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之幻想 第四百五十三章 袁氏覆灭,卧龙出山
作者:笔下的世界线的小说      更新:2020-09-28

  公元205年,夏。

  将袁谭这的首席谋士弄到手后,邵晓瑜并没有半分消停。

  更明确点应该说,来自各地又丝毫不间断的明枪暗箭,让她就算也想消停也没办法。

  先说说明面上的威胁好了。

  袁谭势力目前所面临的明枪,指的是坐拥司州、近日来多番想要北伐的曹军。

  两年前,在益州军协助下顺利重新夺回长安的曹操,此时可是磨刀霍霍向袁谭。

  在他想来,自己的心腹大患袁绍逝去后,北方冀州此刻只剩下几个没什么能耐的小崽子而已,而且据可靠情报显示,他们袁氏兄弟彼此之间有些龃龉、并非铁板一块。

  不趁着袁绍势力四分五裂之际进攻,更待何时?

  至于暗地里的冷箭,说的则是想重新统合自家老爸地盘,对他治下青州多番出手的袁尚。

  虽然如今袁谭只在黎阳就停下了脚步、没有继续往邺城移动,可袁尚又怎么能对自家大哥放心?要知道,在入主邺城之际,他也明白了自己屁股下的位置,来的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啊!

  更何况,此刻河南一脉的名士集已经通通倒向了袁谭那边……

  对于要兵有兵、要人才有人才的袁谭,袁尚会担忧的想除之而后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邵晓瑜在袁氏的这段时间,日子过得不可谓不精采。

  不过,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危机、就是转机。

  随着一件件看起来特难解决的麻烦事,一个接着一个的被邵晓瑜化解掉,她在袁谭部将中的地位,便开始逐渐的水涨船高了起来。

  而对于她这个空降兵可以平步青云这事,河南士人集团自然颇有怨言。

  他们放弃了袁尚那条轻松的路,跑来投奔袁谭不就为了个从龙之功吗?这个赵尹是哪蹦出来的坑货?

  为了让自家主公的目光重新放回他们这些老臣身上,辛毗还用上了老招,多次向袁谭进谗言,想要污蔑邵晓瑜、让她从云端摔落。

  若是‘赵尹’加盟后一直默默无为,或许他这一计还有可能成功,可赵尹这层皮下,装着的可是邵晓瑜这条不寻常的鱼啊!

  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一次又一次的妙计连番出现下,辛毗到了后来也乖乖闭嘴,不再多言。

  没办法,若是双方差距并不算太远,那他或许还可以想办法搞些事出来,可两年不到,就已经写下赫赫战功这种成绩……

  现在局势已经很明显了,他要是再多嘴,不就是自找麻烦嘛!

  ──反正,至少这人不爱追名逐利、不眷恋权势。

  ──有个智者帮助,袁谭的势力也比较稳当。

  ──至少,大树底下好乘凉不是?

  没法顺利扳倒邵晓瑜的河南士人集团,这时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总之,有了大笔钱财、上等装备作为敲门砖在前,大量功绩在后的邵晓瑜,在袁谭这的位置可是稳妥的很。

  恩,有多稳?这么说吧,恐怕就连她现在说投降曹操会对未来比较有利,袁谭也会开始考虑这事的可能性。

  了解完邵晓瑜这两年的‘功绩’后,接下来袁谭西征的事,就比较好说明了。

  在邵晓瑜的建议下,袁谭在发兵西进之前,先是用许多糖衣炮弹轰炸了自家二弟,远在幽州的袁熙。

  正所谓‘先安内、后壤外’,为了避免他们攻伐袁尚之际袁熙会趁机捣乱,袁谭给了许多幽州极缺的衣物、粮草,以换取对方的作壁上观。

  而就如邵晓瑜预料的一样,在这些物资一一到位后,袁熙就毫不犹豫的点了头。

  跟早就被袁绍宠坏的袁尚、拥有嫡长子之名的袁谭不同,袁熙自一开始就没打算去淌这趟大位之争的混水──他的想法很简单,反正无论自家两个哥哥怎么争,幽州这个弹丸之地他两都不会感兴趣,既然如此,只要他们能阻截曹操北上,那冀州之主是谁于他又有什么差别?

  确定劝服袁熙一事完成之后,袁谭接下来要干的事,自然就是准备往邺城发兵,把袁尚从那个位置上拉下来了。

  时间,先拉到袁谭发兵前一个月、在大帐跟‘赵尹’商讨战术之时。

  “赵军师,此次你不随军?”

  “恩,给我留五万兵马,我守黎阳。”

  “你是说?”

  一开始,对于邵晓瑜不跟着他一起去打邺城这事,袁谭内心还挺不满的。

  当然,他并不是怕留在黎阳的绍晓瑜会谋反,他怕的是、此次邺城之战会出差错。

  他可不会真的认为,这两年下来他们都战无不胜,是靠着自己的功劳。

  这么重要的一战,军师不在他心里发慌啊!

  而相处了两年后,袁谭担心的事,邵晓瑜又岂会不知?

  “主公莫急,我慢慢说与你听。”

  邵晓瑜站起身,顺手在旁边拿起一根长笔,缓步走到了营账中间处。

  之后,她指着地面上那个简略的沙盘,把天下大势跟袁谭好好分析了一阵。

  “尽管如今围绕司州的除了我们之外,还有据西北凉州的韩遂、并州的陈峰、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以及扬州一块的孙权,可是对于司州有即刻威胁的,如今却只有我们而已。”

  “在上次征西将军的受封后,韩遂已经明显无争霸天下之意;而陈峰、刘璋经上次长安一战,如今处于互相提防状态,不可能轻举妄动;荆州刘表虽手握重兵,可这些年来从不主动出击,可见他也只是个偏安一隅的佣者,并非妄图争天下的枭雄;而孙权虽然兵力众多,可孙策死后,江东有些地方有些不稳,他的能力又与比其兄差了不只一截……从上述几点来看,曹操若是不将北方一统,他绝无可能放心南下。”

  说到这,邵晓瑜顿了几顿,仔细观察了下袁谭面上的神情。

  确定他能理解她的话之后,她才继续解释道:

  “若顺利的话,此役过后邺城便会落入主公手中,届时河北一带将重归一统……这事,袁尚知道、袁熙知道,你知、我知,可曹孟德亦知!试问,若主公站在曹操之位,在这紧要关头会有何打算?”

  “趁势北伐。”

  “是极!”

  说真的,若历史车轮滚到后面、对玩家局限性不如副本前中期那么高时,要邵晓瑜在三国中选一个人来辅佐成就大位,那她绝对会选择袁谭。

  别误会,不是邵晓瑜看他帅、也不是看他有明主之姿,她看中的是袁谭的自知之明。

  在三国这个朝代中,武力、统御、智慧、魅力比袁谭高的人,可以说是恒河沙数、不胜枚举,可要真像找出袁谭这样愿意‘愿听人言’的势力主,绝对没有几个。

  当然,严格说起来,这种特性并不能算是优点,甚至说袁谭这样是‘优柔寡断’的弱化版还比较准确。

  然而,于邵晓瑜而言,这种有一定思考能力还愿意受她‘指导’的势力主,却是再适合她不过──拿不定主意是容易被小人拐偏没错,可是要是指导的拥有先见之明的谋士,这事反倒成了大好事,不是吗?

  可惜,邵晓瑜并没有在最后争霸的欲望,所以袁谭注定是个悲剧……

  恩,这些后话暂且不提,现在先把话题拉回来。

  “行吧,便依军师所言,黎阳还有劳军师了。”

  “应该的。”

  自家军师都把都话说开了,袁谭哪还会死脑筋?

  打败袁尚、夺回大位是他所愿,可曹军趁机渡河、直取黎阳的可能,他也必须要防备。

  而既然邵晓瑜都亲自请命要防守曹操了,那他哪还有什么不允的?

  反正,以他们如今将士的实力、装备的精良程度来看,攻破邺城并不会是太难的事……

  啊?袁谭军队的整体实力啥时如此进步的?

  要回答这问题,就要从邵晓瑜开始说起了。

  这几年中,邵晓瑜在袁谭这,可不是只有忙着处理对外的事物而已。

  对内,无论是粮食的安排、兵士的训练,乃至于阵行的布置、装备的维护,每一个细节她都是亲力亲为的安排。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袁谭后来之所以会落得那么惨的下场,除了跟袁尚、曹操的步步进逼有关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底下的军士,被士人集团那些尸位素餐、只顾着争权夺利的那些蠢货给搞坏了大半!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邵晓瑜对于军纪二字可是非常看重。

  因此,如果说当初袁绍大军的兵力是只有60分的话,那此刻袁谭守下的兵,约莫是在80分左右的水平。

  在人数相当的情况下,即使面对的是据城而守的袁尚,袁谭的军队想要取胜而归也绝非难事──袁尚从自家老爹接过来的那些、将将及格的将士放到现在,究竟还有没有60分,可不好说啊!

  总之,跟袁谭谈妥后,在此次行动内邵晓瑜负责的就是守卫黎阳。

  时间,快转到袁谭发兵后的第三天。

  跟邵晓瑜预料的一样,就在袁谭率领大军刚离开不久,曹操的大军就闻风而动,直接想要越过黄河、奇袭黎阳。

  不过,很可惜的是,他们在上了岸后,就遇到了邵晓瑜出的第一道难题。

  “这是乍回事?”

  看着泥泞不堪的地面,曹操手底下几位谋士眉头锁得特别死。

  他们刚刚试过了,虽然眼前这些湿地的厚度并不算深,可真要让军士们跨过,至少得多花两到三天的时间。

  要知道,在出发前他们粗估袁谭打袁尚会花费的时间,可是只有十来天而已啊!

  若是真让袁谭的兵力回援,那黎阳还打什么打?

  “恐怕,是那位赵先生的计谋了。”

  低下身,仔细的看了看地面上的痕迹后,郭嘉忍不住笑了下。

  “奉孝,可有解?"

  虽然对于眼前的景象很是忧虑,但城府极深的曹操,并没有太过着急。

  相处了那么久,他还会不理解郭嘉吗?既然他在笑,那就代表一定有解。

  “有,丞相只需令人放火,不出一个时辰便可将此焚尽……咳,张将军,那是牛粪,别试了。”

  眼见有位将军想要尝看看这些土是什么玩意,郭嘉赶紧出声阻止。

  ──虽然平时他跟这些将军并不怎么对头,可看人家直接尝粪还不说,就有点过分了哈!

  “牛粪?这样放火的话,不是会烧更久吗?”

  “严格来说也不算……罢了,你们先放火便知,丞相请跟我来。”

  “听奉孝的。”

  在众将怀疑的目光下,曹没有丝毫犹豫的点了点头,同意了郭嘉的作法。

  是以,尽管内心有诸多怀疑,可众人还是听从吩咐的拿起火石,一一点燃现场的牛粪。

  刹时之间,浓烟四起。

  镜头,转到回到岸边的郭嘉及曹操这儿。

  “若一般人看到是牛粪,很有可能会选择绕过、或者直接硬着跨过,可赵先生在这些牛粪当中,添加了一些不能燃烧的物质……”

  郭嘉就着自己那博学多闻的知识,好好地跟自家主公科普了下这玩意的功用。

  并且,在最后还附加了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赵先生此计,想做的应该是影响我们的士气,让我军在上岸之时先耽搁段时间,无法一鼓作气的直达黎阳。”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本来士气高昂的曹军下了船,正要直冲黎阳时直接被牛粪阻了去路……生气对军队来说或许是有凝聚士气的作用,可前提是要在打仗前不久才行。

  现在在岸边就发了怒,那打仗时要怎办?

  “你是说,对方是有备而来?”

  “恐怕,是的!”郭嘉露出了点愁容,道:“虽然以如今袁谭的动向来看,在黎阳的守军约莫不会有太多,可是那位赵先生……”

  这些年,郭嘉跟邵晓瑜的交手次数并不算少,可每次当他以为自己胜过一筹之际,对方却又在后面反过一手。

  因此,在意识到黎阳恐怕是这个妖星镇守的,他就很想打退堂鼓。

  “若改道呢?”

  “不行,若改道邺城,则很有可能我军会受到袁尚、袁谭、赵尹三面夹击,届时若是船只无法靠岸,有全军覆没之险;而若是北上平原,城或许是攻得下,但战线太长恐导致粮草无法运至。”

  对于曹操这想法,郭嘉马上提出了见解,并把优劣都迅速地分析了遍。

  袁尚袁谭虽然打得欢,可若是曹军出现,他们绝对会转头先打他……

  拜托,这可是袁家的地盘,你个外人出现在这,不打你打谁?

  “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选择,要嘛就是打黎阳,要嘛撤退?”

  “是的,这二者是如今最佳的办法。”

  相顾无言的两人沉默了好一会后,曹操忽然问道:“你说,我可有策反赵先生的可能?”

  “嗯?”

  尽管跟赵尹交手多次后,曹操对袁谭的首席军师已经恨之入骨,可是他更明白的是,若是无法不计前嫌的招贤纳士,那他所谋的一切,绝无成功的可能。

  要是能将赵尹这种智计百出、诡计多端的谋士收入囊下,那冀州还有什么威胁可言?

  甚至,有了此人相助后,他征讨四方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啊!

  “丞相,若要如此,我必须亲自走一趟。”

  ……

  有件事,此刻在忙着应付曹操的邵晓瑜还不知道。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能算小。

  ‘三顾茅庐’听说过不?这事,就在袁谭西征、曹操北进的这一刻,正在发生着!

  嗯?时间有误差?

  没错,这事发生的时间,提早了不少。

  在现阶段,虽然玩家对于历史车轮的伤害还很有限,可一些事情在玩家动作的影响下,终究还是开始慢慢偏离了轨道。

  当然,这些情况不一定是玩家直接参和而导致,只是始智在计算过后,觉得与其等不可避免的‘意外’发生,不如直接优先动作。

  因此,就在曹操忙着头疼黎阳、袁谭攻打着袁尚之际,刘备正在取得他的最强外挂……

  噢,差点忘了说,这事刘备他是带着他家两个小弟一起干的!