‘知人’之名,此番请辞,举荐李邦华、史可法以自代,陛下何不从中择一人接任?”

  崇祯说:“李邦华之才堪任此职,但他年近古稀,且执掌都察院未久,不宜轻动;史可法资历尚浅,朕已令其任南京兵部尚书,历练一番,以备将来之用。”

  陈演心领神会,躬身道:“皇上圣明。如今军务繁重,兵部不可一日无人主持。兵科都给事中张缙彦,崇祯四年进士,历任知县、户部主事、编修、兵科都给事中,所在皆有政声,历来勇于任事,堪称‘干臣’;臣斗胆举荐张缙彦为兵部尚书。伏维圣断!”

  吏部尚书郑三俊道:“臣附议。”

  崇祯颔首:“妥当。”

  张缙彦跪伏磕头道:“皇上恕罪!当此多事之秋,微臣驽钝,恐难胜任兵部之职,倘若有误国家,臣将万死莫赎。望皇上另选能臣,担此重任。”

  崇祯温声说:“张卿过谦矣!放眼全朝,年富力强、熟悉军务之臣,能有几个?兵部一职,非张卿无人能够担当。”

  张缙彦继续磕头,道:“如今缺兵缺饷,军务艰难,非得力干臣,难以筹划维持。臣最初历任地方,后又历任清流,于实务却不精通,只恐有误皇上大事。”

  崇祯冷冷地说:“刚才你还说‘敢不尽心竭力’,转眼怎么又说‘难当大任’?”接着冷笑一声道:“如今四方多难,正需要诸位臣工勇于任事。冯元飙不愿执掌兵部,称病辞职,你也推三阻四。尔等究竟是何心事?”

  张缙彦只好又叩头说:“微臣万死!实是德薄能鲜,惶恐再三。陛下恩遇,旷古未有,微臣粉身难报万一;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慈烺目睹张缙彦任兵部尚书的过程,心中又是暗自一叹:冯元飙请辞,实在是因为心灰意冷;他举荐的李邦华、史可法二人,虽然没有力挽狂澜的军事才能,但的确都是忠臣,最终都以身殉国。崇祯若能任用其中一人,也不至于出现兵部尚书开门迎敌的事情。

  兵部尚书确定,崇祯又议论孙传庭大军出潼关的相关事宜,分派各部各省任务。正议论间,崇祯忽而瞥见朱慈烺出神发呆,问道:“太子近日以天下自任,又承受祖宗托付,怎么对此军国大事,不甚用心?”

  朱慈烺从沉思中惊醒,暗自咬一咬牙,说:

  “禀父皇:儿臣正在思虑秦军出潼关一事。有些愚见,正要禀报陛下。”

  “你只管说来!”

  “如今闯贼势大,秦军并不占优势。孙督师兵饷不足,仓促出关,应该稳扎稳打。儿臣担心,闯贼狡猾,会使用诱敌深入之策,假装败退;于是孙督师一路追击,捷报频传;然后闯贼骑迂回包抄,切断粮道,秦军将不战自溃。”

  在场的大臣都变了脸色。

  崇祯死死盯住太子,沉声道:“你也畏惧闯贼?”

  朱慈烺躬身道:

  “父皇陛下:前些日子,儿臣侍立一旁观政,听到一位大臣的议论,儿臣深以为然——‘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此一副家当,不可轻动。’儿臣以为,孙传庭大军的确是我大明最后一支可以用于中原的机动兵力,现在孤注一掷,若有意外,局势将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